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团购自2010年在国内出现以来,便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仅一年时间就从无到有先后涌现出"百团大战"、"千团大战",大量的创业型团购网站不断涌现。据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间,我国团购网站数量达到3265家,每天以近10家的速度在增长。然而,在这全民团购的时代里,作为刚刚兴起1年多的时尚消费模式,网络团购在为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商品及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消费投诉和纠纷,尤其在化妆品团购领域更是如此,消费者对化妆品团购的重重疑虑已经引起了相关厂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公开的有关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6.2%。2010年以来,网络团购从无到有,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据团购行业的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7月,全国团购网站数量已经突破了5500家,团购用户数从2010年底的1875万增长至2011年中的4220万,推动着团购月度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我国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网"上线之后,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而在网络团购稳步发展的光芒下,众多团购网站相继关闭,网络团购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而团购网站顾客忠诚度的缺失俨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网络团购模式中顾客忠诚进行探究,分析团购中顾客忠诚缺失的影响因素,为团购网站寻找顾客忠诚度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团购,作为盛行的网络营销模式之一,吸引了众多的商家与网络消费者的参与,同时,关于团购的争议也不绝于耳。2010年被称为是"中国团购年",而2011年许多团购网站却纷纷倒闭,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后慢慢回归稳定,团购网站逐渐被整合,团购市场逐渐趋于稳定,这将有利于团购行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常州作为国内著名的三线网购环境城市,共有14家团购网站点和21家认证团购网,本次调研通过二次网络问卷的形式,对三家著名团购网常州站点,进行了详实的调研,透视团购现状,并对网购环境三线城市团购网站点的建设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团购的终局正如我们所预料的,网络团购行业在经过加速度扩张之后,目前正以加速度萎缩。用不了多久,团购网站会从五六千家下降到一千家以下,随后快速下降到100家以下。再经过一到两年的"淘汰赛",最后网络团购将呈现出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出现的"2+1"格局——两家旗鼓相当的特大型企业,再加上一家规模明显小于两者但有独特"利基"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商务潮流席卷中国,中国的网上购物使用率迅速攀升。自2010年开始中国的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截止至2011年五月达到几千家。与此同时,火热的市场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大学生也是其中之一。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与团购模式十分符合。本文通过向十余所高校发放近五百份问卷,调研了国内网络团购市场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现状,探讨建立针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网站板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现有团购网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伟文 《新财富》2011,(10):56-67
在餐饮和美容产品等传统B2C的缝隙中,网络团购得以疯狂增长:2010年美国团购网站毛利总额11亿美元,2011年有望达到27亿美元;同年中国网络团购市场容量36亿元,预计2011全年将达182亿元。  相似文献   

8.
一、团购营销,胜者为王 2010年,网络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万家网站,全民参与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PK团购竞赛中,以糯米、拉手、美团、24券为代表的团购网甚至动用报纸、地铁灯箱等传统媒体进行广泛传播,拉手甚至在七夕节炒作拍卖男友的活动,竞争异常激烈,但是绝大部分团购网站仅仅是在模仿美国团购Groupon网站的模式,在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兴网络团购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开始流行的新的网络团购模式被称作网络团购2.0。与传统网络团购相比,它简单的消费形式和流程催生了更丰富的消费心理和动机,它更看重"团"而不是"购",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媒介,它通过低价吸引眼球,聚拢人气,达到长期的销售目标,实现商家、消费者、网站三方互赢。其发展趋势为进行产品细分,进入专业化市场;进行地理位置细分,进入区域化市场;改变产品种类,专注服务或实物产品;增加社区功能,强化用户口碑。  相似文献   

