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深度融合,建立密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特种设备应用专业,相比其他专业,更需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有独特的理念。文章提出新型“校协政企”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体现出多元化合作办学机制的优势,为此要强化学校、协会、政府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切实解决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创新是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模式和制度的创新,而不是单指技术的革新和科技的创新。在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培育和建设过程中,创新意识是成员必备的核心素质,合理的人才结构是关键因素,团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政行企校”合作是有效措施,健全的体制机制是有力保障。文章对产教融合理念进行阐述,并基于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研究现状,提出了优化师资结构、资源合理调配,重视实践创新与研究等产教融合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构建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顶岗实习这一特殊时期的校企协同育人途径,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强化校企合作、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方面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剖析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物流系学生党支部在顶岗实习期加强校企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实践探索,深入挖掘校企合作途径,拓宽校企共建内容,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对现代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职业院校应针对现存问题,采取加大政府支持与行业指导、提高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优化培训标准及评价体系、保障学生的利益与地位等措施,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如何完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体系,从中提炼出了商贸类专业"双轴四轮驱动"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通过开展时间轴和企业轴的构建,在大学不同时间段分别对应行业、企业、政府,开展相应的课程实训、技能实践、岗位实习等活动,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合适的事,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满足各方的需要,避免出现合作各方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通过市场营销专业的产教融合实践为例,探索一种适合商贸类专业可以操作的模式,使产教融合更深入有效。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问题,尤其是职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刚刚起步。本文通过对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其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浅层阶段,为打破合作发展瓶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调动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将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推进到更深层次。产教融合型旅游企业的建设目前仍在摸索中,打造仍需长时间的磨合。在职业院校、旅游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产教融合型旅游企业的成熟发展将会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改革,打造顶级旅游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可以促进产业、教育集聚融合、协同育人,对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解析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和构成主体,探寻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高质量发展下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运营机制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而机制创新则是改善校企合作现实局面的突破口。文章在分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位一体,多元协同"协同育人模式,并在盐城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进行实践。实践表明,该模式以提高协同育人质量为目标,通过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实现了"一体化、全过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在双高计划中发挥好高职院校对新餐饮产业人才支撑,构建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为特色的“六进六化”育人新模式,在优化企业班培养、探索现代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双导师制、共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方面做出研究与实践,共同为餐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正在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德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国内济南、杭州等职教相对发达地区实训基地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建设实践经验,认为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学校的全力投入以及企业的主动参与下,政校企三方通力合作,是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德国具有兼容互通的教育体系和完善成熟的职业教育制度及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自成体系,职业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德国职业教育有底蕴、有底气、有底牌,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的法律体系、打造技能人才全职业生涯成长通道、打造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和健全完善的职业院校师资培养、进修机制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支撑制度,是贯彻落实教育“放管服”的有力举措,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载体,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该制度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和学校中形成了加速推进的热潮。为顺利将1+X证书制度试点在我校推进与实施,为此我们对“增材制造与3D打印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课程课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强化人才储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可划分为四个方面,即党的领导与政府主导的统一、政策基础与完备的法律体系、平衡资源与普及化全民教育、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面对新征程下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的战略进路需要融合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动多元办学、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探索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不应局限于开发建设相关课程,更应该长效联动。当前大势所趋,网络课程建设应以"互联网+教育、校企共建网络在线课程、校企生长效互动"为切入点,探索网络在线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应以增加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回报为改革方向,为"校企生"长效互动建立保障机制,才能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才能改变目前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高度依赖产教融合路径,内在逻辑在于满足技能导向的内在要求、实践导向的专业要求、职业导向的现实诉求,可化解实践衔接的薄弱问题。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通过专业设置的产教联动、人才培养的双师共享、实训实习平台共建,探索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进路。在路径优化上,可完善实践衔接机制,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开展柔性化实践教学;加强“区校企”合作,协调需求与资源供给,构建实践资源与技能目标有效匹配与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既包括在校生学历教育,也包括社会成员职业培训。目前,制药企业产品管理人才培养需求迫切,职业院校应加强社会服务职能,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根据企业产品管理人才现状及培训需求,构建多层级、不同岗位群培训培养体系,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合作开展产品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以期达到提升医药产品管理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基于新专业目录制订的背景,文章通过梳理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与行业之间的问题,分析高职培养体系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对等的现状.为此,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的改革实践为例,从教学体系、产教融合两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三体四实"的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的根本需求。应从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理念、构建科学完备的顶层架构、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座谈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创新职教育人方式、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在校企合作等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