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风电市场的发展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该产业所采用的技术创新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结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3种模式。基于此创新模式分类,绘制了我国主要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演变路线图,总结了技术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指出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只有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更多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走出困境,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兴和华为等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很多重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成功地实现了从优秀企业到卓越企业的跨越之后,下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使企业基业常青.本文认为,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实力、市场运营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3.
(1)我国仍有五年的缓冲时间可以利用。从WTO谈判的有关条件来看,对于电信设备等高科技产业的要求是:在2005年前,取消对电信设备和其他技术产品的关税限制。这一许可为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一些企业将在这段时间内获得较快发展。(2)我国突出的优势在人才的成本方面。中国的高科技人才成本通常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建立在人才的智力劳动创新基础上的,只要中国高科技企业能充分认识到这点,那么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知识成本优势就可以演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优势对于未来的竞争是最为重要与关键的。(3)国际企业的竞争原则与我们的不同。国内企业通常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但结果是你死我活的市场份额的抢占。而国际企业更倾向于战略联盟的建立,或者是股权的收购。即使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它们的首要目标也是要寻找国内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因此,这对有实力的高科技公司及各方股东都不是一件坏事。另外,在电信设备方面,我国市场早已向外商开放,世界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八大金刚”都已进入我国,已获得了国民待遇。我国加入WTO之后,竞争的强度不会有太大的增加,不会对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太大的冲...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1996-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运用密切值法,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型和中小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出我国大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强于中小型企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范建亭  汪立 《财经研究》2015,(10):83-95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作为"溢出源头"的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的研究却并不充分.文章通过对日本在华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将母公司转移的技术分为生产制造技术和生产作业方式两种类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不同目标市场的出口导向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面向日本市场的出口对生产制造技术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生产作业方式转移则没有直接影响,但存在出口通过生产制造技术的转移促进生产作业方式转移的间接效应;(2)面向其他国家的出口对两类技术转移均没有显著的影响;(3)母公司的控股程度、国际化经验和研发水平以及子公司的本土研发、员工培训等因素对技术转移也具有影响.文章为我国如何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探究制造业技术需求、数字经济赋能对非市场与市场导向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需求拉动理论,引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投入-产出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当政府研发补贴较高时,劳动替代需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呈倒U型相关,对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以效率提升为主的技术市场需求通过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推动技术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正向调节市场导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出,但对非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具赋能作用。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依托需求拉动机制开发更多需求侧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提高我国装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迫切性,阐述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战略思考的必要性。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综述分析,根据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性、自主创新的风险性,提出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仅仅分析研究其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营销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环境辨别和分析能力、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结构及其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绿色技术的关键支撑作用是加快建立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关键。本文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技术整合在智能制造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异质性分析方面,智能制造对高水平和高难度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独立的研发创新和前端研发生产环节的创新活动的作用会更显著;当企业规模较大、资本较为密集以及位于东部地区时,智能制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基于2003—2019年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从污染行业异质性的视角,实证考察了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双碳”目标下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及路径。主要结论是:(1)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2)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重度污染制造业行业绿色发展作用更明显;(3)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效应、能源结构优化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效应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由此得出以下政策建议:鼓励制造业进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并采取适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能源结构优化力度,促进高效、低碳型能源制造业体系建设;完善绿色制造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发展,形成以绿色知识、绿色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创新资源作为创新活动的输入,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源头。从外部创新资源角度探讨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创新资源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以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显著正向影响,即企业创新资源获取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中的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樊自甫  陶友鹏  龚亚 《技术经济》2022,41(11):128-139
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做大做强制造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Hotelling模型,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市场竞争强度下政府补贴力度变化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选择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政府补贴能有效激励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只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才会发挥作用;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弱化政府补贴的激励效果,且对资金能力较弱的制造企业弱化作用更为明显;数字化转型存在的协同效应能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选择数字化转型策略,但在市场竞争强度较大时,协同效应表现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发展趋势,但是关于开放式创新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尚未达成一致结论。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检验,并探讨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①开放式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②企业获得政府研发补助越多,外部组织越愿意与其进行开放式创新,企业可用于研发投入的内外部资源也越多;③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倾向采取开放式创新,以通过与外部资源拥有者合作增加研发投入、保持竞争优势。该研究发现可为推动制造业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以及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赵丽君 《技术经济》2017,36(9):23-30