10.
自从美国Groupon网站开启了不同于传统团购网站的全新团购2.0模式和谷歌出价60亿收购Groupon被拒后,团购整个行业的无限潜力吸引了各方资金.从2010年中国首批团购网上线,中国的团购市场发展迅猛.目前国内团购网的数量已达到3000多家.在全国掀起团购风后,随之而来是关于团购的各种弊端的暴露和行业黑幕的曝光.就连团购鼻祖在创造了高利润的神话后,它的光环似乎也在逐渐褪去.而中国的团购市场更是十分混乱,随着团购网站数量的急剧扩大,竞争越加激烈,价格战使得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整个行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开始了“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团购网站Groupon在美国的巨大成功,从2010年3月开始,国内掀起了空前的团购热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由"百团大战"上升到"千团大战"。团购网站如何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角逐之中吸引消费者,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了当前最应该关注的问题。而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是否会进行网络团购以及选择哪家团购网站。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团购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识别出影响消费者网络团购态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参加过网络团购或未参加过但对网络团购有了解的人群为调研对象,结合SPSS13.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模型检验,以此探讨影响消费者网络团购态度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感知网络团购有用、感知网络团购易用及感知网络团购风险是影响消费者网络团购态度的关键因素;除娱乐导向外,其他购物导向均会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或感知风险变量;而人口统计特征对网络团购态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俊峰 《广告大观》2010,(10):108-109
要问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哪个风头最劲,非团购网站莫属。从今年3月4日国内第一家团购网站美团网上线至今,中国的团购网站已经超过800家,达到几近井喷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网络团购业务发展跌宕起伏,团购网站的用户体验评价负面信息较多。通过分析网络用户的团购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给出了一种团购消费决策模型。并针对网络团购用户体验的优化内容,提出若干团购网站导购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广告大观》2011,(8):118-118
据艾瑞咨询3月发布的《2011年1月中国团购网站排行榜》显示,中国团购网站总阅读覆盖人数在2011年1月达到1.38亿。而仅在一年前,全国网购人群总体才1亿人。据统计,如今全国登记备案的团购网站约有6000家。团购活动引发互联网一轮又一轮的消费热潮,让团购网站在国内迅速蹿红。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网络团购指通过互联网渠道,聚集一定数量的消费者组团,以较低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活动。自2010年1月16日中国首家Groupon模式网站满座网上线以来,我国网络团购市场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6.
仅一年时间,美国网站Groupon从默默无闻到身价飙升至13.5亿美元,继Facebook、Twitter之后创造了互联网行业另一新奇迹。它的概念就是“团购”。如此美丽的市场“钱景”,导致了从今年3月起,国内团购网呈爆发式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3月到6月,中国市场网上团购网站数量已经突破400家,人们戏称团购市场正在经历“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17.
小型团购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团购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为5300家。对比2010年底的2612家,团购电子商务企业平均以每天10家的速度快速增长。面对日均5220万,且仍在迅速膨胀的市场购买力,大型团购网站纷纷得到融资,来应对激烈竞争的团购市场现状。拉手网、大众点评网、美团网、满座网、窝窝团等团购网站都获得了融资。  相似文献   

18.
《工商行政管理》2011,(20):68-71
一、网络团购的现状 团购即团体采购,也称集体采购或团体购买,是目前发展迅速的新型网络经济业态之一。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国内网络团购累计交易规模88.6亿元。预计2011年将增至240亿元。根据易观国际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3月至今,国内共出现各类团购网站数3265家。网络团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市场区域化;二是每次团购均拥有众多的消费者;三是每单团购均为一次性的;四是具有时效性;五是均为预付式消费。在发展中,竞争激烈的团购网站存在着不良竞争现象,如果不进行有力的监管,将导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全国各地一下涌现出4000多家团购网站,史称千团大战。这次电商界的战争让所有人见识了团购模式的力量。而2016年起,一种新的团购模式社区团购在移动端平台逐渐风靡。社区团购模式在移动平台上发展迅猛,形成了新的电商"百团大战"。针对该模式本文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被视为我国网络视频的元年。在这一年,中国的网络视频企业依靠各类风险投资迅速增长,视频网站从30多家激增至300多家,中国的网络视频待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爆炸”。巨大的用户需求为视频网站带来了发展的希望。据统计,2006年中国视频网站的总收在1.7亿元左右,2007年则达到了4.1亿元的规模,增长率高达140%。同时,视频网站的待业格局也初具雏形,形成了在线视频分享类、视频点播类、视频搜索类三足鼎立的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