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黑龙江省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在红色乡村建设、乡村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和民族团结工作上取得良好成效,但也存在缺少相关高素质人才、乡村红色文化开发思路趋同、红色文化与乡村建设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为此,要强化政策引领、强调特色鲜明、推进深度融合来破解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助力黑龙江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张师莫  周军 《农业经济》2023,(4):139-140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3.
谢建宏 《农业经济》2022,(6):138-140
本文根据游客偏好理论和乡村红色旅游基本概况,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产品发展的意义,目前乡村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存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同质化、参与性差、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红色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因此,乡村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需要产业融合区域合作、完善基础设施、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为乡村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放在突出位置,表明乡村振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是关键,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对于农村现代化有着促进作用。乡村红色旅游在近年来不断得以挖掘和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本文基于对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乡村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以期为以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郑胜男 《山西农经》2023,(1):97-99+103
乡村振兴背景下,坚持发扬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不仅顺应了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要求,更凝聚了赣南红色文化的物质成就与精神根基。文章通过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在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开发现状,探究了当前开发与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使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推动赣南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文化、政治、经济价值。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保护利用空间大。进一步开发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资金投入,培育专业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助推兵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内容和旅游形式不断丰富,满足人们的各种旅游需求。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红色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方式不同,是我国特有的旅游资源,集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包含丰富的特色内涵,具有"寓教于乐"的革命教育特点。红色旅游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并作为一项重要的途径,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红色旅游一般位于偏远的农村,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扶贫、乡村振兴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农村红色旅游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也是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农民群众幸福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提升农民幸福感的路径,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在经济、文化、民生及生态领域的幸福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对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旨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旅游活动在我国兴起,通过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地区不在少数。仪征市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针对仪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加强整体规划,重视红色旅游资源多维度开发,形成"红色旅游+"思维,加快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突出月塘特色,打造品牌效应等建议,以期使仪征红色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达到"1+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吉安分行支持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有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江西吉安是井冈山精神的发源地,全市有革命遗址973处,2019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为助力当地提升"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旅游品牌,近三年来,农发行吉安市分行累计投放红色旅游资源建设项目贷款11.36亿元,有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样,文化多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村落文化的开端。以桂林市灵川县青狮镇江头村为例,研究了村落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纳桃村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特色村落文化,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纳桃村蕴藏的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是可以与乡村文化振兴和康养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优质资源。建立村寨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纳桃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村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第一,以乡村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和完善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基层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二,以乡村物态文化发展为载体,促进乡村振兴。要  相似文献   

14.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而乡村体育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乡村体育有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乡村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缓解了压力并增强了身体素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增强劳动力素质和创造力。因此,《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一书就此进行了探讨。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乡村体育的作用和推动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所具备的独特资源开展振兴事业。乡村音乐具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经历了几千年的流传与发展,乡村音乐已经具备了现代的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挖掘农村的潜在资源,继承和发扬好乡村音乐,借助乡村音乐中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乡土情怀凝聚人心,促使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来,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桂峰兰 《农业经济》2023,(5):137-13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呈现出地域分散化、布局多元化的特征。红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分支,是集旅游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赓续于一身的理想载体。文旅深度融合既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村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分布于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借助红色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巩固脱贫成果是经济的一大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乡村红色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现状,探索文旅融合视域下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寻求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的5个方面之一,也是亟待补齐的弱项和短板。主要从社会化营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乡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认清当前乡土文化传承发展所面临的社会化营销困境,探讨了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社会化营销对策,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高级阶段,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助力。我国乡村幅员辽阔,张兰镇行政区域面积广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其在乡村旅游业方面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当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结合实地调研以及张兰镇独特的地形及丰富的红色乡村旅游资源,分析张兰镇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有效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张兰镇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农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根脉,在新时期开发利用好农业文化资源,对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对于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力量作为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主体,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政府对乡村治理的有效补充。社会力量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生态效益、促进文化传承与融合、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丰富农民增收途径等作用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乡村人才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法规迟滞、主体意识不强、乡村融入困难、监督激励缺位等突出问题,需要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主体意识、探索融合路径和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