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是数据产业中的战略资源,但现有法律体系对数据财产权利分配制度的规定并不明晰,已严重阻碍数字经济发展.当前主要的保护路径并不能为数据财产提供周延的保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数据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矛盾.在构建数据财产权利分配制度时,应根据各方主体在数据产生过程中贡献度的不同,设定数据所有权与数据用益权,形成差异化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2.
0.1 产权(Property right)或财产权有两种涵义:财产所有权和财产使用权。财产所有权,即由法律加以维护与硬化的最高占有权,这是产权的基本涵义。产权的另一涵义是财产使用权,即对财产的实际占有权。产权具有保护财产占有主体的利益,约束财产占有主体的经济行为,促使高效率利用资产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经济领域,机制的构成就是在国家宏观经济和政治体制下,各类活动主体的职能设置及其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则的确定。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的构建,首先要优化设置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的职能和岗位权责,理顺行政主体的职能关系,规范和引导行为主体在资源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的行为;其次通过完善和创新政策、制度来规范和协调各主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农地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构建了由农地资源保护的利益约束机制、经济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农地保护利益调整机制体系,试图通过对农地资源保护主体的利益调节,调整其利益主体行为,协调各农地保护主体行为的一致性,进而促进实现农地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论析牛世斌,王甲午一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它是社会对财产权益的认可,是对经济组织、经营规模、经营形式、交易行为中主体的财产权力、责任、利益所采取的某些手段。它把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理权、分配权等经营主体及所辖部...  相似文献   

6.
文恬 《中国改革》2002,(2):32-33
由于“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民主是财产关系清晰的经济主体分享权利的制度安排,因此产权清晰条件下的农村直接选举,不仅能够导致政治民主制度,而且会让这种制度服务于对财产主体及其经济利益的保护与调节。  相似文献   

7.
<正>在具体的数据流通法律关系中,数据提供者是否可以合法处分提供的数据、该数据是否满足特定使用目的(数据质量)、数据流通利用是否安全合规等需要清晰规则2020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率先在世界上提出:数据是生产要素,这是数据驱动经济运行的中国式表达。近两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二十条”)又进一步提出,“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彰显创新引领的数据基础制度”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创新的数据产权解决方案——数据持有权。  相似文献   

8.
当前,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市场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伴随的监管体系落后、数字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存在空白、市场垄断和安全隐患等数字经济市场监管问题.提出转变监管思路,从构建完善的数字经济环境下法治监管框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监管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监管机制、实施线上线下...  相似文献   

9.
企业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重要价值,如何对其保护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著作权法》保护路径对企业数据的保护要求企业数据内容选择或编排具有独创性,与企业数据权益保护的核心诉求为保护其商业价值相悖。依赖《反不正当竞争法》路径保护企业数据存在向一般条款逃逸、保护范围限缩的缺陷。设置企业数据财产权保护路径不符合数据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也与数字经济开放、共享的运行规律不符。  相似文献   

