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瑞龙 《新智慧》2004,(9B):41-42
经过研究分析,合并会计报表(简称“合并报表”)编制中抵销分录的编制可总结为以下四句话:抵销内部交易与事项;据实列报外部交易与事项;按所有权益比例计提盈余公积;连续合并先抵销期初未分配利润再抵销当期内部交易与事项。按照此原则可以理解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各项抵销分录,并可以解释编制合并报表时存在的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2.
李歆 《新智慧》2004,(7B):46-47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如果涉及集团内部的租赁业务,如何进行抵销?笔根据其他有关项目的抵销原则,结合租赁业务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租赁业务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罗斌元 《新智慧》2006,(4):44-44
合并会计报表主要难在编制合并抵销分录上,现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编制合并抵销分录的方法——分步比较法。应用该方法能使编制抵销分录的思路更加具有逻辑性,尤其适用于要求编制连续几年的合并抵销分录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合并会计报表反映和报告了在其共同控制之下的一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括情况,以便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该经济实体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而在编制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于与集团内部交易相关的经济业务应通过编制抵销分录进行调整。本文主要分析与内部交易相关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目前几个具体的会计核算问题提出了异议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中,对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作抵销分录时“合并价差”的处理欠妥,应该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对“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具体应用中容易导致人为地调节损益的情况表示担忧;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包括还是不包括当月暂估入帐的材料问题,认为应充分体现重要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曜 《新智慧》2006,(8):62-62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时,一般是分析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造成的影响,按抵销其影响的思路编制抵销分录,本将这一方法称为“分析法”。但有时内部交易的情况很复杂,分析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存在一定困难,并且在现有献中也不可能查阅到所有内部交易业务的抵销分录。  相似文献   

7.
合并会计报表本身作为会计报表,应遵守数字真实、计算精确、内容完整和报送及时的基本要求。但在实务工作中,由于合并会计报表是根据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将影响母公司及其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内部交易进行相互抵销后,合并各个会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等项目编制而成的,因而不免存在某种局限性。本文就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方法作以下探讨。一、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分析1.从合并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来看其局限性。①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是提供反映集团公司整体的会计信息。从这个意义上看,合并会计报表类似于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会计报表,它侧重于为母公司股东和集团公司管理当局的控制和决策服务。集团公司外部的合并会计报表使用者,为了防止母公司利用对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来人为操纵集团公司的利润,要求母公司严格按照有关准则规定,实实在在地将母公司和其控制的子公司合并后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反映出来,但他们却不能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所揭示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来要求分派股利或追索债务,降低了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性。②由于合并会计报表是对原有的母公司和其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会计数据进行抵销、整理和重新合并而成,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精确度,与那些个...  相似文献   

8.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规定,对于全资子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以下抵销分录(为便于分析,暂不考虑存在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合并价差的情况):借:投资收益,年初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贷:长期投资,提取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益金等),应付利润(或已分配股利、应付股利等)。笔者认为,此笔分录所用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处理并不准确,不仅不利于正确理解抵销事项,而且容易诱导会计人员编制错误的抵销分录,使企业集团整体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受到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科目使用不恰当。上述抵销分录中,运用“应付利润”科目或“应付股利”科目是不正确的。首先,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属于负债性质的科目,在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通常应与表示债权性质的“应收利润”、“应收股利”等科目相对应,而此处却与损益类科目对应,与合并报表编制原理相悖,极易使人误解。其次,合并报表是通过编制合并报表工作底稿来完成的,集团公司内部的各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构成了整张工作底稿,以上对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情况应在利润分配表下“应分配利润(或股利)”科目中填列。但是,“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相似文献   

