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企业发展到规模极限以后,常常会患“大企业病”。患“病”的大企业在财务和非财务方面往往会表现出与健康企业不一样的特征。文章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大企业病”的定义,归纳总结出我国患“病”大企业在财务和非方面方面的症状,以期为“大企业病”的“治疗”提供依据,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江伟 《浙商》2008,(21):91-91
“利时”,从拆文解字的角度讲,就是一个会“利用时间”的企业,一个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的企业,一个晓得“利弊时效”的企业,一个享受“胜利时刻”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我们把低成长性而高盈利性的企业称为“狒拂”或“亲王”,即已经失去成为王者的机会,但在其特定的细分市场内可以获得可观利润的企业;还把低成长性且低盈利性企业称为“猴群”或“奴隶”,它们是在“大猩猩”、“国王”、“狒狒”、“王子”所不屑的市场中获得微薄利润的企业我们所定义的王子型企业,是具有高成长性,但在高盈利性和低盈利性之间上下摇摆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WTO经济导刊》2009,(7):34-35
中国工商银行等12家企业获领袖型“金蜜蜂企业”奖,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成长型“金蜜蜂企业”奖,华夏银行等13家企业分获6个单项“金蜜蜂企业”奖。与会金蜜蜂企业希望“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能够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治理企业"潜亏"顽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丽  辛瑞 《商业研究》2004,(16):75-77
企业“潜亏”使企业资金流失,资金营运困难,并且有些严重“潜亏”的企业经营萎缩,效益滑坡,使企业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可见“潜亏”成了一些企业不可治愈的顽症。分析企业“潜亏”形成因素,治理企业“潜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小型企业品牌建设中的“误入品牌观念误区”,“品牌传播途径单一”,“品牌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本文从“品牌定位”、“品牌营销”、“质量建设”、“品牌承诺”、“品牌内涵”以及“品牌保护”等方面展开讨论,阐述中小型企业如何有效促进企业的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7.
《三联竞争力》2010,(11):88-88
2011年1月16日,由中国企业十大新闻评选委员会主办、中国企业报社承办的2010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暨“最具影响力企业”、“最受关注企业家”、“最具成长性企业”和2010年度“中国企业新闻人物推选活动”在京揭晓。主题为“新时期:中国企业的使命与责任”。本次推选分五个阶段:由各省市、行业企联(企协)、中央和省(市)级媒体、  相似文献   

8.
王冉 《商界》2010,(6):100-100
我们应该大方地承认:“民营”企业就是“私有”企业,“民营”经济就是“私有”经济。 对企业来说,“民”和“营”这两个字都没有太多的意义,两个字没一个有用的。“民”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一个企业只能交给可以代表股东和董事会利益的“人”来经营,而不能交给空泛而不知所指的“民”来经营。  相似文献   

9.
构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是科技型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杀手锏 ,科技型企业文化变革是一个使企业文化保持与时俱进的变革过程。“至上而下”与“至下而上”是两种完全相反的企业文化变革思路 ,分析了企业文化变革的阶段性以及两种企业文化变革思路的利弊。指出在企业文化变革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文化变革思路 ,坚持“至上而下”发起、“至下而上”实施、“至上而下”评估的企业文化变革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劳丁  江雪  李建明  陈萍 《中国品牌》2011,(10):20-23
50O强企业发布的10年,中国的大企业已经从过去跨国公司的“追随者”转变为“挑战者”。国际观察家们将中国企业视为解读“中国奇迹”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霍桑效应”对我国零售业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良忠 《江苏商论》2004,(11):38-40
“霍桑效应”提出了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提高企业劳动效率的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霍桑效应”对我国零售企业具有重要启示。企业应积极实施人才发展策略,以“柔性管理”方式,通过加强企业内沟通以及对员工进行激励等途径,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以此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营销同质化的今天,传统粗放式营销的效果日渐降低,“话题营销”、“精准营销”、“精益营销”、“体验营销”、“公益营销”等营销策略日益被企业所重视。但其中公益营销是争议最大、最容易产生歧义、效果最难把握的一种策略。有些企业将公益营销当作炒作的工具,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结果“公”与“益”尽失;有些企业善事不少做,可只见“公”而没收到“益”,最后成了“无名英雄”;有些企业将公益营销当作战术的突破口,而有些企业却将其提升至企业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学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国内有关企业竞争问题的研究文献和各类报道中,“竞争优势”和“竞争力”两个术语频繁地出现。不管是“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力”,它们实质上都是在企业之间作比较,本文作者曾经将“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概括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都是企业之间的比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反之也成立,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15日,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及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入选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选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列居证券行业首位,并获得“重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就”和“最佳技术战略”企业奖及“最佳客户关系管理(CRM)”和“最佳知识管理(KM)”应用奖,朱利总裁获得“最具远见的企业信息化领导者奖”。  相似文献   

15.
张保振 《华商》2013,(6):74-74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可见规律,个性可见魅力。无论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多么丰富,都南“一体三翼”构成,即以企业的“人格”文化为“体”,以企业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为“翼”。  相似文献   

16.
张玲玲 《浙商》2012,(14):80-81
企业家,就是一个把企业当“家”、当事业、当归宿的人。在管理自身企业和服务广大企业两者之间,“大家”为重,“小家”为轻,我当努力做到管好“小家”,服务“大家”。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商业变革力量,《东方企业家》杂志主办的“第五届全球华人企业领袖峰会论坛”,围绕“迈向世界级企业——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全球华人企业领袖聚集在一起,贡献智慧。张忠谋等世界级企业家作主题演讲,数十位演讲嘉宾就“华人企业与全球资本”、“华人企业与高新科技”、“华人企业与新兴市场”、“华人企业与中华文化”、“华人企业与创意文化”等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站稳脚跟且不断发展壮大,其秘诀无外乎“开源”和“节流”。“开源”是不断对外拓展市场,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努力增加收入;“节流”是对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管理,尽可能节约成本费用,使成本费用控制在与收入合理配比的较低水平。只有不断“开源”和“节流”,才能保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入,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才能确保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时传辉  高阳 《北方经贸》2011,(4):107-108
分析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原因,在我国经济环境下不适合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而应该在确定的企业总体目标指导下,灵活运用企业的各种经济要素为企业服务,实现理财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益复杂的海外经营环境让“合规”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2021年新兴职业“企业合规师”应运而生。那么,出海企业该如何做好“合规”?“企业合规师”这一角色究竟能为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带来怎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