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旅游地社区居民进行分层,分析了各个阶层对主客交往的态度,构建了旅游主客交往对社区居民影响的分析模型。通过对周庄的实证研究,认为交际屏障、刺激屏障在旅游主客交往中较易突破,但是交往很难突破文化屏障和融合屏障;主客交往更容易对当地居民经济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对价值观念、社会变迁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周庄的旅游主客关系整体上处在"融洽"阶段,但是主客关系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要求周庄旅游决策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主客关系的调控上。  相似文献   

2.
国内很多研究者已关注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问题,并提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经营模式,但并没有指明社区居民在不同发展阶段应以何种方式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以减少社区居民与旅游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冲突。本研究在以曼春满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的基础上,强调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社区参与方式,最后指出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社区居民应采取的参与旅游开发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龙脊梯田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关系问题对于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龙脊梯田景区作为案例地,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及文献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政府、旅游公司、外来投资商、社区和普通村民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发现:各利益主体参与旅游方式不同,其利益关注点差异较大,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多萤利益矛盾和冲突,尽管旅游公司、政府和外来投资商处于“强势”地位.但作为“弱者”的村民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一旦拿起“武器”,以“强者”的姿态进行斗争乃至对抗,必将造成恶劣影响和不良后果,最终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多集中于旅游社区参与的必要性、阶段和参与实践等问题的研究上,相关的体制研究却不多.因此以社区为基础,以保障社区居民参与和实现社区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旅游社区参与一体化机制,可以充实旅游社区参与理论的研究,并推进旅游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社区参与旅游产业的能力与社区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通过对鹤庆新华村的调查研究,运用“社会资本”理论.讨论分析村民积极参与旅游发展的乡村旅游社区在社会资本方面具有的特点,以及社会资本与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旅游是在社区之间开展的活动,社区是旅游业的依托,社区参与则为推动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措施。然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从最初的形式化到成熟期的制度化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文章探查了社区参与形式化的表现,分析了推动社区参与由形式化向制度化转变的必要性,并着力探讨了社区参与制度化的特征与实现措施,以期能丰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影响的最直接感受者,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影响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广西桂林世外桃源景区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调查分析,表明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在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经济影响3个方面存在大的差异,普遍认为景区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对社会文化影响面较小,对旅游开发的经济影响感知强烈,认为旅游开发使少数参与旅游活动的居民提高了收入水平,大多数居民对景区旅游开发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希望参与景区的旅游开发经营活动。感知调查还反映出旅游地居民与景区之间在旅游开发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不和谐的矛盾,景区和政府需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充分关注和重视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技术培训、社区发展等问题,共同促进旅游地和景区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区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社区旅游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旅游的过程中所存在的正、负面效应。针对社区旅游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负面效应,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旅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强调当地居民参与社区旅游;(2)树立鲜明的社区旅游形象;(3)建立民俗文化村和民俗风情区;(4)正确地对待异地文化;(5)协调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6)提高居民意质,加强旅游管理,培养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9.
论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三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不足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总结目前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生态化与现代化、地域化与商业化、产业化与特色化的矛盾辨证统一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旅游地食宿设施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旅游社区参与经历了将旅游看做对社区进行简单叠加的分离层到把旅游与社区建设整合在一起的过程。而类似于中国的发达中国家,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有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制度背景。因此在参照西方旅游社区参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民所处的经济文化等既定事实,重新审视农民参与问题的研究逻辑和思路,就如何让农民参与旅游开发这一机制设计问题结合中国制度约束条件,尝试性找出可行性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化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发表后,曹诗图先生撰写《略论旅游文化学的主要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与笔者商榷。在各自主要目标或使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旅游文化研究与旅游研究合流是不合理的,其结果必然是旅游文化学独立性的完全丧失。名存实亡;《新论》与《问题》主张的旅游文化学定义分别以“旅游文化与学”和“旅游与文化学”为逻辑起点,前者较为可取,后者殊属不当;在旅游文化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上,《新论》并无不妥,而《问题》却游移于旅游与旅游文化之间未有决断。旅游文化学的研究重心还应回到旅游文化上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经历了10余年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10余年来(2002—2012)国内夜间旅游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夜间旅游的概念、特征、动因、功能以及开发模式和存在问题.从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等视角,对夜间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作为研究路径,提出今后夜间旅游研究目标应趋于综合性.关注夜间旅游7个开发环节、六大要素与3个地域层面;研究手段趋于多元性,关注夜间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游客和民众对夜间旅游的感知和态度;强调文化的核心地位,重视夜间旅游与日间旅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村“留守”等社会问题严重。以湖北英山桃花冲景区内部农家乐为例,围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等方法分析依托该景区的农家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从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景区定位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文化挖掘方面探讨大别山区景区依托型乡村在发旅游过程中保持原真性的问题,以期对大别山区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的加快,旅游这种休闲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夕阳人群"催生了旅游的"朝阳产业"。中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使大量的老年人外出旅游。老年旅游产品始终是事关老年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迫切要求对国内老年健康旅游市场的开发进行研究。因此,在分析开发老年健康旅游的意义、老年健康旅游产品供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老年健康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以质性研究之扎根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张艺谋主导的旅游文化创意典型实例“印象系列”进行研究发现:“印象系列”的旅游文化创意具有“名人效应牵引一文化创意为产品一利用符号意义创造旅游产品价值一实景就地展演为知识产权保障”的发展轨迹和特色。从张艺谋“印象系列”特征中归纳此类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通过创意者“天赋”对高社会知名度文化主题进行创意生产并使其旅游商品化的新兴行业,该创意生产需要高科技手段和高资金投入为支撑,并通过原生地展示来保护该创意产权。  相似文献   

16.
汤文化是温泉地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组成,当代多处于被遗忘中。辨识了温泉与汤概念的差异并认定了两者在形成上的关联,重点整理了各发展阶段汤文化的变迁脉络,进而给出了汤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汉代以后,墨学作为学派逐渐消失.其思想却以多种形式存留下来,“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核心思想之一,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市场经济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旅游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发展很快.但常现诸多弊端,借鉴墨子这一思想.对完善旅游业的商业伦理建设当有良多裨益.  相似文献   

18.
毕节地区属于旅游后发地区,在论述毕节地区地脉、文脉、资源基础、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试验区特殊的性质功能,提出毕节地区旅游形象的定位必须突破文脉和资源基础,以试验区的性质和功能为切入点,提出毕节地区旅游形象口号以此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株洲市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宗教文化作为宝贵的旅游开发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已制定了《株洲市宗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宗教文化旅游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活动推动株洲旅游业的发展。但宗教旅游资源利用条件不够完备,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整体不均衡,宗教文化旅游辐射力度不强。应突出"主题",挖掘"特色",打造"品牌";加强旅游资源的多方整合;注重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提高寺观内在引力。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红三角"地区的广东韶关、湖南郴州和江西赣州三市,山水相连,旅游资源丰富,且同为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具备区域合作的共同需求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红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但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存在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开发资金紧张等障碍。应通过政府联合、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以及产业带动等措施来推动"红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