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自1985年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来,其发展异常迅猛,并呈现出向市场轨倾斜过快的趋势。 (一)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和比重逐年减少。1988年,国家统配物资已由1979年的256种减少到27种,由中央各部门作为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由316种减少为45种。重要生产资料统配比重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特点 1.生产资料的商品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从理论上肯定了生产燃料的商品属性,但在一段时期,大多数生产资料仍然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1988年国家放松对生产资料流通的计划控制,国务院取消了由中央专业部门分配和管理物资的职能,除对少数短缺的重要原材料、燃料中属于重点企业生产的部分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外,其他部分则分别采取国家合同定购、协商定购和市场购销等管理形式。到1994年控制品种由1988年的72种减少为10种,而且计划物资的比重在逐渐缩小,钢材从1990年的41.5%降到1994年的20%,木材从21.8%降到15%,对计划部分也采取了保量不保价的政策,目前除少数生产资料品种的经营需经物资管理部门的批准外,大部分品种已经完全放开经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资料的商品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一个全新的生产资料市场正在全省建立和发展起来。第三产业普查资料表明,吉林省有各类生产资料公司500家,建立了149个生产资料市场和350个生产要素市场,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吉林省的生产资料市场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3年恢复时期,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基本上是实行市场流通。从"一五"计划开始,重要生产资料全部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计划分配调拨。在这种计划体制下,经济运行持续了30年之久。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上突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思想束缚,结束了长期排斥市场的状况,部分机电产品以商品形式率先进入市场流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有了购销自主权,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品种和范围逐步缩减,生产资料价格放开,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形成。目前,我省各大中心城市已建立起一批综合性的生产资料贸易中心和钢材、汽车、木材等专业性物资交易市场、技术市场和期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期做为统配物资的绝大部分机电产品开始进入了市场,许多地区和企业,在组织机电产品生产资料流通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形式。例如,生产企业派人到需用单位推销、生产企业独自设置或联合经营销售机构、举办展销会、建立销售服务公司、由零售商店经销等等。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交易会。1980年8月10日至30日在长沙举办的全国机电产品交易会,则是运用这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机电产品生产资料流通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一、生产资料市场在形式上具有了一定规模,但仍不发育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沿着缩减指令性分配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的基本思路,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扩大,从进入市场的品种数量扩大到从事物资流通的组织增加的道路,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在形式上已具有了一定规模。表现在:(1)国家计划分配的品种数量和比重减少,进入市场购销的范围扩大。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  相似文献   

6.
王更新 《经济纵横》1991,(12):55-56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分析(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价格管理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生产资料价格单轨制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1983年国家允许石油产品计划外部分,按国际市场价格在国内销售。1984年对三十七个统配煤矿实行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煤炭加价25——50%。1984年5月20日,国务院规定,工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自销的(2%)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一般在不高于国家定价20%幅度内,企业有权自行定价,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相似文献   

