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益蓓 《时代经贸》2014,(6):422-423
金融是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时刻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均衡,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参差不齐,调节各区域间金融效率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省份,如何提高本省金融效率,逐步赶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是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导致东部科学技术普及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各省(区、市)之间科普的非均衡发展现状,指出区域科普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探讨了科学技术普及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科学技术普及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三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1、毛泽东:利用沿海促进内地发展的平衡战略构想 建国初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极不平衡,轻工业和重工业约70%分布在远离原材料基地的东部沿海地区,只有30%在内地。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布局上作出努力,以缩小地区经济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徐新灶 《经济地理》1999,19(5):18-20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大体上可分为三大阶段。历史表明,既不能寄希望以人为手段短期内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让的差距,也不能置区域间发展差距于不顾,长期使政策和投资向东部沿海地区过度倾斜,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出发,既要重点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作用,又要加快中西地区开发,使其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连云港外部发展环境的系统分析 对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点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称的连云港来说,连云港的发展目标必须在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东亚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区一体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互动发展的多维坐标系下来进行考量,挖掘和创造发展机遇,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规划自己的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值”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方法,首次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稳步向好的趋势,但仍存在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总体差异水平不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综合经济区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八大综合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全国层面和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大西北、大西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7个综合经济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本文研究内容对制定八大综合经济区差异化政策,落实八大综合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四维视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健  程瑞 《当代财经》2005,(2):97-100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现实选择。在这一战略框架内形成的西部开发、中部“隆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新的联动关系,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今天,当我们历史性地回顾改革开放,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区域经济战略思路的渐进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东部沿海地区最先实施改革开放,先后的次序是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而后,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开始不断加大.到21世纪初,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协调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和均值法对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测算。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之间联系紧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暂时领先于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各区域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各具优势与劣势;各区域在海洋经济产出情况和海洋经济生产基础能力上的差距是造成其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沐 《经济论坛》2011,(2):107-110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之间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差距巨大。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资产存量水平上的差距较大,在股票市场的融资水平上也有较大差距,而金融资产内部的比例,如金融相关比率、贷存款比例却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西部地区在这些指标上略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目前。我围区域经济金融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并且这一特征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陈金良 《生产力研究》2005,(4):19-20,36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跳跃式经济发展史实,论述了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两种基本形式,揭示了跳跃式经济发展以结构效益型增长为基础,是阶段性与非阶段性超常增长的统一,是以模仿创新为动力的相对高速发展,是一种结构性的动态非均衡发展,也是人民消费水平与结构的不断提升过程,提出了跳跃式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实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通过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阶段特征以及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瓶颈的分析,对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却变成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本文从广西经济发展滞后原因出发,探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等的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多区域合作中心的过程,并简略地概况出广西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提,针对我国的四大区域和全国的其他省市县的经济发展进行了了解研究,以此我们总结出了四个区域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变化走势.经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现在全国经济与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接近,我们从全国分析来看,我国中原地区与沿海地区比较来说,发展力水平还是不高,但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这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了很大持续提高的趋势,而且各项发展都比较平衡.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都出现了下滑.而中国省级市城市当中,只有很小、部分的经济出现了下降,其他城市的经济都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区域经济二元化,是指西部地区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经济,从而形成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东部地区的改革措施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取消和放松对外资进入的管制,出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相关条例等,形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的二元化态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内陆地区开放程度低。东、西部地区开放程度的二元化,直接影响到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东、西部投入的数量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东、西部资本形成能力、资本运营方式、资本使用效率的差异,而这正是决定改革开放20年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区域经济呈现二元化格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大规模跨省区的人口流动.尽管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很多,但当前引起我国区域间人口流动的主因素乃是经济因素,经济利益是激发人口流动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区间、城乡间差距拉大,使得人口迅速以较大规模由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因此,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