利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采用2006-2013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讨论了政府补贴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机制和效应。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了政府补贴抑制企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模仿创新下的技术进步,但显著抑制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技术效率改善;政府补贴引发的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寻租、市场集中和投资过度是导致创新活动技术效率损失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通过补贴政策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保证竞争性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支持环境来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5—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对创新产出的协同作用,研究不同产业类别、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不同区域下政府补助的异质性效果。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产出均有显著激励作用,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政府补助对智能制造四大行业的创新产出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其中对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高市场竞争环境下,政府补助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东部地区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的协同促进作用更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结论对政府制定智能制造业补助政策、完善创新市场环境、促进政府与市场发挥协同创新作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国外电信行业规制改革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电信行业规制的演变表明,行业规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电信企业行为和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信行业的网络经济特性、全域生产方式总是与多元化独立运营主体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竞争条件下电信规制存在的依据;电信规制制度的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来自产业内部;目前国际电信行业尤其是美国电信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此前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电信行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服务化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重要内涵之一,按生产关系分为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产出服务化反映了制造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服务环节转型。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从市场势力和产品差异化两方面探究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产出服务化测算指标,选取2008-2018年中国1987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对制造业产出服务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但存在明显的地域与所有制差异。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民营制造企业产出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西部地区以及国有制造企业绩效的提升在考察期内并不明显,外资企业产出服务化降低了企业绩效水平;(2)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可通过“市场势力”效应和“产品差异化”效应共同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但在地域与所有制上差异显著,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民营制造企业存在“市场势力”效应和“产品差异化”效应,西部地区、国有以及外资制造企业产出服务化虽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势力和产品差异化水平,但对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应从市场环境、社会分工、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保障,帮助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非正规部门快速发展在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满足低端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影响。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分析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显著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倾向和研发投入强度;灰色竞争与企业产品创新活动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未发现与企业流程创新活动有显著关系;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受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的影响相对较弱。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为了应对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制造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研发投入,通过模仿创新和微创新的方式加速产品更新升级,以区分于非正规部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在技术快速变化的开放经济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强化组织和战略管理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结合动态能力理论,依据装备制造产业的特征和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应从战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培育装备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体系。通过学习、协调整合和重构实现装备制造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核心流程;并进一步指出企业知识的链接、管理技能和简单化原则是发展和部署装备制造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在全球化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发展并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20家上市公司的市场经营数据为样本,从市场效率、市场份额、产品差异等角度考察竞合对市场拓展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竞合行为的模式不同对装备制造业市场拓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竞合行为并不会必然使双方都获得收益。从分析数据看,以关联联盟形式进行的竞合更能导致企业相对市场效率的改变,以规模联盟形式进行的竞合更有利于产品差异化,而在市场进入方面两种形式的竞合没有显著差异。显然,装备制造业如何理性选择竞合行为和实施策略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2008—2018年中国制造业13个子行业1853家企业微观数据为基础,构建Translog模型,分析开放型技术双元及其不同技术组合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攀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有效平衡与吸收开放型技术双元形成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进口竞争引致的要素替代成本,促进中国制造业GVC攀升向高技术探索与开发组合的内生驱动转化。技术开发成为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充要条件,技术探索为充分不必要条件。在竞争效应和协同效应双重作用下,内资企业高技术开发组合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驱动力,受技术门槛和技术控制约束,技术探索只有在内资企业具有足够开发能力时才能对价值链攀升产生显著影响。异质性双元组合催生形成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多元化路径。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进口竞争攀升的低技术双元特征;资本密集型行业较高的外资吸收效率对母国开发与跨国开发技术组合吸收更具适应性,呈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攀升特征;技术密集型行业积极的母国探索倾向与较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技术协同攀升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