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村 《中关村》2004,(6):36-37
在那“万家墨面没蒿莱”的黑暗岁月里,鲁迅先生的笔,像“投枪”,似“匕首”,与旧思想进行斗争。他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呐喊》——救救孩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留给后人的千古绝唱。如果我们不单从“政治家”的视点, 把“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去看,而从一个父亲的心态去体味这两句诗,定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2.
关纯  张勇 《中关村》2005,(8):59-60
忧患篇:鲁迅的预言振聋发聩“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同。”“沙漠之逐渐南徙,营养之已难支持,都是中国人极重要,极切身的问题,倘不解决,所得的将是一个灭亡的结局。”这是鲁迅先生1930年在《<进化和退化>小引》中讲过的话,旨意是“环  相似文献   

3.
李颜洁  CFP 《中关村》2009,(11):34-35
2009冷年行将画上句号,相对于国计民生,空调那点事儿不值得一提,但看了侯惪夫先生《警惕从狼文化沦为流氓文化》、李作亚先生《美的为什么不敢把营销战争进行到底?》等正方、反方的论点、论据,又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  相似文献   

4.
关邨  李春晓 《中关村》2007,(11):59-59
我在《民营经济内参》上读过南存辉先生《商人在温州很幸福》的文章,为他那淡定又充满激情的心态所感动。想起他讲过的一句话:"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热心公益。"  相似文献   

5.
宽容的校园     
深圳大学公布了新的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管理条例》草案,禁止大学生在校内牵手、搂腰、拥抱、接吻以及女生穿低胸露背装等,否则将以扣分形式对违例学生进行处罚,凡扣满30分者将被勒令退学。以《论宽容》一书闻名世界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沃尔泽曾经说过:宽容使差异成为可能,而差异使宽容成为必要,如果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差异是我们时代的一个基本事实,那么宽容就具有了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孔庆东 《中关村》2004,(7):109-109
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是,名字取得不好。一看《鲁迅报告》,有点不知所云。不知是鲁迅主动向教育部报告他收了多少卢布,还是有人调查了鲁迅收了多少卢布向教育部报告。翻开书才知道,原来是把鲁迅的讲演稿编成一本集子,那我想,不如就名之曰《鲁迅演讲》,岂不爽朗而痛快?但是我这番责备似乎有点站着说话不  相似文献   

7.
沈独  李春晓 《中关村》2006,(8):63-63
读《中关村》杂志《“象牙塔”腐败是谓“国耻”》,颇有同感。我们很不情愿地看到“象牙塔”的腐败已经走出“国门”,影响国人的形象。一位国际著名学者指出:“中国科研界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改变这种局面,自主创新就没希望。如果科学家整天忙着钻营发表论文、升官、评上终身教授,那就不可能做出很大成就。”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先生提醒我们:“一些中国学者功利思想严重,不踏实做学术,过度追求名利”。中科院高层领导无奈的承认:“我国学术界人才成长的环境宽严失当……到了比较浮躁、比较肤浅、比较浮夸的程度。”话…  相似文献   

8.
慕鲁  李春晓 《中关村》2007,(3):58-58
“戌狗”年岁中,有过一场热闹非凡的“论争”,让人至今不忘。据说全世界有130多万华人(当然是有文化的读书人),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评出了10位“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鲁迅先生忝列其中。有趣的是国人中的一些“国学名流”对鲁迅先生的入选,很是不以为然,其根据则是鲁迅先生“既不读‘经’,又不研‘史’”,根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7,(5):110-113
在历代尤其是当今的“儒学热”中,最受青睐的莫过于辑录孔子言行、被尊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儒学的兴衰。划出了中华民族社会进步的痕迹。宣传解读《论语》的著作,汗牛充栋。一介书生。皓首穷经。也不过是管窥之见。在这次“尊孔”的热浪中,我重新拜读了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中关于儒家学说的论述,以及鲁迅先生对“儒学”的尖刻批判;日前又聆听了“高官”“学者”一肩挑的许嘉璐先生关于“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的讲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感慨万端,受益匪浅;边读,边思,边记,写下些许读书感言之类的文字,算作“学习札记”罢。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名言最为现代女性所诟病。鲁迅先生曾提出质疑:“把女子和小人归为一类,但不知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论语》中还有记录,在谈及治国方略时,武王说:“我有十位能人。”孔子更正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可见在孔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产业报道》2006,(9):18-19
生活中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可是正如电影大片《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相似文献   

