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税收征管法》的制定在税收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这项法律制度的修改中,应确立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并从“信息管税”理念实现的法律途径、“纳税服务”理念与法律规定的契合、税收征管模式在《税收征管法》中的体现、专业化理念下的税源管理模式在《税收征管法》中的运用、税收征管的走向与税收法治建设的重点等方面予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而且赋能政务部门从传统治理向数字治理转变,进而影响了税收征管效率。文章选取我国2010—202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中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数字经济背景和数字政务平台建设背景下的税收征管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且,为避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对代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政务平台建设的“宽带中国”与“金税三期”项目进行政策效果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改革整体提升了税收征管效率,但是内部存在结构性差异。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经济模式,降低了税收征管效率;另一方面,数字化政府平台的建设能够通过加强对数据等要素的征管及打造“数字空间”的方式,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升。结论提出: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减轻数字化技术对税收征管效率的负向影响,将“数字化”理念贯穿税收的征、管、查方面,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助力税收征管模式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影响税收行政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税收征管就是一个重要因素。税收征管模式决定税收行政效率的高低:税收征管机构影响税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税收征管技术手段影响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税收征管人员及其素质影响税收工作效率的好坏。因此。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应坚持“简化、规范、科学、严密、高效”的原则,切实提高我国税收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财政税收“两个比重”偏低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履行和财政收入结构规范性建设.导致“两个比重”偏低的原因多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财政体制及财税管理等因素所致.提高“两个比重”的途径首先要从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积极培植税源,这是基础;其次要选好与地方相适应的主体税种,加强地方税体系建设;再次要借助财政体制增强地方财力.此外,挖掘潜在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理顺政府职能、减少行政性收费等也是提高“两个比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宿州市蛹桥区地税局以建设“数字踊桥地税”为目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改革给推进税收征管以启示: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规范信息采集和利用,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夯实征管基础.强化税收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6.
税收征管效率是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税收电算化、征管单项系统、属地化管理、集中征收、“金税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CTAIS试点以及机构“三定”等阶段性改革尝试,初步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税收征管体制。这种税收征管体制在取得了巨大功效的同时尚存在着一系列掣肘环节,这构成了税收征管效率的宏观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同按照分税制原则建立地方税收体系相比,现行地方税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地方税管理权限划分不尽合理;地方税种划分欠科学且不规范;地方税制结构不合理,缺少主体税种,税收“真空”多;地方税收征管手段落后,税收流失大。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合理确定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科学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完善分税制体制,深化地方税制改革和加强征收管理。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得税是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的主要税种之一,它的正确贯彻实施,对于税收任务的完成和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收征管工作是各项税收工作的重点,而企业所得税征管又是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所得税征管办法,扎实有效地做好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是地税机关面临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课题。为此,笔者最近就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深入基层、企业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个人看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株洲市地税局省级税收征收分局主要负责市区金融、保险、证券、出租车行业,省级企业、铁路系统企业、中央有色驻市企业的地方税收征管。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各种考验,该局将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队伍建设的头等位置,筑牢三道防线,建立了长效的廉政市机制。干部队伍几年来未发生任何违纪违法现象。分局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局总支先后被市局党组和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列为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点。  相似文献   

10.
分税制后湛江市地方税收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改革以来,湛江地税收入总量实现持续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在地税收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地方税收收入弹性仍然较低。要实现湛江地方税收收入与GDP的协调增长,应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地方税源建设;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税收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是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纳税服务在理念认识、体制建设、税收立法、税收执法、考核监督以及信息化建设等环节与税收征管存在实质性差异。本文对二者存在的六大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是“合而不同”的辩证统一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以征管手段优化服务,以服务理念强化征管。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金流控制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电子商务以“信息流”控制和以“资金流”控制的两种税收征管模式的比较,我国应改变以“信息流”控制的征管方式而建立以“资金流”控制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模式,并论证了其合理性及安全技术保障;由税务机关的电子税控中心向支付方全面扣缴税款的设想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税收的全面征缴,减少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了网上贸易的“征税盲区域”,网上贸易的税收流失问题十分严重。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原则包括:税收中性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尽量利用既有税收规定原则和坚持国家税收主权原则。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一是要把握电子商务环境下常设机构原则的适应性;二是要建立符合电子商务电子的税收征管体系;三是要加强税收征管的电子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税收征管制度对税收征纳交易费用有直接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税收征纳交易费用过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税收征管成本率差别较大;征税费用与纳税费用相互转化;由“寻租”、“设租”导致的税款流失巨大。适应节约税收征纳交易费用的要求,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应进一步推进征纳系统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税务流程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15.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对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诸如税源减少、税额核定难度增加、发票管理难度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弱化等影响。为规范税收征管,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和经济秩序,税收征管部门应采取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贯彻到位;建立科学定税机制,合理确定定额期限;加强税收管理员职业道德建设,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加大发票管理力度,完善以票管税办法等措施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与我国税收应对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使我国税收征管难度进一步加大,对税收政策透明度和税收执法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入WTO后,我国税收征管要正确处理WTO一般原则与我国国家利益、WTO动态与静态、原则与例外的三大关系,认真做好税制调整工作,强化依法治税,转变税务机关职能,加速征管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析税收征管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次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开展的税收征管审计中,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方面都存在着少征、违规税务代理、引税买税等各种问题,应综合运用多种税收征管审计方法多方面加强税收征管审计。  相似文献   

18.
对税收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管理”完善了我国1997年提出的三十字的税收征管模式。也启动了新一轮的税收征管改革序幕;税收管理创新应坚持实事求是和渐进性原则;纳税人、组织、流程成为当今各国税务机关征管活动中的三大关注焦点,我国在税收管理创新过程中,也在这些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适度分权的合作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将合作管理理论引入我国税务管理改革之中,提出基于"受益性、经济合理性、法定性、课税权与政府职能相结合、注重税基属性"等原则的中国税收征管权限改革建议:加快税收征管体制立法进程;规范国、地税的税收征管范围;梳理归并地方公共财政非税收入的征管权,推行部分税收征管业务和权限的私人化,并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国税收的学习考察,有六个方面的体会和启示,具体为“六个加强”。即,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加强税收征管、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加强诚信纳税教育、加强税收宣传、加强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