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出台为我国使用股权激励的企业提供了会计处理规范,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本文以伊利股份应用该准则对其股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争议和问题为研究对象,对该准则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准则,这一准则的出台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账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从《股份支付》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会计实务者对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股份支付在处理上容易产生混淆为其中一大问题。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二者各自的账务处理并对其之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总结并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会计界对财务会计,尤其是对财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却缺乏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的滞后,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实务界。笔者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出发,剖析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因素,最后对其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诸多上市公司向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或是核心技术人员授予股份,以此来进一步的激励其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与价值。近年来,通过股份支付作为激励手段已然是成为了诸多上市公司的选择,而面对股份 支付的实际实施相关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准则要求下仍有诸多需要探索与改进的地方,这对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工作以及股份支付准则的完善均提...  相似文献   

5.
卿固  赵洁 《财会月刊》2014,(8):33-35
本文通过分另Ⅱ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非可行权条件的相关内容,举例说明非可行权条件未满足时的会计处理,并分析非可行权条件对企业股份支付计划的影响,为完善我国股份支付准则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为“基本会计准则”)在我国会计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要求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的呼声越来越高,首先就涉及到对该准则功能再定位的问题。本在阐述该准则功能定位缺失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胡晓  文欢 《财会月刊》2011,(31):31-32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对集团内部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做出了相关规定,完善了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本文依据其相关规定,对集团内部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IPO企业通过设立员工持股平台实施股权激励的交易中,多个环节会涉及股份支付会计处理问题,一些问题在实务中令人困惑或争议,包括:进行股份支付处理的时点、附条件股权激励的处理、离职员工退还持股平台份额的处理、受让离职员工退还的持股平台份额的处理等。本文结合股份支付准则对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认为:IPO企业应当在明确了激励对象及授予的穿透至IPO企业的股份数量时进行股份支付处理;对于明确规定了服务年限的,应当在服务期内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对于规定上市前离职需退还持股平台份额的,在授予日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离职员工退还持股平台份额的,冲回股份支付费用与否应当与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处理在逻辑上保持一致;受让离职员工的持股平台份额的,需要根据“两步法”判断是否确认股份支付费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应用指南,阐述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管理会计几乎从引入我国以来就充满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本文在分析管理会计的本质、内涵、特性的基础上为其“正名”,指出:只有正确认识管理会计及其应用,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使其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企业合并方法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刚 《审计与理财》2007,(11):40-41
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从世界范围看,处理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有三种: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初始法。人们对这几种方法概念的不同理解,反映在各国企业合并准则之间的差异上。本文对各国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合并会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都采用股权激励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的股份支付。本文分析股份支付的处理方法,同时指出我国股份支付制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准则。  相似文献   

13.
王强  张明星 《财会月刊》2013,(4):122-122
在实务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一些收入确认问题,其处理方式按照现行收入确认准则来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利影响,也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以案例材料为背景,探讨在签订最低购进量合同下,购货方实际购进量小于合同规定的最低购进量时,销货方在收入确认方面有关会计处理问题,并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与正确处理争议,力图对收入确认准则的完善和改革带给实务和理论界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成为新准则的一个亮点,也成为了业界关注与评论的焦点,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施行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本文主要从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方面阐述了笔者对该问题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5.
贺彦玲 《河北企业》2009,(11):27-27
我国会计界虽然对接受稳健性原则已达成共识,但在稳健性原则的概念、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我国上市公司在运用稳健性原则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并通过对稳健原则产生发展过程中与资产计价、收益计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稳健原则的内涵、作用及其发展,对企业运用稳健性原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解决办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宁相波 《会计之友》2007,(2X):83-84
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一项作了重大修改,笔者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中一些尚有争议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黄玲萍 《现代企业》2004,(11):39-40
所谓“目标导向”准则,其基本思想是:让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报告中是否准确报告了交易的实质承担责任,允许其根据所要实现的主要会计目标来选择具体准则并受之制约。审计师要报告管理层是否履行了上述责任。因此,“目标导向”准则的核心特征是通过合理确立各项准则所要实现的会计目标,以及各类交易的会计处理模式,给管理层和审计师提供一个能够在实际中运用准则的框架。然而,这种模式是否适用于我国的会计环境?在我国当前特有的国情下,会计准则的制定又该采用何种模式?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胡群英 《财会通讯》2009,(1):83-84,105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选择中,国际趋向是放弃权益结合法而选择购买法。而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却仍然允许同时使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与研究,在分析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处理方法及利弊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新准则中允许同时使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进行了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别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非可行权条件的相关内容,举例说明非可行权条件未满足时的会计处理,并分析非可行权条件对企业股份支付计划的影响,为完善我国股份支付准则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股份期权制度作为一种员工激励制度,在我国一些企业已开始实行,但在实践中发生了一些争议。本文以一则实际发生的案件为例,对股份期权的法律性质、其争议的属性、离职员工的期权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