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影响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这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新会计准则体系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2.
一、增加新的会计计量属性一公允价值 在基本准则第九章对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交易公平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到了具体的运用.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这与以公允价值为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有一定差距和保留.  相似文献   

3.
李芳 《河北企业》2007,(12):15-15
公允价值会计是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工具不断出现和创新,企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日益增多的环境下,历史成本单一计量属性的缺陷日益明显,采用新的计量模式已经提到日程。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计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会计的单一计量属性受到冲击,会计学界加以探讨的计量属性也日趋增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软体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按历史成本反映的账面价值已严重偏离了其市场价值,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起源于美国,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将其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世纪之交,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也把公允价值摆到了重要位置,在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全面运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剖析传统计量模式的种种缺陷,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和实务进行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理论和方法体系,促进我国会计人员规范运用公允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在38个新具体会计准则中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根据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准则较多,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下面就公允价值法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的影响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方式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炜 《财会月刊》2008,(11):87-88
公允价值属于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同时也是资产评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概念。本文对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含义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两者应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应属于“广义公允价值”,而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应属于“狭义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属于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同时也是资产评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概念。本文对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含义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两者应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应属于"广义公允价值",而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应属于"狭义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采用是我国这次会计准则改革中最大亮点。但是,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在实务中如何运用仅仅做出原则性规定,这给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造成了很大障碍。于是,在实践中,经常混淆会计中所讲的公允价值与评估中所讲的公允价值,笔者通过对会计中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评估中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期望对会计实践中使用公允价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允价值应用与会计职业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被引入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本文拟从分析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入手,研究现值技术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分析会计职业判断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的影响,并从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着手,给出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促进公允价值合理应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且伴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了近年来会计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我国市场还不够活跃、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定义的研究,提出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最为显著。新的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随着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我国会计领域中一直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被以历史成本为主并与公允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最为显著。新的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随着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我国会计领域中一直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被以历史成本为主并与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提出,是我国会计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会计改革中新的亮点,是财务会计中一项新的计量属性,这标志着中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新方法,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大范围引进,全面推广和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特别是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交易与核算的基本方法,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地位。公允价值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必将对企业财务信息和核算带来很大的影响,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公允价值在经历了引入、回避和应用等几个阶段后,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我国已将公允价值当作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且在生物资产、金融工具、企业合并以及债务重组等具体性的会计准则中使用了公允价值,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更加公允、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已经成为近年来财务工作者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作为可供选择的会计计量属性,第一次被列入准则而进行了规范。但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我国并没有采用激进的态度,而是坚持“适度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核心职能,而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中的关键。本文从资产评估的视角对我国目前的会计计量属性的类型、公允价值在计量属性中的定位、衡量各种计量属性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资产评估与会计关系的探讨和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认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列为会计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准则的使用对企业的损益和价值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和资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会计标准国际趋同,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属性,堪称本次准则修改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依赖于成熟的经济环境、完善的市场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评估队伍,因此我国对于公允价值采取了适度引入的审慎态度,颇具现实意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必须随着经济发展、法制健全和公司治理的日趋完善,积极稳妥地走渐进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国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适度而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将其作为会计准则体系中最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和资产评估方式之一。公允价值的引入,究竟会给企业的投资收益、企业利润等财务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从会计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