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婷 《价值工程》2010,29(21):6-6
通过介绍并购和并购贷款的相关概念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的研究,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并购交易带来的风险和银行并购贷款设计的风险,其中并购交易带来的风险有并购交易和并购整合带来的风险。然后,给并购贷款业务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风行一时的今天,在美国投行纷纷破产或转型的今天,重提投行在并购中的作用仍有有着其不可忽略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因,接着以号称"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中钢并购Midwest"为载体详细介绍了投行在其间的作用,并试图借此窥探中国投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近日,浦发银行推出国内商业银行第一个科技金融专业品牌——"科技巨人",并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新三板企业综合服务方案,针对新三板已挂牌和拟挂牌企业,订制了从信贷到投行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新三板企业综合服务方案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全方位满足企业成长全程金融服务需求,包括信贷服务和投行服务两大板块:信贷服务为挂牌企业办理各项传统融资业务和创新性融资业务,其中创新性融资业务囊扦了浦发银行极具创新特色的银证宝、投贷联动、股权质押贷款和干户工程专属信用贷款;投行服务为企业提供以财务顾问为核心,以多种银行产品为重点支撑的综合金融服务,包括项目对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和并购交易等重点服务。该方案贴近新三板企业需求,因而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中资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现状,归纳出银行海外并购的特点,进而以具有代表性的工商银行2006~2011年间发生的一系列并购事件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并购与业绩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工商银行的海外并购交易和利息差二者与业绩增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海外并购交易对业绩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利息差。  相似文献   

5.
海外投行并购业务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中外并购高潮的到来,投资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分析海外投行并购业务最新特点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投行应该尽快转移业务重心、占领高端客户市场、主动与相关中介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并购融资中,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的设计是企业并购项目筹划的头等大事,是决定并购方案是否可行的首要因素。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较窄且审办手续繁琐,耗费时间较长,而银行融资具有审批速度快、成本低、贷款额度弹性强和保密等优点,可以快速解决企业内源积累资金有限与巨额并购交易资金之间的矛盾。因此,银行融资仍是企业获取并购资金的首选渠道。但国内大部分企业因筹划并购贷款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7.
王冉 《英才》2010,(9):33-33
并购是投行业务中利润最高的,比IPO、重组、私募都赚钱。  相似文献   

8.
中资银行的跨国并购之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大胆的并购 中资银行最近在并购活动中越来越大胆。自2006年以来,交易步伐加快且交易规模和范围也逐渐扩大,如许多中资银行持有外资机构的股份。对于一些中资银行来说,跨国并购是其制定多元化发展、获取技能或进入新市场计划的基石。对于其它中资银行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主义策略,即利用一些西方银行近期市值下降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11,(17):26-26
A彭博数据显示,今年欧洲银行裁员的速度比美国同行快六倍。投资者对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信誉度的担忧情绪令金融市场产生动荡,使得固定收益交易、股票和债券承销以及并购交易方面的收入大幅减少。此外,为满足监管部门的银行资本金新规定,金融机构也在努力削减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人物     
《中国总会计师》2015,(3):12-13
楼继伟:亚投行将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互补随着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等国家纷纷提交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亚投行再度成为舆论热点。3月20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各方将于今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相似文献   

11.
朱玥 《英才》2013,(5):64-65
银行的投行部未来会以独立姿态占据金融市场的一席,还是在银行体系内继续拱大?中国的金融混业又会复制西方金融的诸种悲剧吗?息差时代行将渐去,大如"恐龙"的银行会一夜倒闭吗?大的好处其实也显而易见,可以"跨界",可以"无所不能"。就如同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对《英才》记者喟叹:"银行都设了投行部,怎么不给券商一个商业银行部做做?"现在,即使在一个羸弱的市况,银行的投行业务也会保持一副丰腴诱人的品相。从商业银行对于投行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8月8日,浦发银行发布并购金融服务方案2.0。该方案秉承浦发银行并购金融业务"并购顾问+并购融资"的服务理念,将商业银行为并购金融集成整合平台,以并购财务顾问为统领,以各种并购融资组合运用为手段,以投行思维服务客户,打造了融"设计、推动、实施、服务"于一体的并购金融全产业链模式,引领国内并购金融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其中多元化并购融资服务是方案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策划人语:作为全球资源重新配置最有效、最灵活的方式,企业并购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是亚太地区继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的第三大并购市场,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41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令人诧异的71%;2005年,中国公开的并购交易数比上年增长了14.5%,达到857宗。如何以最低的并购成本获得最高的并购收益,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迅速“做大做精、做强”,即1+1>2的目的,是并购方关注的重点。财务问题贯穿于并购始终,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企业并购的财务规划,如何进行财务操作,并购给企业带来怎样的财务影响,并购的态势走向如何,如何选择最佳的并购方式,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资源重新配置最有效、最灵活的方式.企业并购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是亚太地区继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的第三大并购市场,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41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令人诧异的71%;2005年,中国公开的并购交易数比上年增长了14.5%,达到857宗。 如何以最低的并购成本获得最高的并购收益,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迅速“做大、做精、做强”,即1+1〉2的目的,是并购方关注的重点。财务问题贯穿于并购始终,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企业并购的财务规划,如何进行财务操作,并购给企业带来怎样的财务影响,并购的态势走向如何,如何选择最佳的并购方式,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5.
浅析银行并购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银行业并购发展迅猛,金融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结构整合。银行并购是一项风险性较大的经营抉择,缺乏战略准备或决策失当都会造成并购失败,造成金融动荡,本文综合分析了银行并购风险、阐述了对并购风险的控制,并指出我国银行应对银行并购重组作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陈宏 《英才》2009,(1):112-113
2009年,对于那些定义为重组、并购、融资的投资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投资银行应该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身也是阳光企业。这次华尔街投行出现问题,主要是投行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情,比如进行杠杆操作等。但是从帮助企业、服务企业的角度来看,未来投行的机遇是多了,而不是少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各行各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国内产业调整升级的内在驱动以及银行并购贷款的推出,将会在我国掀起新一轮的公司并购浪潮,加上我国利用外资的深入以及对外投资的发展,并购活动将会变得空前频繁。而公司并购重组必然涉及目标资产的对价支付问题,我国最早于1993年4月22日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  相似文献   

18.
项代有 《财会月刊》2012,(12):59-62
本文以深圳中技源专利城有限公司并购爱尔兰Firecomms公司的交易事件为案例,采用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深入分析了中技源并购的战略动机,并对这一并购交易的并购目标、并购时机、并购融资支付方式选择以及并购风险进行了阐释与评述,以期能通过这一并购交易的经验总结为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跨国并购的过程来看,并购前阶段的成败和并购后的知识转移对于整个跨国并购至关重要,这两个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购是否完成是指企业在公开宣布跨国并购后,能否最终达成并购交易。本文回顾了跨国并购交易完成问题的已有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捆绑视角对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性,并以浙江万向集团的跨国并购为例,从资源捆绑视角提出企业提高跨国并购交易成功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探讨应从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不良资产的处置、商业银行业务中心组织模式的实行等角度进行中国银行业并购前的自身完善工作;然后分析中国银行业的横向并购战略,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跨国银行并购;最后阐释纯粹控股公司的混业并购、经营控股公司的混业并购等两种中国银行业的混业并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