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沿江地区生态林业建设经营模式和经营结构系统及其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了沿江地区生态林业定位,庭院林业开发及其经营水平上档次的科技投入、政策引导等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沿江地区包括47个乡镇、636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170万。总面积1934平方公里,是江苏沿江农业开发的核心地区之一。通过构建绿色走廊、观光走廊和产业走廊,南通市找到了沿江农业开发的有效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提水养殖是南通地区推广的养殖新模式.三厂镇属于沿江乡镇,具有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当地的农户对水产养殖兴趣很高,但由于水面的限制,制约了三厂的水产养殖的发展,提水养殖新模式解决了水面缺乏的问题,推动了三厂镇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扣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柴达木地区生态现状及区位影响、生态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存在资源匮乏、土地沙化面积多、治理允度大、绿色产业起步晚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柴达木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对策建议,对今后柴达木地区生态治理及实现绿色产业转型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沿江开发的核心区域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个县(市)。本区地理位置优越、体制灵活、配套力强、工业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备,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PSR模型对南通市生态安全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通市区整体生态安全空间稳定向好,市区生态安全综合值在2014-2018年稳定上升,且上升幅度没有明显的走缓。作为一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发展中的城市之一,南通未来的发展不仅要依靠经济,更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证南通城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南通滨江临海,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发展开放型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决策部署以及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等重要举措,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协同推进,开放型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全市共实现农产品出口总值6.43亿美元。一、坚持目标考核指引,促进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南通历来重视开放型农业工  相似文献   

8.
《上海综合经济》1996,(1):11-12
一、战略依据(1)本区经济应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与沿海产业带共同为增强国力作出更大贡献。(2)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先导,带动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加快国际化进程。(3)根据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强化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4)重点开发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逐步形成各具特色、有机配合、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为保证适度快速增长,应贯彻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沿江各区段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5)集中力量建设能源和交…  相似文献   

9.
马玉成 《农业经济》2007,(12):29-30
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关键是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本文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规模和已实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尹娟 《农业经济》2022,(4):15-17
农村绿色发展是协调农村地区生态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其中,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村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面临资源“闲置化”、农业“被边缘化”、从业者“职业化”水平较低、居民绿色环保意识薄弱等困境。对此,本文从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为目标,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资源“高效化”、农民“职业化”、环境“生态宜居”以及提高居民绿色环保意识的现实路径,并从制度、人才和法治等角度提供保障措施,助力农村地区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挥沿江优势做强旅游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旅游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精致农业产业”。当前,农业休闲观光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观光农庄、休闲农场、民俗旅游等绿色旅游热潮正席卷全球。江苏省大力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800里沿江黄金岸线热潮涌动。在沿江发展农业旅游.在农业与旅游业  相似文献   

12.
重庆生态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油茶籽油是当前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均非常重视发展油茶产业,众多优惠与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户、种植与加工企业等多方力量积极投身油茶产业的热情。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加速上升期,重庆是我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地区,发展重庆油茶产业对确保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进重庆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及重庆生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重庆生态油茶产业的优势与劣势、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发展重庆生态油茶产业的对策:(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基地建设;(2)推广高效生态种植技术,提高油茶产量;(3)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与精深加工工艺;(4)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为市场提供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牢牢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高效农业持续发展。蔬菜、花木、鹅业、特水、休闲观光等主导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高效农业比重达35%以上。沿江、沿湖生态高效农业板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扬州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公道水产生态示范园被评为全市首批现代农业亮点工程,沙头蔬菜园区创成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4.
正问:如何实现牦牛产业的绿色发展?答:"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农牧业"是逐级分解、逻辑关系明确的三个层次,符合国内外对该地区发展的要求、趋势与同行认可,是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的立足点。"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四个关键词清晰地描述了青海农牧业发展的边界与指向,发展方向一定要符合"绿色"的总体要求,其内涵是极其丰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沿江八市(分别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和南通)和浙江环杭州湾七市(分别为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和台州)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2005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33,9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1,二产比重高出全国7.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也逐步取得成效.但目前京津冀地区跨界生态环境问题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为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应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有必要通过加强跨界府际合作等手段,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沿江开发是一项资源、环境、社会多重要素统筹整合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贯彻落实沿江发展规划,着力推进船舶海工产业集聚发展,镇域经济迈上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全  相似文献   

18.
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ranger检验分析1996-2005年严业发展及其用地变化关系.建立产业发展土地投入、产业用地经济密度、产业用地人口密度、产业发展生态约束及产业用地生态效率五方面共15个分区指标,运用层次聚类法将区域划分为北部一二产业重点用地区、南部一二产业培育用地区、中部二三产业重点用地区、东部二三产业培育用地区、西南一三产业重点用地区.以促进形成城市群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任务。生态减贫源于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的脱贫攻坚实践,逐渐实现了生态、产业与社会的三维协调发展路径,形成了生态减贫的实践逻辑。这三个维度的失衡是实践中生态保护激励不足、生态产业质量不高、脱贫可持续不强等现实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后脱贫时代民族地区需要继续推进这三个维度的机制优化,更好地发挥生态减贫的生态、产业与社会效益,助力民族地区全面绿色转型与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方法 文章基于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体系,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 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技术体系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在乡村“+生态”和“生态+”的业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 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优化整体特色产业链、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产品技术体系、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居民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