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理层融资收购是企业管理层为控制企业进行的“杠杆收购”,其主要作用在于提升管理者人力资本价值,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解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它可能成为有效处理我国国有、集体企业面临的内部激励不足和所有者缺位问题的一个有效路径。本文主要在对管理层融资收购(MBO)理论上的逻辑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它对管理层内部激励的效用发挥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融资,管理层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但是承担融资风险的却是整个公司,或者说管理层在MBO的实施期间,所承担的风险与可能获得的收益不成正比,这显然对购买流通股的股东们不公平,而且管理层本身不背负风险,或者少背负风险,在做决策的时候也容易产生类似于“所有者缺位”的现象,盲目融资,忽视融资的风险,实施后如果整合不力,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有必要在MBO的实施中制定切实的规则,使管理层获得的收益与背负的风险联系起来,防止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然而融资的问题却成为MBO的瓶颈。本文于是重点探讨了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4.
借助MBO推动国企改革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O(Management Buy--outs)直译为“管理者收购”,又称“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所获资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进而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本文在阐述MBO应用于国企改革的意义以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了国企改革可以应用MBO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通常是通过大量的举债来实现,融资始终是实现收购的关键环节,文章首先介绍了管理层收购融资及融资偿还的基本理论,然后针对我国MBO中存在的融资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规避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利光 《经济论坛》2003,(13):69-70
一、前言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组织杠杆收购的投资者有许多种,而当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时,杠杆收购就演变成了管理层收购(MBO)。MBO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一般说来MBO具有以下特点:1.MBO的目标公司…  相似文献   

7.
私募基金可化解MBO融资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out简称MBO),是以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为主要投资人,通过借贷融资的综合手段,对目标公司股权、控制权、资产结构以及业务的重组,达到节约代理成本,获得巨大的现金流入并给投资者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目的。目前,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日益频繁,其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引发的深层次革命。MBO作为企业  相似文献   

8.
赵燕玲 《时代经贸》2006,4(Z2):22-23
20世纪90年代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正式引入中国.它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形成有效的企业约束激励机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研究了MBO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定价,融资,国有资产流失,与相关法律相抵触等问题,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对MBO在我国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庆 《当代经济》2002,(12):21-21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Buyout)作为一个企业并购概念,在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熟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口”MBO这种收购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立的较晚,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因此,如何建立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机制是一个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的话题。 一、MBO的概念分析 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或“管理者收购”,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MBO)又称“经理人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目标公司所有权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以及资产结构,使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重组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集体企业产权明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及培育经理人市场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两年前,MBO在中国还只有北京四通、深圳方大、宇通客车、粤美的等屈指可数的少数几家,但今年以来,上海家化、中兴通讯、伊利股份、洞庭水殖、…  相似文献   

11.
时下MBO话题,正在风靡整个中国大陆资本市场。难怪有人称2003年是中国的MBO年,虽说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MBO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随着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加大了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力度,使得MBO在中国蔚然成风。 一、MBO的概念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通过大量举债融资,即增加财务杠杆的方式筹集资金,来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里,MBO得到广泛的利用。 由于目标公司大都是公众公司,要完成收购所需的资金量很大,因此公司的管理层通常会依靠借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管理层通过融资收购自己所服务的公司的全部或  相似文献   

12.
对"管理层收购"应加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竹园 《经济论坛》2003,(16):16-17
一、MBO理论及在中国的实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所谓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即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济控制权,以达到重组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是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Wright)于1980年发现的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管理层收购(MBO)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公司的大部分股权,通过收购,获得经营控制权,达到控制该公司的目的。从以上MBO及LBO定义可知,当收购之…  相似文献   

13.
MBO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进行管理层融资收购(MBO)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近来又出现家族企业“一股独大”(如太太药业朱氏家族共持股67.19%等),股东大会常常走过场,监事会形同虚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力制衡机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实施MBO,可以使公司股权相对分散,从而有效保障全体股东的利益。第二,如同经理层持股制度一样,MBO有利于完善公司的内部激励机制,经理层利益与公司发展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利于推进国有股减持。有的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MBO的积极探索。粤美的管理层收购在探索企业产权改革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2000年初由美的集团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了美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中美的管理层持有美托总股本的78%,其余22%股份为工会持有。美托投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优化公司的产  相似文献   

14.
信托工具在MBO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对于MBO的产生,理论界的主要解释是MBO节约了代理成本,这种节约体现在两个方面:诱导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导致MBO的根本原因;信息优势使管理层实际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带来了经济学上的经典代理问题,而MBO使两权合一,节约了两权分离带来的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MBO对我国企业改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明晰产权、所有者回归;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我国MBO收购资金来源的现状和特征,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MBO收购资金来源中的诸多难点问题,指出由于我国金融工具的缺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收购资金很难通过合法渠道取得,大部分需通过民间资本借贷解决。针对现实的融资困难,文章指出创新管理层收购融资体制、加强监督和规范是我国MBO健康发展、避免融资风险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放松MBO的融资限制、培育机构投资者和完善收购资金的退出机制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桑笑 《经济论坛》2008,(3):126-127,136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各种融资手段购买所在公司的股份,通过重组该公司来达到改变公司控制权结构、资产结构、所有权结构,从而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波 《经济论坛》2004,(13):39-40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融资来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MBO的定价和融资困境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管理层收购困境的原因,并指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岩 《时代经贸》2004,(3):83-85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融资借贷所获得的资金购买所服务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以及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者收购兴起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危机和股市泡沫洗礼之后的西方各国,进入80年代以来,其被视为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机会风险成本的可行手段而得到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MBO又被众多学者、专家视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多数投资者也认为有管理层直接持股的公司更值得信赖。总结西方国家管理者收购支持者的观点,其主要认为,管理者收购之所以流行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价值创造、管理机会主义、税收利益及企业家精神等,其中价值创造是主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龙凤 《时代经贸》2007,(1Z):82-83
本文对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我国MBO的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建议从完善融资渠道、定价机制、MBO后公司的整合及监管以及立法监管体系等四个方面来推进MBO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