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法是指平时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核算,同时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原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大中型企业。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以账户设置和原材料入库时短缺与损耗的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为了克服实际成本法的缺陷,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法。但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著的《初级会计实务》对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的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原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法是指平时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核算,同时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  相似文献   

4.
对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等日常业务的核算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同时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谢梅  许璞 《财会通讯》2005,(10):42-42
计划成本计价法,是在存货日常业务中以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核算。这种方法在相关账户的设置、存货明细分类核算和总分类核算等方面,与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法都有所不同。但是,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下,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仍需将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因此,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并未改变。实际工作中,不少会计人员对计划成本法核算下原材料发生毁损及减值的会计处理存在许多疑惑,甚至有些会计人员错误地认为,在计划成本法下就不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友佳公司为例来介绍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毁损及减值的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购入原材料发票账单未到的核算问题 有人认为,计划成本法下购人原材料,如果月末料到发票账单仍未到,但根据合同、发票的随货同行联等能够计算并确定材料实际成本的,应按材料采购的正常核算程序,通过“材料采购”账户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7.
一、购入原材料发票账单未到的核算问题有人认为,计划成本法下购入原材料,如果月末料到发票账单仍未到,但根据合同、发票的随货同行联等能够计算并确定材料实际成本的,应按材料采购的正常核算程序,通过材料采购账户进行核算。如某企业6月20日,从丙公司购入C材料,材料已运达并验收入库,其计划成本为50000元,收到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会计》教学中,学生对实际成本核算方法和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熟知程度,直接影响《成本会计》教学中产品成本核算中的材料费用的核算。为了使同学们对原材料的这两种核算方法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本文着重对两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账户设置、入库和出库账务处理的不同,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存货发出计价核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10.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有其优点,可以减轻发出单价的繁重计算,有利于加强采购业务的管理,便于考核各生产部门等等。该种核算方法使用起来,易于操作,思路清晰,材料的收发和结存,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对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这个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原材料核算,一般包括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两种不同的方式。这两种核算方式也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规模和程度来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核算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各自的优劣性,通过比较,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材料计价应采用实际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对材料的控制,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余过程中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核算,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  相似文献   

13.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都按企业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期末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本文就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低值易耗品时,对"五五摊销法"的两种不同的账务处理进行比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许镇松 《财会月刊》2007,(26):44-45
<正>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材料计价应采用实际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对材料的控制,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余过程中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核算,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和按实际成本核算各有优缺点。按计划成本核算,可以考核存货采购或生产部门的工作业绩,但会影响领用或发出存货实际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按实际成本核算,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存货实际成本数据,但不便于考核存货采购或生产部门的工作业绩。为方便讨论,笔者引用下例并按《企业会计制…  相似文献   

16.
计划成本法下计划价修订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多、收发频繁的企业(但如果这类企业使用了仓储核算软件,则可以改按实际成本法核算,将烦琐的计算工作交由计算  相似文献   

17.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相似文献   

18.
材料的成本核算,分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两种核算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常常出现计划价格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材料成本差异的增大,直接影响到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加之目前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材料的核算。  相似文献   

19.
谌勇 《会计之友》2004,(3):77-78
材料成本差异,是在计划成本核算下,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其计划成本的差额,即: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相似文献   

20.
存货的计价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和以后各期的财务成果,对于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刚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二条指出:“须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最为理想的,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通行做法相一致。但是在我国“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很难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也均未对“可变现净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就使得在理解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会计实务操作带来困难,也为企业通过随意选择“可变现净值”来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若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在物价 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转为合适,遵循配比原则,能够实现与当前 市价的配比;相反在物价下降时采用“先进后出法”较为合适,同样实现与当前市价的配比,也符合会计上一贯遵循的稳健性原则。在我国当前会计实务中,企业为了加强存货控制和业绩考核,大多数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来核算存货。那么在计划成本下,存货计价该如何反映物价影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