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水玻璃、硫酸铝和硫酸铁制备了聚硅酸硫酸铝铁。分析了聚硅酸硫酸铝铁的水解度(B*)、熟化时间和硅酸活化时间与分子量的关系以及引起絮凝效果差异的原因。通过对聚合硅酸(PS)、聚合硫酸铝铁(PAFS)和聚硅酸硫酸铝铁(PSAFS)的IR和XRD图谱比较,得出PSAFS为一种价键和晶体结构较为复杂的新物质。  相似文献   

2.
张洪波 《科技与企业》2013,(23):400-401
对聚硅酸硫酸亚铁(PFSSⅡ)处理氯氰菊酯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PFSSⅡ吸附过程中pH值、投加量、反应时间等主要条件对废水中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3,聚硅硫酸亚铁投加量为50mg/L,反应时间为60min,温度为20℃时预处理效果最佳CODCr的去除率达到33%,符合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25):294-295
文章研究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铝铁(PSAF)的制备及其去浊性能。以硫酸铝、硫酸铁、水玻璃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为碱化剂,制备出一系列聚硅硫酸铝铁(PSAF)。通过考察不同Al/Fe/Si摩尔比、碱化度对去浊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絮凝剂作比较。结果表明PSAF中Al/Fe/Si摩尔比为1/1/1,碱化度为0.8时去浊性能效果最佳,且具有沉降速度快、絮体大、密实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影响湿化学法包覆硅灰石的4种主要因素,并对不同条件下所得的复合颗粒进行表征,探讨了其中不同因素影响包覆效果的机理。实验具体为采用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水解制得纳米二氧化硅包覆在硅灰石表面。正硅酸乙酯在酸或碱的条件下水解形成硅溶胶,并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在硅灰石表面凝胶形核,形成纳米二氧化硅的包覆层。实验中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水硅比,反应温度,时间和PH值来制备不同工艺下的复合颗粒,寻找最佳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最佳工艺为:水硅比=1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2h,PH值为5~6。  相似文献   

5.
未聚合的硅酸与钼酸铵在0.1mol/L左右的酸性介质中生成黄色的硅钼杂多酸H8[Si(MO2O7)6],又称硅钼黄。但硅钼黄不稳定,加入乙醇后可增加它的稳定性。在0.6-1.0mol/L酸性溶液中,用适量的还原剂将硅钼黄还原为硅钼蓝,进行硅的光度法测定。这样既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也使测试的溶液更稳定,利于光度法测定。本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的范围是0.1%~5%。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反浮选,对不同硬度的水条件下二氧化硅浮选特性、金属离子浓度以及p H值对浮选的影响进行探讨。试验表明,二氧化硅吸附钙镁金属离子会随着p H值的增大而升高,在具体的赤铁矿反浮选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越高,最佳p H值就越低,若水的硬度较大,可以通过降低氧化钙含量以及降低p H,保证反浮选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开发》2016,(23):45-47
采用动力波吹脱技术对高浓度氨氮焦化废水进行了吹氨氮实验研究。研究了p H、废水温度、吹脱时间等参数对焦化废水中氨氮吹脱的影响,当废水温度为40℃、p H值为11、气液比为2000∶1以及吹脱时间为2 h时,氨氮吹脱率介于86.622%~96.488%,废水的剩余氨氮含量对于后续生化处理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鞠鹏涛 《价值工程》2015,(13):216-217
本实验根据高浓度有机农药废水的特点,采用经过两次铁碳微电解,处理该类废水。实验表明,当p H=3.5,停留时间为1h。一次铁碳微电解后水COD去除率20.54%,二次铁碳微电解后去除率为35.31%。废水经处理后的可生化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含硼聚硅酸硫酸铝锌(PSZBAS)作为一种水处理用絮凝剂,该药剂不稳定性导致存放时间较短。对制备过程中影响絮凝剂絮凝性能的条件,如硅酸钠浓度、Al/Si、Zn/Si、B/Si、活化pH值和活化时间进行优化,实验表明醋酸对含硼聚硅酸硫酸铝锌的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合成制备了新型复合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铝铁(PAFSS),以此对焦化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查酸碱度、PAFSS用量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比较了PAFSS与其他絮凝剂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PAFSS是一种既具有较强的电中和能力,又具有较优絮凝性能的无机复合型混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