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立省"战略实施背景下,作为地处"青海湖流域生态圈"、"湟水流域生态圈"海北藏族自治州,如何有效落实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政策,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成为海北当前面临的两大主题.2009年,海北州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为前提,在辖属四县分别建立了生态工业集中发展区.本文旨在通过对金融支持海北发展县域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实践探索,提出金融促进县域工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汉江是长江最主要的支流,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流域内水利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下,地处汉江中游的安康市以汉江水电梯级开发为切入点,积极发展"药、水、游"三大特色产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但开发过程中出现了电网建设滞后、小水电无序开发及信贷资金过度集中等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汉江水电梯级开发的顺利推进,进而对区域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战后的区域开发,主要是适应经济的发展,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其目标经历了由偏重经济增长逐渐向社会综合发展转移的过程,经历了由"据点开发"、"大型项目开发"到"地方居住区开发",再到"多样化开发"的历程.日本的区域政策在强调政府的核心作用的同时,积极利用和发挥民间团体的力量.国土综合开发的成果成为日后经济发展的支柱.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强烈,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水电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水电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矛盾,从九十年代末的简化审批程序到现在的规范化管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深思,也有很多政策亟待改进和完善,目前水能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跑马"圈河",滥占资源,无序开发。一些开发商纯粹是为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进入推进"三步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即实现人民生活初步达到小康.1992-2001年间,中国本着"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开发石油、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能源发展战略,不断落实"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总方针,在能源发展的多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公共机构,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建设"节约型高校"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被写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本文从水电能耗是高校最主要能源消耗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水电节能技术在高校应用的意义,并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水电节能的技术与经验,提出了适合于我国高校水电节能的具体对策,促使水电利用更加高效,以降低高校的办学成本。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旅游的不断发展,流域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界的热点研究对象,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流域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基于2010-2019十年流域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从"开发对象可行性研究"、"开发模式的选择"、"开发主体的影响及其策略"以及"流域旅游开发效益"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国内流域旅游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  相似文献   

8.
县域中小企业发展不足是青海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差距的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当前青海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探索振兴中小企业的有效途径,对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制约因素,从创新帮扶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博弈支付矩阵,对水电开发项目中开发者与生态环境之间进行进化博弈分析,分析表明,可使水电项目成功开发的最佳稳定点或策略是开发者低成本和生态环境修复低成本。应完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实现水电开发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拓宽水电开发项目融资渠道,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水电开发管理,推进水电项目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10.
"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中兴",即加快对老城区的改造和对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道里区中央大街、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南岗区花园街区、"哈尔滨·1898"等一大批历史文化街区开始了新一轮的保护开发工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保护政策的倾向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和过程后显现出来。如何开发好并且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摆在政府面前新的问题。政府,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决策层和执行者,政府行为作为政府职能的具体运作与体现,也直接影响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进步,产业实力明显提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我国可再生能源已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同时,未来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和我国现有的政策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针对此现象,周会长向我们叙述了对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的几点意见. 能源结构调整,政策要挑起大梁 "十一五"末期,我国水电、风电、生物液体燃料等计入商品能源统计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为2.55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约占7.9%.计入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尚未纳入商品能源统计的品种,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为2.86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8.9%.由此可见,我国目前主要消费能源仍是化石能源,要实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传统能源为辅的现代化能源结构必将经过一个漫长的调整期,而在此过程中,政策将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EPC模式逐渐成为国际工程建设管理的主流总承包模式之一。我国EPC承包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并在化工、石化等领域已取得好的成绩,然而EPC模式在水电建设领域却应用较少。当前,我国小水电的开发现状已经为EPC模式的应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对EPC模式在小水电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这对于研究EPC模式在我国小水电开发领域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以其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而成为澳大利亚民族的一大特征.但澳大利亚的政策经历了"白澳政策"和"同化政策"才发展成为今天的"多元文化政策".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处理一国内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典型方法,对我们认识西方社会的族际关系,对于多民族国家处理内部民族问题,对于解决世界上众多由民族、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社会动荡和国际纠纷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澳大利亚的经济、社会发展角度采分析澳大利亚从"白澳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演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发展的首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而传统型社会政策忽视了社会福利的政治前提,忽视了社会政策的民主化,只把提供福利当作社会政策的目标,这显然违背了发展的宗旨。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以自由为核心的发展理论的影响,减少贫困、社会保护、增强生存能力以及对抗社会排斥都已经成为社会政策的合理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以其增加人的可行能力为目的,使社会政策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这三样东西的有机结合,成为社会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广西加工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国际化生产日益扩张,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广西可以充分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机遇,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广西经济的增长.本文从广西加工贸易发展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等方面阐述了广西加工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为广西利用上述的优势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汉中市小水电建设及投资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小水电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布局、合理引导、适度支持,促进汉中小水电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周口市旅游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差距.周口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交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中部崛起战略及河南省旅游发展规划为周口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旅游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人才缺乏,政策尚不配套,加上旅游区域竞争加剧,使周口旅游业面临困难.为此,周口市旅游业应以周口、项城、淮阳"大三角"发展为基础,依"三区、两点、一线"深层次地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科学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人力资源能力已经成为支撑高校发展的核心因素,围绕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转化能力"展开的监督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多数高校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监督和控制过程中侧重于采用政策、命令、指令等刚性方式,强调对权威的服从.而属于知识型员工的高校人力资源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性,过分的强调权威和服从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柔性方式顺应了高校人力资源自我管理的特性,通过相互的沟通和理解,逐步实现员工的自我监督和控制,变外部的强制行为为内部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9.
青海藏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和民族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号召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在现有条件下挖掘金融支持藏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从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建设、业务创新、政策引导、财政和金融的政策协调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中的作用愈加突出.本文基于2003-2008年期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青海的协调配合实践,实证分析了两大政策配合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明确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及投资重点,形成政策合力;选择适宜青海经济发展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模式,突出支持重点;找准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切入点,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