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1992、2012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利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土地利用流量”的新概念来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流量能很好地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方向,以及转化程度、方向;(2)从土地利用流量来看,北京市近20年来耕地减少最为严重,流出面积为2408.97km2,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是流入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利用流量比的角度分析,耕地和其他土地均为负值,而其他类型均为正值;(4)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来看,北京市土地利用年均变化速度达到1.15%;(5)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将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迅速变化区、较慢变化区和轻微变化区。  相似文献   

2.
汪心渝  贺奋琴  陈靖涛 《价值工程》2019,38(19):198-200
本文基于RS和GIS等相关理论及技术,获取天津理工大学2005年、2011年和2018年三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提取各类地物信息,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度并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分析天津理工大学近14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理工大学的土地利用在过去的14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未利用地的开发与建设日趋稳定,校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改变。  相似文献   

3.
刘才胜 《价值工程》2019,38(28):90-92
依据《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运用组合赋权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因子障碍度水平测算。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1.03分;土地利用强度障碍度为0.17,其后依次是土地利用程度、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分别为0.09、0.08、0.02、0.00。研究区用地效益水平良好,监管绩效突出;土地利用强度障碍因素是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产业的增长变化与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类型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北京市产业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产业用地效率比较以及产业用地与GDP的相关分析,探讨了北京市产业增长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并从优化土地资源在产业问的配置、提高产业用地效率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号 《上海房地》2009,(1):43-44
1前言 土地利用变更和动态监测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也非常频繁,用地压力很大。全面、客观地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正确认清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及时反映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会 《东方企业文化》2012,(13):189+157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信息熵理论,以北京市为例,对其2009‐2011年城镇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结构变化的信息熵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与其他三个直辖市进行比较,从而对北京市城镇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的动态变化、转化过程、是否合理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康市2005—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模型,对于安康市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康市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非农用耕地面积增多.其中2010年林木覆盖率比2005年上升2.69%.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西安市1988、2000年两期遥感影像,根据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以ARCGIS9.0和ERDAS8.5为平台分析了西安市1988-2000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对研究区1988-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年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综合土地动态度为3.5%,建设用地面积则急剧增加,年变化率达到为261.1%;西安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2年间从306.7 × 106元减少到259.8×106元,共减少了46.9×106元;本文证明用3S手段研究由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响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萌 《价值工程》2013,(17):296-299
目前,对土地利用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新兴热点,而对于政策影响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模拟研究与分析的成果尚只存少数。因此,本文在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于结构和空间布局两方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当前面临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政策进行需求变化研究,通过合理选择土地利用分类,运用逻辑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等方法进行反复的驱动因子筛选,最终选出最适用于研究区特点的因子,并通过CLUE-S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政策在空间布局上的影响做出合理模拟。结果显示,采用确切符合研究区特点的参数设置,灵活多变地选用驱动因子可以有效地帮助实现运用CLUE-S模型同时模拟出"建设用地上山"、"建设用地为耕地腾挪土地"、"建设用地沿河沿路发展"、"重点产业用地扩张"等多项土地利用政策在空间上的布局,其结果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东直门站、回龙观站和人民大学站为对象,分析各站点周边2000m范围内以及不同环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率、信息熵、均衡度等指标,揭示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东直门站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土地利用较为成熟;回龙观站周边土地利用率较低,以住宅用地为主,其他功能用地有待开发;人民大学站周边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类型相对单一,集中于科教、商业、居住等功能。东直门站和回龙观站2000m范围内均以住宅用地为主,但两者的内外圈层界限存在差异;人民大学站与东直门站的多种功能均高度集中于0~500m的内圈层,但东直门站周边以住宅用地为主,人民大学站周边是办公用地和住宅用地共同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