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试图从“农民理性”的角度重新理解小农经济,揭示小农经济的转型动力及其现代适应。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制度变迁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理性开始扩张,农民经济行为的主导逻辑由生存理性转向多元理性并存。在农民理性扩张与农村人地关系重构的背景下,小农经济出现转型,以老人农业、中农农业和家庭农场为经营形式的现代小农经济建立起来。现代小农经济是农民自我改造和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其呈现出大范围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兼业化等重要趋势。在此过程中,小农经济仍然发挥着农业人口生计保障、乡村秩序稳定以及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小农经济转型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说明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小农发展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围绕资本集中规律是否客观存在、是否适用于农业,小农历史命运以及怎样正确对待小农等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争论的焦点,以福尔马尔和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公开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小农理论,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与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批判福尔马尔等在改造小农问题上的右倾机会主义观点时,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正确对待农民的原则、方针和政策;针对伯恩斯坦等"小农经济稳固论"者对马克思资本集中规律在农业中作用的否定,考茨基提出并论证了资本集中规律作用于农业的特殊形式;通过对自由主义民粹派以及修正主义分子"小农经济稳固论"的批判,列宁不但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情况来考察农民分化问题的科学方法,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划分农村阶级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提出了农业资本主义两种演进类型的理论.这场争论不仅使"小农经济稳固论"彻底破产,也使马克思主义小农理论在争论中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小农经济思想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对小农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作了全面科学的阐释后,指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必然要被工业化为代表的社会化大生产所替代,但在农民占大多数的农业国家,小农阶级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并不能由此否定马克思上述论断的科学性。我国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要促进农民非农化转移;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增量投入;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矫正制度歧视,真正赋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5.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一直以小农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这种小农经营方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目前,我国实行的农户承包经营仍是一种带有浓厚小农经济色彩的农业经营方式。在当代中国,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我国国情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与历史性飞跃。为此,必须实现农业经营方式合作化与农场化,在土地股份化与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农场的经营方式。这是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也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权威性的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笔者论证"资本主义农业"和"规模化农业"在农业整体中所占比例其实较小.以雇工数量来估计的话,不会超过务农人员总数的3.3%.改革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小规模"劳动与资本双密集"的高附加值"新农业"其实要重要得多,如今已经达到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和总耕地的三分之一.另一主要变化是2004年之后在粮食种植方面的较快速机械化,主要是由小农户以其非农就业所得来购买的.2004年以来新的基层机耕(播收)服务业的较广泛兴起,如今已经达到粮食种植中的70%.认识到小农和小农户对小农业的现代化已经做出的贡献,才能看到其对促进未来进一步现代化的潜能.国家2018年以来已经给予小农和小农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应该对小农社区及其潜在的公益道德价值观也给予适当重视.小农户、小农业、小农村"三小农"其实是过去和未来进一步发展"现代小农经济"的关键资源和主体.  相似文献   

