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雪 《江南论坛》2023,(12):48-52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交融汇合的纵深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之本质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生态侧面,核心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目的是从法治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等维度构建中国式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从而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张小军 《生产力研究》2015,(1):58-61,160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法治化道路,生态法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作为西北地区中等城市的甘肃省天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生态法治建设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生态法治保障。文章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分析了西北地区中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路径:法治理念保障路径;政策规定保障路径;生态执法保障路径;生态司法保障路径和公众参与保障路径。这对同类城市的生态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生态文明是内在统一的.西藏新型工业化应该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的工业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工业化.在西藏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共创西藏可持续未来.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文章提出两型社区内涵,并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一步提出两型社区建设体系、理论逻辑框架以及两型社区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策略.提出两型社区的物理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环境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人文环境是两型社区建设的最终归宿,其最终目标是培育社区居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突出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凡是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的规定和准则,都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能够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环境的稀缺价值,有效克服传统自由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避免“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否则会迟滞双方的共同发展。实证发现,中东部地区的福建、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协调发展,而西部地区的青海、西藏、新疆等省两者的协调度较低。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实施新型城镇化资源环境保障战略,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国家应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研究解决具有核心意义的关键问题,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法治保障,补齐农村生态建设短板,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文章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在农村、关键靠法治、根本是创新,并分别阐述了下一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不公正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投资制度和绿色GDP制度建设来形成公正的生态文明环境,形成良好的城乡关系,促进生态文明的社会实践,实现人与生态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应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环境立法、规范生态文明行政、司法关系、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生态保障作用。文章以甘肃省泾川县为例,总结提炼了一般意义上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在生态意识文明上,以培育生态文化为目标;在生态环境文明上,以整治农村环境为基础;在生态行为文明上,以突出环境友好为关键;在生态产业文明上,以实施循环经济为支撑;在生态制度文明上,以构建制度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比较滞后,迫切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语文明观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的生态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治教育等,基本的方法就是贴近、互动、统筹。  相似文献   

12.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构建了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五个方面共30个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3.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至关重要,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村的生态文明程度是衡量整个国家和民族文明水平的标志之一。农村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而农民环境权保护是关系民生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件大事,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农民环境权保护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制约农民环境权保护的瓶颈问题,以及破解矛盾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环境资源法的不足,国家应当为生态文明立法。生态文明立法应当是宏观指导法、政策框架法、引导促进法和补白创新法。生态文明立法应以"生态文明促进法"命名。生态文明促进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融入原则、生态善治原则、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原则。生态文明促进法的重点制度包括绿色GDP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低碳发展促进制度、污染集中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然科技的发展,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而随之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自然灾害的频发,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注重理解自然,认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山论”,以构建美好中国,发展创新科技,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保障,推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又是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强烈期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理解和遵循新常态的大逻辑,着力解决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立足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实现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和发展绿色科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2014,(Z1):69-72
正中国做出了选择,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它立足于解决经济快速增长而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矛盾,目标指向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和谐。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要义涵盖生态文明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法治论、生态建设系统工程论五个方面.建设美丽江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要求,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使命担当.必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22,(1)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基于总体布局转化的动因,重新梳理总体布局转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意蕴,自觉地汲取中华民族自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思辨传统。在把握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同时,将其作为促进人本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求总体布局转变的价值诉求更为清晰。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推动建构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