12.
忆田汉伯父     
易海云 《中关村》2008,(4):110-114
今年是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诞辰110周年暨谢世40周年。我们虔诚地送上“心香一瓣”,兹刊发两篇怀念先生的文字。一篇是诗人易海云先生的《忆田汉伯父》,往事依稀,充满人间至爱深情;在如何做人和诗歌创作方面,田汉对作者的谆谆教诲,感人至深。另一篇是田邵阳先生的《(义勇军进行曲)永驻我心》,无论是“母子情深”,还是“国歌唱起来了”,都让人感到欣慰。往事并非如烟,然而《义勇军进行曲》却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前进,前进进!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中关村》杂志上,拜读了著名作家王宏甲先生的呼唤——《世界需要良心》。这是作者去岁初冬季节在“巴黎中法文学论坛”上的演讲。一百多年前,罗丹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技师和工厂主的时代。在现代生活中,追求的是功利。”  相似文献   

14.
关纯  李春晓 《中关村》2007,(1):57-57
农历戌狗年有一件很热闹的事,研究“三国”且用“三国”说事的学者,易中天和成君忆两位先生,在“对话”中舌战起来。说实在的,我对“品味三国”、“大话三国”、“水煮三国”之类的说书腔调,都不感兴趣;谁是谁非,一百年也讲不清楚,见仁见智就是了。在说到为什么易先生关于“三国”的讲座那么获得“受众”的欢迎“火”起来时,成先生说“是因为观众好糊弄”!由此让我想到一个命题——“中国的老百姓好糊弄吗”?——我辈所经历的一些事实也真是让人很难弄明白。《人民日报》1958年8月11日的消息:《发射早稻“卫星”目击记》,记录了“亩产一万六…  相似文献   

15.
关纯 《中关村》2006,(8):101-103
大约是在2002年的仲夏,经老朋友作家哲愚先生的介绍,我结识了海淀文联主席卫汉青同志,他正忙着创办《中关村》杂志。汉青是个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诗人作家,又是一位思想开阔、极具事业心的领导干部。汉青当即送我几本新书,多是他近年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作品的结集;其中还有一部军旅作家王宏甲的《智慧风暴》。王宏甲这个名字我十分熟悉,早在10年前,我读过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被深深的感动,还生发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说过的话。我在一次讲党课时,用《无极之路》中的河北无…  相似文献   

16.
3G是一头大象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大家读《红楼梦》,不同的人看到是不一样的东西,道学家看到的是“道”,佛学家看到的是“佛”,政治家看到的是“反清复明”,才子佳人看到的是风流韵事。许多人在“热炒”3G,结果炒出了一桌3G大拼盘。在此,我用一首《3G好了歌》来描绘3G目前的现状:制造商说3G好,技术驱动忘不了;设备投资何其多?推迟商用亏本了。运营商说3G好,盈利模式忘不了;3G业务如何搞?竞争格局变化了。终端商说3G好,集成功能忘不了;业务创新周期短,赚钱机会又来了。SP/CP说3G好,唯有内容忘不了;生存策略很重要,弄不好就出局了…  相似文献   

17.
包壮壮 《中关村》2005,(6):110-11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005年4月10日,我国享誉国际大师级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猝然病逝,离他60岁的生日仅有2天,让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陈逸飞先生以画笔闻名世界,在服饰、家居、模特、环艺、传媒、电影等诸多领域都有建树。影片《人约黄昏》至今余音绕梁,《理发师》离停机指日可待,伟大的艺术家“出师未捷”,撒手人寰。由此让我们又联想起1982年阴霾的6月,我国科学界的优秀人才蒋筑英,也是由于过度劳累,在外地工作,病情恶化,猝死在岗位上。蒋筑英不仅给祖国留下了光学方面的科研硕果,而且留下了巨大的宝贵精神财富。“生育我…  相似文献   

18.
田邵阳  CFP 《中关村》2008,(4):115-117
我的伯父田汉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同时也是我国影剧革新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的先驱,一代文化巨匠、戏剧大师。今年,是他老人家诞生110周年暨逝世40周年。虽然伯父在文革中含冤去世,离开我们已40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眼前。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伯父、奶奶等亲人在北京共同生活的情景,伯父对我们的教诲、关心和期盼是那么温馨,那么亲切,那么令人难忘啊!往事历历在目,情思绵绵不断。值伯父诞辰110周年之际,把我记忆中最难忘的几件事写下来,聊表对他老人家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项文 《中关村》2005,(9):36-37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商业文化。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总体而言,是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的。中国商代开国君主成汤,在《盘铭》中给自己写下一句警戒文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新的天能够使自己由旧变新, 那就应当天天使自己由旧变新,新了还要新。弃  相似文献   

20.
我的伯父田汉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同时也是我国影剧革新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的先驱,一代文化巨匠、戏剧大师。今年,是他老人家诞生110周年暨逝世40周年。虽然伯父在文革中含冤去世,离开我们已40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眼前。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伯父、奶奶等亲人在北京共同生活的情景,伯父对我们的教诲、关心和期盼是那么温馨,那么亲切,那么令人难忘啊!往事历历在目,情思绵绵不断。值伯父诞辰110周年之际,把我记忆中最难忘的几件事写下来,聊表对他老人家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