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兰小毅  苏兵  徐阳 《价值工程》2012,31(26):263-264
针对目前就业形式的现状,我国各个高校相继提出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构建了一个以实践、创新为特色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即"专业实践技能、创业实践技能,创业创新素质"为一体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本文重点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总结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有效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丁琳 《管理学家》2022,(19):64-66
就我国当前的教育政策改革效果来看,职业学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打破以往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思路,将教育改革中的创业人才培养提到推动百年目标实现的高度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文章从职业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出发,简要介绍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定义,深入分析了职业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针对职业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为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转变教育理念、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大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方向。文章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作用与目的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探讨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5,(36):252-25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本文分析了地方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回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校企协同培养视角,构建了基于"课程教育、学科竞赛、能力实践"三维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12):193-194
针对目前高校所存在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重庆文理学院张进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材料类卓越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制定了以三大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集"实验、实训、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研究对于高校材料类卓越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琳  范敏 《价值工程》2014,(26):245-247
本文分析了国内、国外创业教育的经验,认为我国的创业教育应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多维度系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一直对高职教育十分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各个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如今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即主要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从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标准,注重开发、制定校企特色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三个方面入手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是现阶段开展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分别成立创新创业机构,负责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高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主要从国内外创业教育现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对策进行阐述创新创业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希望为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贯彻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方针,近几年一直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模式,在结合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服务教育体系的模型。此模型基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创"教育改革的方针及内在要求,将"产学研"与"双创"深度融合,着眼于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齐心协力打造集企业生产经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29):140-142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使命,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还处于探索中,面临着许多基础性的挑战。文章基于对现有高职创业教育模式不健全的现状,提出建构"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模式,分别从"人才、资金、政策、文化"等创新要素入手,以营造和谐的创业生态环境为目的,有效地推动初创者的快速成长,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转型时期,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创业人才的培养,而创业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强化创业教育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社会的热点。民办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越来越认识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民办高校应从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来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的源泉与本质,是其基石;创新的价值由创业体现、创业进一步推动创新。创新与创业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相互推进。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商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开展,同时并未形成系统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考核办法、缺乏师资力量。针对当前商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打下环境基础;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并行;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黄青  彭家瑚 《企业经济》2007,(11):141-143
金融人才培养有利于培育和提高金融人才的创新精神;有利于金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有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是繁荣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更新观念,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构建适应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发展金融教育事业,构建与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使命。培养大批具有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围绕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素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体系。文章提出,将创新创业知识有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有效结合,从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创新,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推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日益重视并开展了诸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形成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本文从实践教育的角度,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提出从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教学体系、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等方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教育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第一重要的内容,大力深化高校创新教育的综合改革,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是实现高校毕业生能够高质量的创业或者就业,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经之路。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以期对同类型高校的创新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本研究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素材和教学考核、综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创新创业沟通情景模拟"教学内容、"TSC"混合式教学模式、"244"混合式考核方法和教学改革有效性检验,力争实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23):194-196
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以应用电子专业为例,依托双元工作室,搭建学生电子设计兴趣活动、技能竞赛、人文素养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