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需要统筹考虑。本文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数据,以新疆南疆、北疆和东疆地区为研究单元,从迁移数量、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迁移流向和迁移原因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区域内人口迁移的现状,即区域内迁移人口呈现“北多南少”的态势、净迁移人口中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中青年人口是新疆区域内迁移人口的主体、迁移人口教育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等,同时认为务工经商和随迁家属是区域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新疆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有:迁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移民性别趋向平衡,年龄降低;迁移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口的国际迁移要求成人教育加强政治功能和跨文化教育功能并使语言教育发挥关键作用;人口的国内迁移要求成人教育在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虑中国大规模的人口快速迁移引起了一系列城乡区域发展问题,笔者研究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各个区域层面的收入差距均表现出不断缩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将Harris&Todaro的二元结构模型扩展到区域层面,利用中国各省和城市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区域收入趋同的关系。进一步反思发现,人口迁移促进城乡区域发展趋同,主要表现在平均收入趋同方面,而伴随人口迁移的农村病、城市病、不完全城镇化等社会分异则日益凸显。最后,提出要逐步降低制约自由迁移的制度约束,提高迁移的效用水平;支持和鼓励举家迁移、就近迁移等幸福迁移模式;考虑人口迁移过程中个体收入差距问题,要积极统筹城乡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江 《南方经济》2005,(2):55-57
本文在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的基础上,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揭示了广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促使人口有序迁移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牧区人口迁移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蒙古总人口与牧区人口的迁移变化 (一)内蒙古总人口的迁移变化 建国以来,内蒙古是人口迁移流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建国后出现过几次大的迁移流动,时而迁入人口急剧增加,时而又大量迁出.根本原因是围绕内蒙古的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进行的.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内蒙古总人口从1949年到现在基本经过了5个人口发展变化阶段,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变动对人口总量变化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迁移变动增加的人口占增加总人口的近60%,总体上迁入人口大于迁出.70年代之前,是内蒙古总人口急剧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经济因素的影响.70年代至80年代末,由于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向低急剧转变,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了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1990年降到13.98‰.同时,人口迁移变动的速度也明显变缓.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人口结构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简化的宋健人口预测模型,科学设定相关参数,测算得出2013-2050年上海市分年龄的人口数据。预测结果表明:不考虑人口迁移,上海市人口将出现持续负增长;考虑人口迁移,外来迁移人口将持续增加,使得2050年人口高达34317096人;人口迁移可有效降低上海市老年赡养系数和总供养系数,促进人口年龄结构合理化,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面临的沉重供养负担,人口老龄化趋势难以改变,建议通过采取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合理引导人口迁入、适时提高退休年龄、加速产业升级,推进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等措施以应对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档案资料看18世纪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活跃时期。这不仅表现在迁移流动数量和规模较大,而且迁移流动者的身份类型比较庞杂;既有近距离的流动,又有远距离的迁移;既有临时流往它乡的糊口之举,又有开辟新的生存空间的永久迁移。人口的迅速增长是人口迁移流动行为活跃的主要动力。同时也应看到,1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人口迁移流动虽有量的增加,却无质的变化。它既表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迟滞,又说明在18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虽有很大的困难,却还有一定的扩张能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迁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文/高国力人口迁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通常表现在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落后地区迁移速度经常超过发达地区创造就业的速度,而且大大超过发达地区的容纳能力。人口迁移一方面为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愈发频繁。人口迁移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深远。因此,研究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走过21世纪头10年后,中国的人口增速趋于平缓,因此,评估探讨目前中国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并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而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其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影响的问题更为凸显。本文在深入探讨人口迁移与经济理论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市1994年到2008年的人口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引力模型实证的分析了北京市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新解读了拉文斯坦移民法则,在对我国移民历史进行追溯的基础上,认为人口迁移的非经济理性因素占据我国移民历史的主要部分,从人口流动及迁移现象与移民法则的差异出发,解释了农民工收入回流和房地产涨升的相关原因,总结出我国人口梯级迁移的特点,并提出了人口迁移宏观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流动态势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相耦合。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例,分析迁移对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地区差距的影响。通过运用泰尔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证明了迁移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建立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1991—2004年期间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大于3%的条件收敛。并且人口迁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城市化"中人口迁移的误区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是城市别于农村的最主要标志。人口、用地及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与趋势,称为“城市化(”Urbanization)。我国城市化城镇人口的增长50年来分为三大阶段。不同阶段城市化呈现了生产型城市、生活型城市和朝着生态型城市转变的特色。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人口的分布对“城市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误区是:向农村、向土地的人口迁移;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的流动人口迁移,如中国特色的“民工潮”。户籍障碍是歧视性政策的温床,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附加功能,是改革户籍制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选择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菁轶 《发展》2007,(12):157-158
本文在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在年龄上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女性通婚的迁移几率较高、受教育程度高、发生迁移的可能性大、职业和社会阶层也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并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研究了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总人口规模、劳动力人口和迁移人口三方面对浙江省省人口结构变动分析。浙江省常住人口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农业人口规模明显高于非农业人口规模,非农业人口增长快速。浙江省2003-2009年总就业人口规模呈稳步上升态势,吸纳劳动力最大的产业从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产业。浙江省属人口迁移大省,省际迁入和迁出人口之间在迁移地缘、户口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15-65岁的劳动力人群在省际迁移及省内人口中占绝对比例,迁移最主要的原因均为"务工经商"。  相似文献   

15.
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的存在是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一大障碍 ,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是目前我国反贫困的首要任务。加速贫困山区的城市化进程被认为是反贫困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梅州市为例 ,分析了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问题。隐性城市化和人口异地城市化是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文章着重剖析了人口异地城市化的原因 ,并试图从人口迁移角度找出人口异地城市化过程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珏 《科技和产业》2024,24(4):56-6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加剧,气温变化不仅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人口迁移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2009—2021年中国城市气温和迁移人口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gu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法检验气温变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变化与人口迁移间存在显著非线性相关关系,人口迁移行为更易受到上期决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迁移显著受到气温的影响;碳排放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显著为负,而低碳与新能源汽车试点政策对人口迁移呈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提供的气温对人口迁移影响证据可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极端高温频发趋势,以及气温变化给人口迁移带来的潜在挑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印支难民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人口迁移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分印支难民迁移与印支难民在中国大陆两部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超  李超  唐鑫 《南方经济》2015,33(12):90-103
基于高校扩招背景下人口迁移的新视角对房价上涨的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命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上涨的最主要推动力来源于迁移人口的新增住房需求,而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在所有迁移人口当中,高校毕业大学生成为了其中购买能力较高、人口最多、自由迁移能力和动力最强的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从高校毕业后却集中向一些大中城市迁移,对当地房价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受购买力等因素限制,大学生人口迁移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毕业后第3年的影响最大,之后第4、第5年影响有所缩小。文章也证实了反映居民收入的工资收入、反映货币因素的信贷量、反映人口增长的人口密度、反映投资性需求的上一期房价等变量对城市房价上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的人口流动:原因、趋势以及与全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昉 《山东经济》1996,(2):18-21
山东省的人口流动:原因、趋势以及与全国的比较蔡昉一、山东人口流动的代表性近年来,关于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研究已经很多,调查规模越来越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对于这个过程性质的分析和数量估计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从迁移产生的原因来看,它首先是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内外部迁移数据,针对四种类型经济区域的人口迁入和迁出的数量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以珠江三角洲为圆心向外,人口迁出量增加,迁入量减少,男性多于女性,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增加,职业分布趋于不均。文章提出可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和积极的产业扶持、完善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教育投入等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人口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