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目前我国生产的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剂(补充维生素等)等功能上。  相似文献   

2.
保健品营销8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的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市场上保健品的品种和生产经营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站稳脚跟并求发展,已成为保健品企业极其关心的事情。本文探讨性地提出了保健品营销的八大致胜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营销理念 我们知道,顾客真正需要的不是保健品而是健康,保健品只是消费者达到健康状态的一种物质手段,所以,使消费者恢复健康才是保健品企业的使命之所在,要做到这一点,营销管理不仅要提供高功效的产品,还必须提供让顾客满意的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3.
早餐,一把维生素丸加上一杯蛋白粉冲调的饮品;晚餐,一个苹果,一只香蕉,加上一杯蛋白粉饮品。这就是如今许多都市白领的生活写照。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保健品,不少时候,保健品甚至取代了正餐,成为一些人的“饭”。对于保健品“疯迷”现象,有关专家表示忧虑:保健要以食疗为主,滥用保健品,对身体反而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的质量观营造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产品竞争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创立和发展品牌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客观需要。品牌的核心是产品质量,企业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不会有高信誉度的品牌,也就不会有高占有率的市场。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于1997年初进行的一项“中国百姓名牌意识”的调查中,当问到“你认为什么是名牌”时,被调查者中有90.16%的人认为“产品质量好”。正是由于知名品牌的产品质量好、信誉高,才能创造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形成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于到海外购物,然而,许多在境外备受追捧的产品上都印有一个相同的标签"Made in China"。这是因为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比在国内价格还要高,这一问题给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一定的消极影响,国家、企业和消费者有必要承担起自身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牛初乳保健品热销2000年左右牛初乳曾经有过一段“幸福时光”。当时广州一家牛初乳的经销商把这个市场渐炒渐热,不幸的是这段日子随着这家公司的解体而逝去,牛初乳市场又恢复沉寂。直到一两年以后几家药业巨头相继入主牛初乳行业,逐渐捧红了牛初乳,非典疫情的发生更是把这个与免疫相关的产品重新推到消费者面前。据了解,属于边缘乳类产品的牛初乳,最近销售火爆,甚至断货。很多中国消费者第一次听说牛初乳这个名词并不是来自乳品企业,而是来自药业巨子海王的一则耳熟能详的广告。同样,牛初乳保健品市场一线大品牌“培芝”,其生产背景虽然来自…  相似文献   

7.
三言两语     
《人力资源》2010,(7):47-47
20% 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在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中,分别也有11.2%和11.4%的人明确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学生愿意接受零月薪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长远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代》2004,(10):100-101
9月2日,上海大正力保健有限公司宣布,自上市42年以来,力保健在日本的销量已经超过200亿瓶!1962年,力保健饮品在日本上市时是作为非处方药在药店里销售的。当时战后的日本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在长期高强度工作的情况下,人们普遍感到身心疲惫,于是开始寻找各种营养品来增强自己的身体机能。在这个时候,大正制药推出了以先进的科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匠心独创的以牛磺酸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饮品力保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大正上海大正力保健公司总经理味水保夫年,力保健饮品进入中国,大正公司并没有采取传统保健品利…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标签监督管理工作,切实维护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针对目前食品类产品标识混乱、不规范等问题,南宁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自5月份以来,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地区的制糖、制茶、酒类、饮料类、食用淀粉、罐头、纯净水等食品企业包装使用的标签进行了一次全面登记审查,此次审查的食品类企业共178家,产品标签327个。在审查中发现了不少标识问题,一些食品标签以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欺骗性的方式描述介绍食品,如用水、果汁、白砂糖等配制成的普通果汁饮料却标注为特制鲜果保健饮品;一些食品标签肆意夸大产品作用,其中一家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上半年,英国标准学会(BSI)对英国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为社会各阶层的1845名消费者。调查结果不能令人满意。64%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质量不断下降;72%由于对服务质量不满意,而转向新的服务商;65%向服务商进行了投诉,但未能解决问题;只有21%的消费者对其投诉得到了满意答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医疗广告的投诉日渐增多,消费者对医疗广告中的使用治愈率、有效率、安全性等治疗效果,或以祖传秘方,名医教授进行的宣传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随意轻信。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无中生有,编造谎言。眼下,个别制药厂为牟取暴利,竟然在广告宣传中无中生有,编造谎言,欺骗广大患者。患者薛某反映,一家公司在广告宣传中称她患有糖尿病,一直未治愈。自从服用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实际上,薛某从未使用过该公司的产品,纯属无中生有。二、移花接木,误导消费。目前,一些生产保健品的厂家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保健业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了消费者的一些实际问题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而且普及了健康知识,增强了消费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八大新兴增长点之一。 但我国的保健品消费水平还很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保健品消费额仅占社会总体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7%,是美国的1/17;是日本1/12。而实际上,保健品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养生保健理论的起源国,有着五千年养生文化传统根基,因而,中国人对于营养保健品有着一种执着的信奉。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保健品热风起云涌,倾倒万千消费者。然而,大潮涌动,泥砂俱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对保健品行业造成强烈的冲击。舆论批评,消费者怀疑,令保健品市场一落千丈,保健品行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保健品企业由顶峰时期的3000多家锐减至300多家,甚至连一部分知名企业也举步维艰。那么,中国保健品是否无路可走?中国保健品能否东山再起、重铸辉煌,并进而执掌国际保健品市场之牛耳?……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中国保健品行业人士面前。  相似文献   

