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考虑到环保主观指标可以反映公众对环保工作的需求优先序,环保相关工作的重点必须参考公众意愿。据此,可以公众感觉为依据完善环保工作内容,以人群健康风险为依据转变环保工作重点并加强环保相关工作,以主观环境质量变化为依据考核环保相关工作部门,从而促进公众感觉与真实环境质量趋同。最近两年,民生领域的教育、卫生等工作有了较大改观,但在"民以食为天"乃至"民以天为食"(即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和政府工作绩效的民意评判)等方面,公众却感觉进展不大。目前环境变化和环保工作绩效可以用"两个反差"概括,即:污染物减排数据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反差,环保工作绩效与公众感觉的反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采用SE-DEA和Ologit模型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公众对政府环保成效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公众无法准确评价政府环保成效,并且在政府环保成效较高的地区,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满意程度评价有下降趋势。此外,环保投资率、环保劳动力投入率以及环保工资的比率与政府环保工作的公众满意度均为正向相关关系。因此,提升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感知程度,增加环保事业投资,加大环保工作人力资源投入和提升环保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对提升公众的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杨  林家彬 《发展研究》2010,(9):100-108
根据"十一五"期间完成环境保护规划指标情况"较好"及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认为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变化态势是稳中有好但改善缓慢——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某些区域的少数指标开始转好。据此认识,结合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和目标,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以确保目标完成: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主体功能区划为依据,合理布局产业,解决重点区域问题;优化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政策协调体制,落实相关部门责任;以人体健康为本优化环境保护相关行政资源配置并形成以健康影响为依据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环境管理效能;进行农村环境重点整治。  相似文献   

4.
环保投入不仅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战略基点,有助于引领推动由"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转变。文章以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为例,从环保投入切入,利用1997-2014年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了重庆市环境投入状况,然后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重庆市环保投入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与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庆环保投入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环保投入对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但对社会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以来,连云港市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牢牢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以来,连云港市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牢牢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邀请居民代表每天记录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并结合实际情况时做好采样;协助环保部门快速查处污染源、消除污染影响;为客观反映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提供有力的依据--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推出的环境质量民情日记活动,是探索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8.
引导环境规制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变革产生推动作用,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视为不可控制变量,构建动态SBM-DEA模型,考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其动态演化特征及时空跃迁路径,揭示考虑和未考虑环境规制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①异质性环境规制对2001-2018年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②东部地区环境规制政策可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公众监督作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作用;③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持续优化、空间差异缩小等特征。为推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均衡、高效发展,应重点制定相关策略以缩小南北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新时代内涵基础上,多维度、多视角解析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及发展困境;围绕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测度,遴选影响人居文化环境变化的关键人类活动因子,构建由目标层(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系统指标层(人居物质文化、人居精神文化、人居制度文化)、目标分解层(客观指标、主观指标)与具体指标层所构成的具有阶梯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景观生态理论、3S集成技术,将长江中游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划分为五类区域,实现对其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的空间分析;并从系统动力学视角提出通过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激发民众的积极能动性、精准优化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15,(2):9
环境保护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推动和检验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扎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把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到实处,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战役,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打好三大战役,要以强化责任为基础。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履职责任。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督促地方政府严守环境质量红线,履行保护环境职责,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环境质量改  相似文献   

11.
公众诉求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地区环境治理,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文章在公众诉求影响环境治理的理论机制解析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公众诉求对地区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公众诉求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轨迹呈现出"V"型单一门槛特征。并且,公众诉求的环境治理效应仅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则不显著。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格局,除了重视公众诉求对地区环境治理的推动作用,还应根据环境质量改善对公众诉求的异质性反应来制订差异化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物而言,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表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地域性和时间性差异。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山东省17个城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涵盖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环境监测指标两大类、11种环境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对环境质量变化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比较污染排放指标与环境监测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而评估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以及环境政策等控制变量对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部分环境指标处于下行通道,但山东省环境目前整体状况和未来趋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完善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改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资讯点击     
建设项目将实行公众听证国 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日前透 露,国家环保总局不久前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该办法已于近期实施,确定了两类建设项目和十类专项规划将实行环保公众听证。根据该办法的规定,将要实行环保公众听证的两类建设项目为: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或者其他污染,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小型建设项目。十类专项规划为: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7—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的综列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遵循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要素、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均会带来东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社会稳定指标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具有优先性。本文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稳定考核纳入晋升激励机制,以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实证检验社会稳定考核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稳定考核具有增加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降低生产性支出的作用。社会稳定考核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与地方公众诉求表达能力有关,公众诉求表达能力越强,越有可能增加维持性支出,纠正生产性支出偏向,解决民生投入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幸福度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对生活各方面满足程度的一种综合体验.通过对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度的调查发现,经济仍是欠发达地区居民幸福度的基础:影响欠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幸福度的因素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幸福度应由共性指标评价向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评价转向.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组织了数十名专家学者,成立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课题组。基于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体系设计,运用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和统计方法,课题组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生活质量指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城市生活质量总指数和各个分项指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两大反差:一是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存在反差;二是居民实际生活质量与居民主观感受存在反差。我们认为,在未来继续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柳  赵军 《技术经济》2012,31(4):114-119
利用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并将该指标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引入线性计量模型,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设计反映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标,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不公并不必然带来环境质量恶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随着人均产出的上升,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存在;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会显著影响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是国家和各级政府执政的核心要务,近年来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而民生问题有涉及到关乎居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可以说居民的生存环境问题,也是民生的重要方面.以黑龙江省环境民生工作为视角,分别从饮水、大气环境、农村环境、环保产业支持力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环保意识和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环境民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黑龙江省环境民生问题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宏观税负对公众主观幸福感仅有十分有限的负面作用,而亲贫式支出对公众主观幸福感提升有明显作用,且其作用足以抵消宏观税负的消极影响。政府应积极地发挥税收政策在消除收入不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注意宏观税负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亲贫式支出的比重以改善民生,进而达到提升公众主观幸福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