7.
生产资料市场是物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也是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随着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实践中已建立了一些生产资料市场,在理论上则作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将近年来学术界对生产资料市场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生产资料市场范围的划分关于生产资料市场范围如何划分,对此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把列入计划分配的生产资料流通作为生产资料市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为此,我国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从去年以来,对生产资料市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大量地、大胆地探讨,现将这方面探索的结果归纳如下:一、关于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1)狭义论。大多数同志认为,生产资料市场就是进行生产资料商品交换的场所,或称之为买卖生产资料的地方,但对于计划和调拨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存在市场仍有分歧。一种看法认为,生产资料市场是计划外物资自由购销的场所。对此,有的同志提出反问:其一,是否与生产资料是商品的理论相矛盾?其二,既然计划内的生产资料可不通过市场,若承认生产资料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8年江西生产资料市场调查研究发现:2008年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呈回落态势,上半年大幅上涨,下半年急速回落,但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2009年江西省生产资料需求继续放缓,在产能全面过剩的形势下,市场供需增长势头将进一步回落;价格总水平将低位运行,不同品种价格走势各异,全年价格水平将较大幅度低于上年。为此,本文通过2008年江西生产资料市场简要分析,预测今年生产资料市场的走势并就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资料市场变化的回顾去年生产资料市场的变化有以下特点:一是在经挤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生产资料供大于求和市场价格的稳步回落。一年来,虽然国家对于信贷的投资实行"双控"的政策,但生产和建设的增长速度仍然较高,然而生产资料市场始终处于买方市场格局。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3%以上,基本上反映了物资供需形势总的特点。二是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接轨,成为少数物资供需紧张、价格突破历史最高水平的主要因素。去年在物资市场普遍沉闷的同时,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物资短缺的原因:即生产不多,流通不畅,需求膨胀。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应采取如下对策:大力发展生产资料生产,搞活流通,抑制需求,以便为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治理整顿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提供了良机,也为清理生产资料市场环境和完善其调控体系带来了机遇。经过十年改革开放,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体系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但还不完善,特别是在生产过热,消费过旺,市场混乱的状况下,显得非常乏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借整治之机,重置市场管理要素,完善市场调控体系。一、治理整顿是完善市场调控体系的有利时机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果,就生产资料市场的建没来说,尽管不十分完备,但毕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商品交换关系,成为我们走向商品经济,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之  相似文献   

13.
林国光 《经济论坛》1994,(22):12-13
随着计划与价格体制的市场取向改革,我国生产资料实现了由计划物资流通向市场商品流通的转换,生产资料市场已初具规模,开始形成由中、低层次向高级层次即期货市场发展的趋势,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有些问题有待解决,不能忽视。 一是市场组织形式盲目向高层次推进与市场分割状况并存。作为高层次市场形式的期货市场,它的建立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例如在经济区位与市场辐射半径方面,期货市场要有相当的基础,拥有一批从事期货交易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或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市场是提供生产消费的商品,用于满足生产需要的市场。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资料是特定的生产过程的结果,它以商品的身份进入市场,经过买卖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单位被当作生产要素而消费,制成新的生产物,从而完成新的再生产过程。所以,生产资料市场处在生产与生产之间的中介地位,是连接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生产资料市场  相似文献   

15.
浙江宁波地处浙东沿海,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近年来,宁波生产资料市场也逐步由市场“大市”向市场“强市”发展,使宁波市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条靓丽而夺目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革物资分配制度,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已成为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热点”。当前,物资体制改革落后于整个流通体制改革,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落后于消费品市场,使仅有的商品市场发生了倾斜,从而制约着整个经济改革的进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标志不在于是否存在消费品市场,而关键是看其有没有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因此,中央建议在继续发展生活资料市场的同时,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作为“七五”期间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项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仅规定了“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没有改娈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性,它的实质仍然是市场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的内涵由于透视点的不同,众说纷纭。无论认为是指生产资料交换关系,还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环境;无不承认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的基本内涵是生产资料让渡。因此,探讨和把握生产资料让渡优化谁也不会迥避。  相似文献   

18.
生产资料市场区域构造理论的提出,旨在通过“块块改革”来弥补前期“条条改革”的缺陷,使生产资料流通冲破行政区划的桎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创造条件,而如何构造生产资料区域共同市场,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先庆  彭雷清 《经济纵横》1991,(10):33-36,32
<正>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拟就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困境、出路以及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和转换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一、生产料价格双轨制:起源功过、困境生产资料价格双轨(本文主要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下简称“双轨制”)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同一种生产资料部分实行行政定价,部分实行市场定价的一种市场价格制度。它是我国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采取渐进式改革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同时也是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物资和价格体制条件下的特有产物。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物资部门提供的信息,一九九五年国家统配钢材任务初步确定总量为一千三百万吨,仍保持一九九四年的数量,今年上半年预拨的资源总量为五百五十万吨,个别企业上半年调出量有所调整。 今年上半年统配钢材的品种计划原则参照一九九四年上半年统配钢材品种计划下达,同时,考虑到有些企业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