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杨霞  游怡 《财会通讯》2011,(10):32-34,161
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的具体表现,提出了缓解顺周期效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由于公允价值更强调资产的现时价值,因此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但公允价值并非完美无缺,2008年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公允价值的致命缺陷,表象为顺周期性,内在根源在于公允价值会计仍然沿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等式,从而造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备受关注,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增加了银行监管的难度.文章结合公允价值发展的轨迹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从总体层面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监管带来的益处和挑战,从银行信贷行为、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等具体层面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带来的监管挑战,并介绍了银行监管应对这种挑战作出的努力,以及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备受关注,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加剧了金融危机,而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本文实证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前后,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上市金融机构股票收益率以及金融系统风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公允价值计量收益项目对股票投资收益率有很好的解释力,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项目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在上升市场中这样的解释力更强;我们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我国上市金融机构整体采用公允价值越广泛,就越可能发生金融传染性的结论;公允价值计量收益项目与金融行业景气程度的交互影响,证明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使得公司股价被传染,进而引起了资产价格循环。  相似文献   

5.
尉然 《财会月刊》2011,(3):75-76
由于公允价值更强调资产的现时价值,因此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但公允价值并非完美无缺,2008年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公允价值的致命缺陷,表象为顺周期性,内在根源在于公允价值会计仍然沿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等式,从而造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失真。到目前为止,会计等式已有上百年历史,而在此期间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行会计等式的理论缺陷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的发生令"公允价值会计"备受诟病。公允价值会计是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羔羊在金融危机与后金融危机时期成为世界领域的热议话题。文章拟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研究进行梳理,为深入认识公允价值会计的作用构建理论平台;提出宏观动态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的研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研究的未来,也是为我国会计政策和金融政策提供政策建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发生的公允价值会计论争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发现论争主要发生在金融界与会计界,而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和计量的技术合理性。金融界主张中止使用公允价值,而会计界及证券监管机构则支持继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由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的论争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发生的公允价值会计论争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发现论争主要发生在金融界与会计界,而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和计量的枝术合理性.金融界主张中止使用公允价值,而会计界及证券监管机构则支持继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由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唐梅  林友绪 《财会通讯》2011,(11):20-23,32,161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会计倍受指责,认为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诱发的顺周期效应是危机原罪。我国会计准则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时代,2007年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本文关注其顺周期效应在我国金融制度背景的表现。以我国上市金融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也存在顺周期效应,并对缓解和克服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敏 《企业导报》2012,(22):104-105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采用"盯市会计"的方法,根据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确认资产损失,容易引起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和当期损益过度波动,并通过金融体系的"混响效应"以及金融机构监管资本顺周期性等途径放大金融危机。我国应结合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的基本做法,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资产估值技术、损失确认模型以及信息披露等方式完善公允价值会计。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的争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饱受争议.文章论述了金融危机给公允价值会计带来的争论焦点和原因,针对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顺周期效应问题以及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思考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面临的困难和应采取的措施,以期为正确认识和运用公允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因顺周期效应使得公允价值成为焦点.文章分析了公允价值与盯市会计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市场流动性不足时,金融机构错误的运用盯市会计是此种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重要根源;顺周期效应应该是会计准则的一种经济后果,而不是公允价值的后果;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虽有联系,但顺周期效应并非公允价值的必然属性.同时,针对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和会计准则的改进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预防后危机时代顺周期效应的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深刻揭示了金融监管者必须关注金融体系的周期性效应问题,公允价值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和应用的限制.顺周期效应是公允价值会计备受指责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要克服公允价值下的顺周期因素,应对经济周期对金融市场产生的波动影响,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所采取的措施或策略:加强...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成为金融界与会计界争论的焦点。金融界人士把这次危机归罪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并公开表示应该抛弃公允价值的使用以缓解金融危机;会计界则认为金融危机原则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公允价值只是使危机更快暴露出来。本文就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论述,并针对中国情况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必要性和需要完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司崭  毛洁 《财会月刊》2011,(36):52-53
本文基于对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JP Morgan的事件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三家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状况与商业银行股票投资收益率的交互影响,结合投资者的预期、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证明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并得出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未使得金融资产出现恶性循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从而影响金融稳定性并且加剧金融危机,成为学术界、实务界及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31家金融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描述统计、相关性研究等分析方法,研究顺周期效应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程度。本文结论是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利润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效应,但整体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风险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允价值计量中估价技术和主观判断的使用导致了公允价值会计风险.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内部风险的具体剖析,提出金融危机下应用公允价值会计风险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备受关注,在对公允价值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公允价值会计所面临的考验,并理性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张华 《会计之友》2009,(8):9-11
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惨痛教训又一次引起大家对使用公允价值的关注。我国应适度地使用公允价值,并且要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尤其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及其对今后会计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成为全球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顺周期效应的根源是银行家急功近利和缺乏风险意识、金融系统管理和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及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和资本市场的混响效应。解决顺周期效应的对策是完善公允价值的实施和披露、建立逆周期机制以及加强会计与金融监管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