14.
Kat 《房地产导刊》2006,(11):100-101
据海外媒体报道,韩国建设交通部近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抽取的1000名被调查者中,有90%的人认为目前国内的房地产价格被过高估计。但一份具有权威的研究报告却显示,韩国的房地产泡沫将持续到2008年。据《韩国先驱报》日前报道,9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增长势头强劲的房地产业存在泡沫,只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地价和楼价被低估。  相似文献   

15.
如今,手机产业正在高速发展,然而同时也面临着“进化”的瓶颈——手机配附件不统一。在手机配附件繁杂的背景下,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手机配附件标准化将成为一种趋势。文章对手机消费者和手机零售商进行了调查,涉及到被调查者的手机配附件使用习惯,以及他们对手机配附件标准化的态度。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掀起牛初乳免疫抗体奶粉及奶片的营养时尚时,很多人都越来越注重加强免疫抗体的营养。越来越意识到营养保健的价值。天然纯净毫无污染,有纽西兰保健品之称的“纽赐康”系列保健品与乳制产品来自翡翠之国,是纽西兰先锋国际公司与道格拉斯制药厂等合作生产的,尤以牛初乳免疫抗体系列奶品最为畅销。  相似文献   

17.
信息集锦     
中国正迎来消费革命近期《财富》杂志刊登一份名为“中国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一股企业家热潮正在中国兴起.被调查者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想创立自己的事业,与此同时,网络经济也已开始渗入中国人的生活,在被调查者中,有10%的人使用过电脑,14%的人知道因特网.而在青年人中,新技术的使用率更令人振奋和鼓舞,在18至25岁的北京人当中,有三分之一曾到因特网上“冲过浪”,这一数字是使用过因特网的40岁以上人口的4倍.  相似文献   

18.
夏季来临,冰漠淋、雪糕等冷冻饮品和固体饮料成为商家竭力推荐的商品:为保障消费者饮用的质量安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日前对上海市场的冷冻饮品、固体饮料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冷冻饮品共抽查了60种产品;固体饮料共计抽查了33种产品。检验结果为冷冻饮品58种合格.抽样合格率96.7%.整体质量好.基本可以放心饮用;固体饮料28批次合格,抽样合格率为84.8%.达到良好.有较多产品可供挑选。  相似文献   

19.
记者日前在成都市几所普通中小学进行采访时发现,不少冰冻饮料,食品的销售商都在经销汽水、雪糕、杨梅等,这些价格不高的小食品和饮品,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购买。但细一看,大部分该类产品都无生产标准,甚至根本没有标识和出处,其安全卫生性实在让人怀疑。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有机茶叶也应运而生。然而,为迎合公众对于"天然绿色无污染"的追求,进而牟取暴利,目前有的厂商在茶市乱打"有机茶"的招牌,使消费者真假难辨,甚至上当受骗。那么,究竟怎样生产、加工的茶叶才算真正的"有机茶"?面对当下鱼龙混杂、价格虚高的有机茶市场,消费者如何分辨并选购到物有所值的产品,则是一门亟待补齐的"功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