10.
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新时期我国落实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认知视角,结合河南省焦作市459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实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度较高,但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认知程度偏低;对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愿望较强;其受偿主体为农户,给付主体分别为中央政府、耕地占用者及地方政府;补偿标准为12004.8元/hm2(800.32元/亩);补偿资金应以县为单位,按农户个人账户按年发放;补偿资金的管理主体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监督主体分别为中央、地方政府及村民小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既是农地保护的重要承担者,也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单元。文章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以期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昌吉州奇台县38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P-S-R模型对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45,农业生态环境处于一般安全的状态。[结论]农业生态环境受翻耕深度、农药使用量、森林覆盖率、化肥使用量等的影响较大;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农业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据此,该文提出拓宽耕地保护范畴、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节水工程、调控水盐平衡、完善耕地保护补贴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基于行为理论探讨宏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微观主体行为变化机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目的]为了揭示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微观驱动机制,且为了增强与相似研究的可比性,构建微观主体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提高对现实主体行为的解释力。[方法]文章遵循ODD框架,综合考虑能力和资源指数及农户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基于BDI行为理论构建HBRDM农户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结合Netlogo模拟平台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进行模拟。[结论](1)HBRDM模型可有效地表征研究区农户有限理性土地利用行为决策;(2)"刚性"的模拟规则和种植的随机性是造成模拟失误的主要原因;(3)基于ODD框架构建的HBRDM模型,有利于不同研究的对比,方便学者的阅读和理解,同时易于看清文章的逻辑和框架。最后指出该研究在市场和政策影响、社会规范和合作组织等方面的不足,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是赋能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运作的重要工具。文章基于“一家亲”APP赋能鄂西南Q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考察,发现数字技术能够从主体参与、有效协商、决策落地、监督问责四大维度赋能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表现为通过数字技术能够孪生数字空间,实现民众有效参与;增强公共理性,实现有效协商决策;整合多元主体,实现决策有效执行;强化多维问责,实现全程有效监督。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数字治理技术工具、激活数字治理参与机制、构建数字治理组织机制、增强数字治理规则供给,提升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民主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4.
数据资本时代,挖掘数字红利以加速乡村发展是全面脱贫后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承载着这一目标应运而生。“国家—农民”关系视角下,农民主体性保障不足、被动性卷入的参与方式,以及陷入娱乐化与主体赋能的迷思,建构了数字乡村的“悬浮式”推进路径,由此造成下沉困境。这一困境滥觞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工具理性主体化,并进一步溯因至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目标责任的行为导向、农民能力贫困及主体性激励不足致使回应无力,以及政策供需错位压缩其制度化成长空间。为此,实现数字乡村建设本体性价值回归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践行人本主义数字乡村建设理念,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推动数字赋能主体激励内生化,同时从多个要素入手整体构建数字乡村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纵深发展和数据要素广泛运用,数字经济时代产生了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即数字经济范式。在这一范式下,产业组织发生嬗变,呈现出网络化、平台化、无边界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并展现出一些新特征,主要有:资本加持下的“位置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平台企业成长更为迅速;出现“分层式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形成“共存但不颠覆”的垄断竞争格局;平台企业跨界扩张日益明显,产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占据主导地位;数据和算法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平台企业借此扩大垄断势力将变得更为容易。数字时代产业组织演变改变了产业经济的运行规则与逻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有利于推进跨国合作,有利于推进智慧监管;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平台企业的反竞争和垄断行为更加隐秘,隐私保护与安全问题更为凸显,反垄断识别和调查取证难度更大。政府应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组织演变趋势,推进监管转型,完善数字经济范式下的治理与监管。  相似文献   

16.
伴随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渗透,以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差距"为特征的一级数字鸿沟和以数字技术"使用差距"为特征的二级数字鸿沟,正在引发以数字化"收入差距"为主要特征的三级数字鸿沟。聚焦农村数字经济,本文利用Meta-analysis整合并构建了有关农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的跨国证据和大型数据集。系统集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同时加剧了收入差距;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具有差异化的收入和收入分配影响,其中,电子商务表现出最明显的增收效应以及对公平收入的负向作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较非农收入更为显著;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从数字经济发展中受益更多。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民收入总体增长条件下强化了收入差距扩大,对致力于促进包容发展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国家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问题,明晰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是用好养好黑土地的重要议题。文章旨在探讨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从资源禀赋视角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方法 基于黑龙江省兰西县312份经营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及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探究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及信息资源等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结果 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受人力资源禀赋(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然资源禀赋(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签订承包合同、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经济资源禀赋(农业收入、家庭总收入),社会资源禀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与土地托管)和信息资源禀赋(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是否为中心村)的显著正向影响;上述因素除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农业收入、是否为中心村外均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 为更好地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应强化农户黑土地保护“责、权、利”认识,提高农业收益预期;进一步稳定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因地制宜发展黑土区特色产业,切实提升农户家庭收入;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发挥中心村信息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并且为保证企业经济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及手段。内部控制对于保护企业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具有  相似文献   

19.
农户是耕地休耕的直接主体,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研究也是耕地保护研究领域热点之一。文章从农户参与耕地休耕行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体系和行为分析框架三方面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1)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的逻辑主要遵循“认知判断—意向选择—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国内集中于农户意愿研究,国外研究相对全面,但国内外均缺乏动态视角下的农户行为过程深度探析。(2)国内研究主要针对普通农户展开,对规模经营农户和其他行为主体缺乏关注。(3)国内研究主要围绕农户特征和耕地特征分析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对农户行为的影响路径不清晰;国外对社会生态系统背景、休耕政策规则等变量考察更具体。(4)农户休耕行为相关的研究与现有理论缺少对话,理论成果薄弱。基于此,文章初步构建了农户休耕行为分析框架,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基于动态视角的农户休耕行为过程研究、规模经营农户休耕行为及不同主体互动研究、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的不同影响因素比较研究、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的综合交叉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共享价值的提升,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但仍存在阻碍,要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已提升共享价值,需要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共享信用数据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注重数字金融安全以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