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嘉 《环球财经》2013,(2):53-56
科技的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到来了新的机遇,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成为今后主要的潮流和趋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趋势并把握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呢?《环球财经》杂志社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先生。  相似文献   

2.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  相似文献   

3.
创意的认识 《环球财经》: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您是怎么认识的?  相似文献   

4.
《环球财经》:谋求化的产业化已经提出多年,但较之预期,目前的收效还不明显,您认为“破题”的关键在哪里?请您介绍一下云南省成为全国化产业改革前列省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需要新的发展方向 Q《环球财经》:目前外界对日本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十分关注.日本能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于全世界、包括中国等周边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四年前您曾在中国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到日本经济的丝构性缺陷、特别是制造业空洞化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是否得到了缓解?您如何看待安倍经济学以及日本经济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这次来重庆,是专题作《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报告.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在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占43%,欧盟占34%,日本大概占10%,韩国占5%,而中国仅占不到4%.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科院发布文化蓝皮书显示,全国2/3的省份提出建立文化大省,所有省份都把文化产业列为发展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1月12日在北京发布文化蓝皮书《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就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遗产保护、电影业、唱片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产业等系列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发展私社会进步,旺盛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科技的进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全新、时尚、与世界同步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增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权 《特区经济》2005,(6):39-40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六大首次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明确区别开来,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框架基础。广东省于2003年9月召开了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2004年12月15日,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南方日报》上公布《广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基础,结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将文化产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这一政策性文件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构成社会资本进入广东省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深入理解这一机遇并有效予以应对,对于省内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文化部门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和开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未来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如何正确解决发展文化产业进程中所面临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笔者认为须处理好五对关系。一、发展文化产业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关系区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可以使我们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找准着力点;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文化产业化"的偏向,防止把本该作为"事业"来办的当作"产业"来  相似文献   

10.
马丽 《中国经贸》2009,(22):25-2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强化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关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同关系、文化产业与城镇文脉的互建关系。新型城镇化突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重点:改善文化民生,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践行城镇美学,提升文化产业创意品质;营造创新环境,增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依托特色文化,形成文化产业竞争优势;融入生态经济,提高文化产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创新观念 加快百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把文化作为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要求.十五大以来把文化产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产业中。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需要,是文化生活、文化服务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们加快推进民族共同繁荣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神木县煤炭产业的困境,认为石峁遗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论证了其转型的迫切性,指出其发展文化产业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石峁遗址的重要价值及意义,以石峁遗址开发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打造神木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快园区规划建设,鼓励各产业联合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培养相关人才,储备智力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14.
因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文化产业被推到了聚光灯下,热闹非凡。一如此前的新能源产业一样,任何打上“文化”标签的项目都开始受到资本的竞相追捧,金融与文化如何产生化学反应则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传统企业现在进入了下降的趋势,未来金融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新兴服务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产品创新管理部总经理苏文力在2011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  相似文献   

15.
宋海龙 《北方经济》2005,(11):76-77
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届五中全会思想的基础上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明确地确定下来.2004年11月,国家文化部组织召开了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扶持文化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的总体实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推动鼓励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相关政策,积极倡导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企业做大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2005年4月,国务院为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和引导、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相应制定和出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可以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适宜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晓慧 《新财经》2009,(5):72-72
中国男装经过近二十年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转型与提升的关键时期。然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内外不利因素不断叠加,使得包括男装在内的中国服装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面对困难,企业如何实现自己的升级战略?就这一问题,《新财经》记者采访了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  相似文献   

17.
对我省农业发展缓慢根本原因的再认识杨德明许多数字和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现在已经越过了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而进入中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发展从总体上看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包括种植业在内的农业支撑工业的被发展经济学家称之...  相似文献   

18.
因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文化产业被推到了聚光灯下,热闹非凡。一如此前的新能源产业一样,任何打上“文化”标签的项目都开始受到资本的竞相追捧,金融与文化如何产生化学反应则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传统企业现在进入了下降的趋势,未来金融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新兴服务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产品创新管理部总经理苏文力在2011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  相似文献   

19.
于富江 《理论观察》2006,(3):198-199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经逐步被企业家们所认同。电视媒体尤其是有线电视这样的媒体在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自身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中同样也面临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有线电视作为信息产业、传媒产业双重功能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重属性兼有的新兴媒  相似文献   

20.
《开放导报》2008,(3):I0003
福田,作为深圳这样一座矢志"文化立市"的城市的中心城区,被天然赋予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如何确立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如何给这一战略的实施确定战术部署?比如如何选择一些具体的地域,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地?如何制定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帮扶文化产业?如何能够确保辖区的文化企业出现有足够影响力的代表,达到以精品带全局的效果?从2003年"文化立市"战略确立以来,曾经在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拥有"福田模式"的福田区,一直在给这份"责任问卷"逐步做答,福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福田经验",在业界也有将其整体称为"福田模式"的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