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夏飞龙 《科技和产业》2022,22(4):150-154
中国正处于制造业对外转移的阶段。从概念界定、类型、特征、成因和效应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对外转移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学界对制造业对外转移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并未达成一致,特别在制造业对外转移效应方面形成了截然对立的观点。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从制造业对外转移的测度、分地区分行业研究和建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3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广东家电产业是国内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在全国家电生产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承接制造业转移是我国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研究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并据此制定和调整广东省的家电产业政策,是增强广东家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的格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造业的转移规律来看,国内的产业转移其实就是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延伸。因此,必须对产业区际转移的趋势和特点做出明确判断。  相似文献   

4.
湖南工业化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经济发展已进入了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经济运行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品市场开始由短缺转向相对过剩,其产业结构正由“重、化学工业化”阶段向“高加工度化”阶段转换。与周边省份、发达省份比较,现阶段湖南工业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人均GDP水平在全国排在中等偏下的位次上。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98年湖南人均GDP在全国排在第19位,比全国平均低434.85元;在中部九省中排第7位,比江西低57.7元,比安徽低40.6元。与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省相比,差距更大,分别低2237…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和消费资料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着有规律的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的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越来越紧密,泛珠区域产业转移已成为各方进一步合作的现实要求。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美国经济的持续疲软以及欧债危机的蔓延,导致了广东的出口迅速下滑。同时随着广东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诸如外资依存度过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过大、产业附加值较低等严峻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逐步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泛珠区域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通过加强与港澳合作,加快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成为广东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梧州的发展定位是打造连接“泛珠”和“泛北”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在多区域合作中率先崛起。而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对口承接东部(主要是广东佛山等地)以铜、铝等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为主的再生资源加工产业的转移,在梧州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基地,不仅可以为梧州培育新的经济和财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重庆海外旅业集团“旅游百事通”连锁加盟经历了创新探索,发展壮大,成熟扩张三个阶段,已在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无锡、天津、江西等儿个省、市开设了16个分支机构,发展门市部1500家,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组团机构。  相似文献   

9.
连锁系统内部的有效知识转移是连锁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运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对连锁企业的知识转移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以期清晰的呈现连锁系统内部各主体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国内地级市最低工资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城市和企业两个层面考察在机器自动化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份额,加速了制造业转移,而机器自动化能够缓解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减轻制造业外迁压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制度性约束低、贸易开放度高以及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机器自动化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承压转移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自动化技术能够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冲击,降低其退出风险。此外,机器自动化的生产率效应是推动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投资积极性、抑制企业外迁的重要机制。现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趋势,政府在优化布局产业承接转移的同时还应相机制定适当政策鼓励企业自动化转型,以保持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初,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主办的首届“珠江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在广州番禹隆重召开。来自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9 2”)等11个珠江区域省(区)的二十多个城市的政府负责人和商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约二百多人参加这次盛会。与会者达成共识,将积极推动中国  相似文献   

12.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魏博通 《特区经济》2012,(3):197-199
利用构建的投资转移指数、企业转移指数、就业转移指数对2004~2009年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状况作了分析。结果发现,沿海向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仅是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但是江西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却很显著,这和江西自身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和产业承接条件较为优越有关。江西承接的产业转移来源地较为集中,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是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上海制造业集聚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实行了制造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产业转移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使上海的制造业在长三角的地位总体上有所下降,但是各行业的变化有所不同。本文采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对上海实行产业转移政策以来,制造业各行业在长三角的地位变化进行研究,发现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和印刷业记录媒介复制业等行业在长三角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竞争优势明显下降,这与上海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相吻合,另有一些行业比如医药制造业虽然被列为上海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但是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集聚优势。  相似文献   

15.
借势“泛珠”,湖南承接产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区域合作迈向纵深,产业转移大潮奔涌。近日在“泛珠商会合作暨产业承接”大会上,众多政界、商界名流就产业转移“指点江山”,对“湖南承接”的关注更是十分热切。泛珠区域经济合作启动以来,湖南主动融入,配套投资政策,提升基础设施,优化软硬环境,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崛起新兴产业集群,湖南与粤港等泛珠各方正在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6.
FDI与中国服务业国际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洁 《山东经济》2006,22(1):155-159
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与FDI带动了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我国在成功承接了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之后,如何利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契机,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进而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一个有着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借鉴前人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理论的研究成果,针对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的特点,根据我国目前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现状,构建出服务业国际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区际转移是目前解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两个角度分析了驱动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区际转移的动力因素;并进一步归纳出了产业转移规模持续扩大、行政区划内部转移增多、产业转移层次逐渐提升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的区域转移对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广州与其三个产业转移园区所在地梅州、阳江和湛江制造业的产业集中率、制造业中心值、SP指数等指标,发现广州的制造业转移趋势较明显,大部分产业都处于扩散状态。本文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本轮广州市产业转移向外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6,(88):1-15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今后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采依赖性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德泰堂  车阳 《中国西部》2010,(6):112-113
近期,罕见暴雨连续侵袭中国南方多地,5月12日以来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地陆续遭遇5月份以来的第三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