7.
我国应选择一条“双轨并行”的农业经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应选择一条“双轨并行”的农业经营制度。综观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农业经营无非就是走两条道路:一条是主要建立在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机械化基础上的规模型的大农(场)经济;另一条是主要建立在生物化、技术化、保护型、密集型基础上的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共十八大报告,农业经营主体将呈多元化经营方式,包括小农、中农、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资本主义形式农场等,就不同经营方式、内容及其与土地转移关系,作简要介绍,并就其存在问题与今后发展趋势,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使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经营,也难以持续经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难以精确厘定保险费率。厘定保险费率以大数法则为理论基础,而农业风险单位大、关联性强,保险公司承保的保险标的很难满足大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2008-2012年45户水稻种植小农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粮价预期如何影响小农种粮行为.文章通过使用面板联立方程估计了农地经营和水稻种植等因素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使用二元选择模型考察了粮价管制场景下决定小农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目标价格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货币收入最大化(支出压力最小化)的小农理性假设下,收入增加越快的家庭越倾向于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目标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家庭工资性收入、种粮雇工工资和家庭支出水平等.因此未来政府应关注小农的种粮意愿变化,重视小农家庭农业生产行为的转变趋向;构建和完善与小农行为选择相契合的粮食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尽可能减小由于小农集中放弃土地经营而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庭经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没有解决的理论问题小农经济是在狭小的、原始的生产力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以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极端分散为前提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析,小农经济有两种前途:一是资本主义把小生产改造为大生产,也就是说,用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大农业来改造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它与"营利型家庭农场"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这是国内理论界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农 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它是我国加入WTO背景下 ,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两种风险、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环境下 ,寻求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不仅需要培育壮大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建立富有成效的利益连接机制 ,而且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主导产业 ,增强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 ,同时 ,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和制定必要的扶持措施也尤为必要。另一方面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它构成了这一组织机体健康运行的血液。本文将从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来源入手 ,评价社会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透视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 ,进而提出农业上市公司端正自身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发挥证券市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对策。一、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来源分析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农业投融资体制一直表现为中央集权状态 ,主要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企业 ,以及金融信贷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资金供应体系。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言...  相似文献   

14.
韦伯和马克思均认为,小农家庭经营将被使用自由雇工的农业企业取代,传统乡村社会将瓦解和消亡.本文对华北地区耿店村近15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研究发现,其发展逻辑与上述经典判断有诸多背离.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耿店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农业从粮棉种植转型为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后者在市场上有更高的收益,并且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与此同时,小农家庭经营并没有被农业企业所取代,反而更加巩固,农户小资产所有者身份也得到加强.伴随着农业转型,村庄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庄治理从以行政性事务为主转变为以向农户提供经济性服务为主;农户联合成立了一系列合作性经济组织,以稳定销售、协调生产、扩展产业链、实现“纵向一体化”.这些变化使传统的村庄更富凝聚力,而且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小农经营的内在弱点,使其可以更好的应对市场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变迁正是为了缓和农产品流通中"小农户、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协调和联接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各环节,以节省交易费用.本文从交易费用与契约选择的角度,首先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得出"公司 合作社 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两种契约关系较"公司 农户"要稳定,利于节省交易费用;然后进一步探讨"公司 合作社 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两种组织形式在不同行业中共存以及引起市场份额差异的根本原因,即资产专用程度的差异;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西方国家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进 西方银行业的发展模式主要遵循了两大主流传统:一种是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分业经营的模式,并且经历了融合、分离过程之后,现又走向融合的趋势.另一种是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的始终融合的内部综合型全能模式,即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和保险业务.具体来说,以美英为代表的银行业经营模式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1.分散经营与大流通的弊病突出。在整个农业粗放经营的背景下,在农产品的生产领域还处于比较明显的个体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状态,这种自发的经营状态效率不高,同时存在明显的"跟风效益",导致种植结构、产品质量与安全等  相似文献   

18.
“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与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工哺农”主要是借政府“有形之手”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利益回馈,“以工促农”则是借市场“无形之手”实现工业对农业的自然促动。推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以工哺农”与“以工促农”不可偏废,一方面要通过“以工哺农”来为“以工促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以工促农”来引导“以工哺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小农经济属于小生产方式的范畴,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实行以土地农民分散占有方式为基础的小农经营方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它是一种分散、落后的生产方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有许多曲折和教训。今天,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对中国几千年来小农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历史演变进行科学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与必然趋势,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之路,进而在土地所有制与土地占有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0.
改造小农经济的过程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关键是如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的现代化是否同工业一样,也存在一个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农业生产的分工协作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问题是如何改造小农经济理论的传统理论形式。而如何改造小农经济理论的现代理论形式是以如何实现中国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理论出现的。如何改造中国传统农业这一难题以传统与现代两种理论形式再现了中国农业理论与实践的变迁史。回顾与反思这个问题必将对中国农业发展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指出正确的理论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