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大理州供销合作社系统干部职工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团结一致,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找准位置,在助农增收中谋求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发展供销事业。组建了一批龙头企业,建立和培育了完整的农村市场体系;引导农民搞好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了一批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结合“开放办社”的原则,吸纳了一部分个体经营大户加盟供销合作社。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全系统汇总实现利润158万元,完成计划的179.5%,缴纳税费286万元,助农增收1850万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合作经济》2012,(4):14-17
基地模式助农增收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供销合作社实现龙头企业为农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批发市场大多采用"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基地"等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中国合作经济》2007,(8):32-32
目前,海南省供销合作社按照“创办一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一个产业,致富~方农民,改造一个基层社”的指导思想,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采取领办示范、组织协办、试点带动等形式,大力兴办生产种植型、加工运销型、综合服务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达30家,种植面积达15000亩,年运销反季节瓜菜17000吨,入社社员近6200户,年助农增收近2000万元。他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采取自销、联销、中介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运销各种瓜果菜,不断壮大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实力。海南省供销合作社入选2006年“干社干品”富农工程的6家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868户,带动农民2980户,年销售额1937万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473万元,打造注册农产品品牌2个,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助农增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东风送暖,春意盎然。中央1号文件再次指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的紧迫性。供销合作社在逐步走出低谷之后,如何摆脱羁绊,找准切入点,组织农民,富裕农民?天津市津南区供销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养虾、养猪、养奶牛的初步尝试,探索性地实践了一条龙头企业 中间组织 农户,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助农增收的路子。它像株株春苗,虽刚刚破土,却显露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合作经济》2007,(4):40-44
“千社千品”的富农蓝图 为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更好地实现助农增收的目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总社)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系统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已普遍存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经营粗放、市场对接能力差等缺点也渐渐显现。为此,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各类合作社组织了起来,又在联社的基础上组建公司,使得合作社以及农户面对市场可以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力量——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截止到2010年底共领办各类专业社752家,各类行业协会143家,入社入会农户达到14.85万户,辐射带动29.7万户,推销农产品14.7亿元,助农增收达1.2亿元。目前,石家庄市规模较大、运转良好的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先锋大部分聚集在此。这批在全国都享有盛誉的大规模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供销合作社在带动发展合作经济过程中,根据合作社的不同特点创立的八种独特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南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抓好经营服务的同时,按照“创办一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改造一个基层社”的指导思想,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采取领办示范、组织协办、试点带动等形式,大力兴办生产种植型、加工运销型、综合服务型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达35家,入社社员近6500户,年助农增收近2000万元。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扶风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辖9镇3乡205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3万,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扶风县供销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供销社增盈的发展之路。截止2003年底,全系统增育发展龙头企业4户,创建各类专业合作社6个.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112个,兴建各类市场6个。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民33800户,年销售农副产品7500万元。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也促进了供销社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供销合作社在实现日用品、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农村经营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加快实施“双联两带”工程,即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村党支部、村委双向联合,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双向带动.全力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仍需创新体制机制,突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属性,从而更为高效地服务“三农”发展“最后一公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如是强调。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小农户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式,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导向。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将数以亿计的小农户引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当中恰逢其时。生态农业产业链主要依托于合作社、龙头企业或网络平台等整合相关资源而成,小农户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衔接也需要通过与这些核心主体的合作得以实现。因此,小农户通过“小农户+生态农业合作社”“小农户+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小农户+电商平台”等路径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两社一会”,实施载体工程今年是湖南常德市供销社系统加强为“三农”服务、加快自身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即“两社一会”),是我们贯彻落实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助农增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依托“社有龙头企业+团场基层供销合作社+农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团场职工(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以社有企业创锦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为支撑,围绕师市农业产业布局34家社有企业,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合作经济》2012,(9):45-47
2009年以来,湖北春晖集团按照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与湖北省、孝感市供销合作社的社企战略合作,依托下属湖北春晖伟业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优势,以创办湖北春晖香稻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以共建种植、农资、农技、农机等专业合作社群为着力点,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或农户)"的模式,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创新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推进农副产品的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合作经济》2023,(4):25-28
<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离不开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广东省肇庆市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以及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为农服务主责主业,扎实做好培育“三农”人才文章,大力培育肇庆供销“助农兄弟”,着力打造一支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合作事业有热情、对干事创业有激情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为农服务“国家队”,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既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供销社服务“三农”,实现助农增收,立足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助农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8.
<正>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在城乡流通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消费帮扶”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一项职责使命;要在政策引导、社企带动、利益联结、品牌助力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创新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几年来,供销合作社在消费帮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促进产销对接、流通业态创新、基础网络建设、公益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特别明确“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对供销合作社“消费帮扶”助农增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日,投资1.5亿元的江西赣禽皇食品有限公司首条生产线安装完毕。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占有该公司60%股份的是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常见模式,而江西省永丰县绿禽养禽专业合作社却走在全省前列.探索出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助农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中处理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供销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龙头企业、党政领导的关系是保障、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认真处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