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英娜 《西部金融》2002,(10):41-42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类型和特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中间业务和其它中间业务.  相似文献   

2.
或有事项是一种结果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或有资产是与或有事项相关的潜在资源,不予表内确认,通常也不予表外披露。或有负债是与或有事项相关的潜在义务(或特殊的现时义务),不予表内确认,但通常应予以表外披露。预计负债是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实际负债,应作为表内独立的负债项目予以确认,同时在表外披露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3.
融资租赁作为现代租赁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租赁形式,奠定了目前公认的租赁业务分类方法的基础。然而这种分类方法,使得租赁业务衍生出“表外融资”的功能,并被很多企业作为粉饰会计报表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工具。一、表外融资概述1.表外融资的概念。按照融资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可分为两种: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表内融资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和债券、银行借款、短期经营性融资(如应付项目)等形式来筹集资金,所筹集的资金一方面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另一方面对这些资产的要求权和利益分享权以负债或股东权益的形式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这样可能导致企业特别是那些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受到一些负面影响。相比较而言,表外融资具有它独特的优势。表外融资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融资行为,即该项融资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反映为资产的增加,也不反映为负债的增加。其实质是,在现有的会计惯例下,企业通过协议等方式控制、使用了某项资产,或者与某项资产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又不将相关的负债反映于资产负债表上。通过这种融资方式,企业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融资所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而因融资产生的费用和盈亏则在利润表中反...  相似文献   

4.
滑蓉 《西部金融》2001,(4):31-32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财,以中介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代理、信托、租赁、咨询、保管、信用证、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它业务.中间业务一般具有高盈利、低成本和风险小的特点,在国外商业银行中备受青睐,是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重的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或有事项会计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日会计和期后时期会计.资产负债日的或有事项,仅对于企业因此而承担的负债分别不同情况或在表内确认或在表外披露.期后事项按其对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不同影响区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分别调整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和在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一、商业银行风险因素1.会计体系不完善带来的管理风险(1)坏账核销风险。无数研究表明,银行坏账的推迟核销与累积而不是坏账本身导致了金融危机。在我国,不良贷款主要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及担保等表外业务项下的垫付款项从垫付日起即作为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3年11月7日印发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2003]32号)。该文件未对证券公司承担风险和报酬的资产管理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明确规范,导致各证券公司2004年年报中对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和披露方法各不相同。目前,资产管理业务基本上都由证券公司承担风险和报酬,因此笔者拟就该类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作一探讨。目前,证券公司承担风险和报酬(本文中主要指保本保底)的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及披露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账内核算表外反映,仍将其视同不承担风险和报酬的情况处理,并且未核算受托资产浮动亏损(即跌价准备)和已实现未结算资产管理亏损。2.账内核算表外反映,但将受托资产浮动亏损和已实现未结算资产管理亏损计入利润表。3.账内核算表内反映,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仍将资产管理业务在“受托资金”和“受托资产”项目中反映,但将受托资产视同自营证券计提跌价准备,将已实现未结算资产管理亏损列入利润表的“受托投资管理收益”项目。②将受托资产转入“自营证券”项目列示并计提跌价准备;将受托资金比照借款业务核算,列入流动负债项目;应付客户保底利息分别列入“应付利息”、“预计负债”、...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 BS),是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抵押债权通过拆卸、整合、重组汇集成抵押组群,经过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的担保和信用加强,转化成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即通过发行证券在资本市场上流通并实现债权变现的过程。一、M BS的属性及会计处理M BS的会计核心问题之一,是将M BS的属性界定为“真实出售”还是“担保融资”。真实出售即证券化发起人将经过组合的贷款卖给特设机构,从而将贷款回报风险同证券化发起人自身的风险相隔离。担保融资则是证券化发起人以其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作为担保,针对特设机构的一项融资行为。两种方式的会计处理如下表所示:真实出售与担保融资是证券化交易的两种极端情况,而更多的是带有不同程度追索权的资产出售以及无追索权的以资产为抵押的举债。由于介于两者之间的交易兼有出售和举债的特征,资产的卖方(证券化发起人)难以确定将其作为真实出售进行表外处理还是作为担保融资予以表内处理。二、M BS的会计方法论1.风险与报酬分析法。SFAS77(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77号)规定,只有当下列三项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将应收账款按销售业务处理,否则只交易属性比较项目真实出售(表外处理)担保融资...  相似文献   

9.
抵贷资产收回的账务处理分两种情况当抵贷资产收回价值大于或等于贷款本金和利息(含表内、表外利息)时,企业冲减贷款本金、应收表内利息的同时,将表外应收利息部分计入当期利息收入;当抵贷资产价值小于贷款本金和利息(含表内、表外利息)时,应按照贷款本金、表内利息、表外利息的顺序进行抵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速发展,作为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的表外业务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目前,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不仅是西方许多大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取向,而且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我国银行业目前正处于转轨时期,发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拓宽银行经营范围,对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表外业务在西方银行业兴起的原因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新的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是不同力量综合推动的结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l、融资方式证券化的要求。80年代以来,随着证券…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崭新的金融业务,国外发达国家近年来已得到飞速发展,我国这项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本从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角度探讨证券化所要考虑的问题。全分三个部分:一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二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障碍;三是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对策。章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必须按国际惯例组建相关机构、修改有关金融法规、培养相应证券人才,以住房贷款的证券化为突破口,逐步展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速发展,作为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的表外业务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目前,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不仅是西方许多大商业银行精力经营的主要取向,而且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我国银行业目前正处于转轨时期,发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拓宽银行经营范围,对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报表信息不充分与冗余并存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采用表内和表外两套帐务体系进行核算.公司以买断式方式从银行收购不良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后,首先,以其购入价格(即原帐面价值)作为资产的入帐价值;然后,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不良资产折扣现值计算办法计算出折现值;再按照经批准认定后的资产现值调整原帐面价值,并分别按待处置贷款和待处置贷款表内应收利息入帐,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债权调整为折现值,债权的原值在表外做备查登记.  相似文献   

14.
抵贷资产收回的帐务处理分两种情况:当抵贷资产收回价值大于或等于贷款本金和利息(含表内、表外利息)时,企业冲减贷款本金、应收表内利息的同时,将表外应收利息部分计入当期利息收入;当抵贷资产价值小于贷款本金和利息(含表内、表外利息)时,应按照贷款本金、表内利息、表外利息的顺序进行抵偿。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存贷款结构错配是造成流动性约束的重要原因,在储蓄存款出现分流的情况下这一矛盾更加显现.资产证券化由于其表外融资的特性极大地缓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并能促使其向主动负债管理模式转变.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化试点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资产担保债券(CB)有"欧洲银行的秘密融资武器"之誉,作为住房金融资本募集主要手段之一,其本质上是一种浮动担保型融资工具。资产担保债券独特的双层担保结构设计,兼顾了金融产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内在道德风险,因而经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后,更加凸显其较强的适用价值,成为有关国家实现住房金融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是化解银行风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金融创新的结果,这项金融技术起源于美国。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的技术和过程。资产证券化按照担保证券的性质可分为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18.
论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核心问题是会计确认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被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作表外处理,还是应当被确定为一项融资业务作表内处理.解决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难题的关键在于设置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标准,"风险与报酬分析法"很多问题,而"金融成分分析"法,以控制权来决定资产的归属,承认金融资产和负债能分割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改革随之推进并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不断增多,发展速度很快。由于我国在金融方面起步较晚,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制度还不健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文这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情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可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效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过分析不同资产证券化模式,提出表内与表外模式相结合的方案,并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