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析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70年代,以肖和麦金农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要求经济起飞的紧迫愿望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其核心理念是强调金融运行效率(即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在以货币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意义。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国家为消除经济领域的金融压抑而进行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总体上都反映了上述核心思想:(1)利率自由化,放松政府对利率波动幅度的限制;(2)银行业务自由化,包括取消银行信贷限额、歧视性再贴现、降低法定准备工作金、放宽金融机…  相似文献   

2.
金融自由化理论体系的挑战与金融深化理论的微观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将近三十多年的金融深化理论发展与实践反思,文章坚持认为,金融自由化作为多事深化打根本手段,其自身的直接效应与综合考虑发展中国家发展特点而形成的总效应是不可能完全一致。传统的金融自由化理论之所以受到“双重”攻击,就是因为忽视了金融自由化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银行金融中介角度、资源配置及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相互关系的视角,检验了中国以银行金融中介和企业为主体的信贷市场发展对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有:(1)放松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鼓励中小银行发展、加强金融内外竞争将提高银行金融中介运营效率;(2)要不断推动国企深层次股份制市场化改革,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力度;(3)政府适度发挥对金融中介及信贷市场的宏观调控职能将有利于完善市场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马彦波 《特区经济》2006,(9):195-197
以麦金农—肖学派为核心的传统金融发展理论指出,只有实行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道路,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摆脱金融抑制,走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道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中国从1993年开始走上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初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可以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在了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前边。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调息、金融管制与信贷扭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式调息不同于美国、日本的调息。价、量并举的中国式货币政策揭示了利率扭曲与信贷配给的长期共存。只有当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均衡水平时,控制信贷才能成为有效的资金供给方式。所以,中国式调息并不是一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行为,而是标准的管制政策。若想解决问题,仅靠利率市场化是不完全的,缺乏竞争、以风险最小化为主要目标、行政化色彩浓厚的金融机构同样无法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民间金融的存在,部分地解决了管制带来的租值耗散问题,促成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如果不能放开金融部门准入,民间金融机构就会缺乏上进的动力,将长期徘徊于低水平状态竞争,同样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配给与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将我国乡镇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置于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进程中独特的“双重信贷配给”现象通盘考虑,分析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必须从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两方面入手,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管制变革问题的提出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都存在着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或金融管制。这种管制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金融抑制政策,它以低利率为特征,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信贷配给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另一种是金融开放政策,它以有控制的市场均衡利率为杠杆,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多种金融机构的发育成熟与建立。  相似文献   

8.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东经济》2005,21(6):93-95
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但直到80年代发展中国家才逐渐开始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缺乏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金融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金融危机的灾难。据此,本文首先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就理论界讨论的“金融自由化”问题的争论进行了综述;其后针对金融危机,提出了发展中国家面对金融自由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即金融自由化要进行,但应该循序渐进,自由化的同时不应该放弃主权的独立性和必要的监管。文章意在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中国已加入WTO,对于中国而言,“入世”意味着第二次改革开放,即中国经济的彻底市场化和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之一,显得极为紧迫。 利率非市场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我国利率形成及管理机制中的非市场化表现 从目前我国利率政策的制定或形成过程来看,我国利率的水平和结构仍然不是由市场供求机制决定的。由于利率的形成机制仍然是非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仁寿  王晛 《现代乡镇》2005,(11):35-38
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国际背景下,“十一五”时期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方式,规范和严格金融监管、推进利率市场化、调整融资政策,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拉美和亚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理论的指导下,都实行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金融改革,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行政干预,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以此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制应当与经济体制相适应。而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价格”改革滞后。商品市场价格,除少数几种外,早已放开,基本达到了市场经济要求。而金融产品的价格——利率,其“市场化”的步伐才刚刚启动,距离实现“市场化”还相当远。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目前,工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已有  相似文献   

13.
《沪港经济》2005,(2):9-9
易宪容博士指出,2005年金融改革的重点就是提高市场化程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信贷控制上,从趋势上来讲今年的信贷将变得宽松,对一些行业,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的农业及与农业相关的行业,信贷将更为宽松,总体上不会像去年这样紧。此外,信贷控制上行政管制等手段会少一些,由于去年央行已经放开了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因此市场手段将得到更多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可能产生的结构扭曲效应问题,通过在信贷市场存在异质摩擦的经济环境中构建数字金融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中国微观企业和宏观时序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效果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数字金融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结构扭曲效应;(3)数字金融的作用存在扩张与紧缩政策下的非对称性,并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期优化货币政策操作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石斌 《环球财经》2014,(6):72-77
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这股浪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不单是放开利率管制那么简单,而是相关的一整套金融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牵涉到金融机构改革、金融市场建设以及金融理念转变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金融自由化与收入分配: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恶化了社会收入分配状况。面临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发展中国家走上了金融自由化的道路。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因为收入分配、经济关系的不平等,薄弱的制度和不力的监督,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不是改善,而是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走出这一怪圈并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的关键在于,实施渐进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保证自由化过程的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实现金融广化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王玉珏 《特区经济》2012,(7):100-102
政府与市场的矛盾仍然是造成我国金融压抑的主要原因,转变金融自由化模式意义重大。本文从金融生态平衡的视角,理论分析了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一般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生态平衡模式能够通过政府行为内生化、市场机制基础化和提供地位判断标准三个途径有效地协调政府行为和市场效率的矛盾,提高金融结构秩序合理性、金融自调节能力柔韧性和金融与经济的匹配性,是推动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的实现取决于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以及转向消费使经济再平衡。进行金融改革,以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利率市场化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进行分析,对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利率市场化的途径。通过对金融改革中利率市场化这一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琳璐 《魅力中国》2011,(17):332-332
本文通过分析韩国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实际利率对GDP年度增长率、GDP中储蓄所占比重、股票交易价值占GDP的比重三个变量的影响,发现实际利率与上述三个变量之间不存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自由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明显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日本利率自由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及利率管制逐步暴露出来的问题,迫合日本政府于70年代未放弃战后实行了30余年的利率管制,推行利率自由化。这一方面促进了日本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另一方面则加剧了日本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我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