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风 《上海农村经济》2004,(6):28-29,41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在20世纪80年代人民公社解体后,由原来的大队、生产队转化而来的,是农民集体所有制的村级社区性、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具有依法独立进行经营活动的自主权。设立村经济合作社,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社长为法定代表人。村经济合作社的集体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2.
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选举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是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我国亿万农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我们应严格依照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地方选举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切实搞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依法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搞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即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都有权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实…  相似文献   

3.
黄军 《农业经济》2020,(5):87-88
当前村民参与村务治理,存在参与能力不足、行使村级组织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现有村级治理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需要村级组织转变治理理念,推进依法治村,实施智能化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从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8-28
农村集体土地能不能随意转让?农村集体土地的用途能不能随意改变?法律的回答是“不能”。河南省汝阳县法院日前判决一起案件,被告人任高潮因犯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20万元。  相似文献   

5.
规范农村基层管理——湖北水月庵村“村治”实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通过参与湖北省水月庵村进行的“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实现农村基层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实验,得出如下启示: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的管理体制,而村民自治的实施须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同时,必须明确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主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乡村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选择这一视角,分析了村民自治中村官被依法“罢免”、行政撤换和主动辞职三种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提出中国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正加速分化,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出现“疏离”;从而指出造成村干部“角色冲突”的真正原因,是现有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需求性职能矛盾和制度性职能矛盾。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消息,去冬今春以来,全国多数省份进行了或正在进行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来自民政部的资料表明,各地平均参选率在80%以上,依法依规操作成为各地村委会选举的行动指南,而且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竞选村官的热闹场面如在昨天,就职演说的慷慨陈词言犹在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上级的有关规定,今年1—6月将依法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委会干部任期已进入倒计时。应该肯定,大多数村官在任期内认真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9.
论村委会选举中的村民选举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享有的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村民权利,是村民自治权的内容之一,应纳入宪法学的研究领域。村民选举权具有基本性、法定性、政治性和自治性特征,在适用法律、享有主体、权利内容、行使方式和救济方式上都与公民选举权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选举权,有其特定的权利范围,其内容包括确认权、提名权、被选举权、投票权、救济权、罢免权和知情权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村民选举权的享有、限制与剥夺做出了规定,但相关规定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09,(12):9-9
据新华杜报道规范村民选举委员会产生程序。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必须依法推选产生,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任意指定、撤换。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村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一作,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村民委员会成员侯选人的,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次递补。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不履行职责的,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小组讨论同意,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或者另行推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在农村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但在部分农村,一些乡、村干部把“村务”与“政务”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因而出现政府行为以村委会名义实施;村委会行为由政府实施的权力错位现象。“村务”与“政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务是指基层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村务是指村民委员会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对村内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活动。政务和村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政务体现政府意志,具有代表国家,强制被管理者服从的特征,政府工作人员从事政务活动,受法律保…  相似文献   

12.
《农家之友》2009,(12):8-8
据新华社报道坚决制止和查处贿选行为。在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过程中,侯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本村选民、选举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侯选人,影响或左右选民意愿的,都是贿选。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贿选的界限,加强监督,加大查处力度。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违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村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以及对控告、检举选举违法行为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要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对选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村民对乡村事务依法实行自治,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四个民主”来实现的,“四个民主”不但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也是村民自治的主要途径.因此,分析和总结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对推动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法律和地方法规的有关规定以及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实际操,作过程将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划分为不同层次的五种选举模式:普遍模式、无候选人选举模式、整体提名模式、定位选举模式与组合竞选模式。本文在考察分析各种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选举模式各自的合法性及其特征、优缺点等,并在最后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M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调查,并与第四届、第五届选举对比分析后认为,在纯农业地区,依附农业税而产生的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有了新的改变,特别是以“海选”村委会为突破口,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价值,被誉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的村民自治制度更加趋于形式化,走向一种假象的民主,基层政府、村干部、村民的参与热情降低,村民自治制度正面临着比以前更多的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应缩小村民自治单位,“海选”组级以下的村民代表,改变“海选”村委会的两次面向全部选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国外学者视野中的村民选举与中国民主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村村民选举的研究,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村民选举的经济背景和政治效应。对经济背景的考察,其实是为了揭示民主选举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质。而对政治效应的分析,是要揭示作为基层民主的农村选举制度改革会不会成为中国民主化的推动力量。为了透视基层民主与上层民主之间的关联,村民选举及自治与农民的民主权利意识的关系也成了国外学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经济》2012,(10):52-57
200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江苏省粮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赋予的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职能,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职能,切实履行依法管粮职责。同时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粮食局有关依法行政要求,江苏省粮食局坚持以依法管粮促进依法行政、以依法行政提升依法管粮为工作思路,同步推进依法管粮、  相似文献   

18.
白哈斯 《致富之友》2005,(4):F003-F003
虽说“村官”官不大,但村官离村民最近.最贴近百姓,他们的一言一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在村民的心目中,他(她)们是了不起的能人。  相似文献   

19.
加强依法诚信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纳税意识。把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纳入我国全面普法教育,牢固树立“依法诚信纳税”从我做起的理念,结合个人所得税征管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依法诚信纳税”的观念,培养“重信守诺”的意识,叫响“依法诚信纳税光荣,偷税漏税违法”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财务会计》2004,(10):8-11
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行为,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