9.
王治安  余杰 《新智慧》2006,(5):36-37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在加计个别报表项目的基础上,抵销集团内母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内部各种交易和事项对各个项日的影响。本拟从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特点出发,探讨合并财务报表对偿债能力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要求,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集团内部固定资产购销活动产生的未实现销售利润予以抵销,并相应调整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及利润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但在实际编制中企业并没考虑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会计处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例:假设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以100万元的价格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乙公司,销售成本为80万元。乙公司购买该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并以直线法按5年年限进行折旧,净残值为零。假定交易时间为2000年1月1日,为方便计算,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交易当年按12个月进行折旧。按照现行处理方法应该是:2000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该固定资产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相抵销。合并抵销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贷:主营业务成本8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20万元。同时,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管理费用4万元。2001年12月31日合并抵销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万元;贷:固定资产原价20万元。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4万元。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管理费用4万元。2002年1...  相似文献   

11.
合并现金流量表正确编制的关键是做好内部业务的抵销。在实际操作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三类内部事项的抵销:集团内业务涉及现金流量表同类项目之间的抵销、集团内业务涉及现金流量表不同项目之间的抵销、出售和购买子公司业务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的抵销。第一类事项比较简单,可以直接进行内部项目的抵销;第二类事项和第三类事项比较复杂,需要分析内部事项对于个别报表的影响后在进行抵销。本文对于上述内部事项进行了分析,并就抵销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现实当中有不少资不抵债的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某种原因并未破产清算,仍在持续经营。为了真实反映其母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如何来确认和计量子公司的超额亏损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的责任不同,提出了合并会计报表中对超额亏损的会计处理方法及理由。  相似文献   

13.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进行了摊销或者计入了资本公积,后来企业又追加投资产生新的股权投资差额,应结合初次投资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考虑,分别按与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方向相同与否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际公认的三大会计难题之一,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理论与方法的选择,历来是中外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发展,企业合并浪潮不断高涨,合并业务的会计处理更成为会计界的热点。在对三种企业合并方法——权益结合法、购买法和新起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情况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在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合并范围、程序,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很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险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对维护参保人的权益均有明确说明。目前,北京市开通了社会保险个人权益查询的多种渠道,但在管理服务上仍存在个人权益的信息采集质量不高、内容披露程度不够、服务功能发挥受限且便捷性不足、存在虚假权益记录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应提高社会保险宣传的质量,增强社保部门对参保者的影响力;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权益记录的完整和准确;优化业务经办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质量;加强法规约束力和社会监督,提升违法成本;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参保单位经办人的政策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公司经营范围性质学说质疑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经营范围的性质取决于公司章程的性质,公司经营范围的意思自治性与公司能力的法定性存在矛盾、互不相容,公司经营范围不能构成对公司能力的限制。公司经营范围的内部约束力及于公司机关及公司内部人员,是对其行为即权利、义务、责任的内部规范。内部规范说应引入善意第三人理论以平衡股东及公司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合并财务报表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同点,但也有许多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分析。首先,就其合并范围而言,大陆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上比台湾广;另外当母公司才子公司的投资出现间接投资或直接与间接投资共有时,投资比例的计算不同;对于具有不同经营性质的子公司是否合并,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其次,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方面,对于投资成本与股权净值之间的差额;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报表中列示;合并财务报表中公司盈余公积金方面均有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外部董事制度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独立的外部董事 ,可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 ,协调内部董事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特别在防止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方面 ,外部董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外部董事制度还具有提高股东财富 ,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等作用。外部董事制度应解决好薪酬、独立性、比例等问题。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减少内部人控制现象 ,保护投资者利益 ,有必要引入外部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库理论”来设计报表模块,其报表编制是通过运行报表指令来实现的。传统编表指令在可读性、可扩充性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数据表化指令的设计思路,就是运用“三库理论”,将编表指令存放在指令表中,使指令独立于指标,即方法独立干目的,同时又独立于编表过程,即独立于编表程序。所有报表的编制过程都是相同的,即所有报表的编制都执行一个编表程序。数据表化指令认为,各种报表结构上的差异体现在各自的指标表中,而编制方法上的差异则体现在指令上,它们的编制过程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开发出全通用的报表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