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小城市道路系统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城市道路系统发展探讨肖健飞目前,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大城市,中小城市也开始为城市交通问题所困扰。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管理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解决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问题,必须治本,即必须重视中小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一次最大的国际工程设计招标方案是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国内的著名设计院和建筑大师在与国外大师的同台角逐中纷纷败北;之后在北京CBD的规划方案评审中,北京和上海两家管理着中国最大城市、代表着中国最高规划设计水平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落选了;最近北京金融街中心区的规划设计评审结果,一、二、三等奖,中国设计师依然是榜上无名.……  相似文献   

3.
全国市长培训中心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城科会中小城市分会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兰州城市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城市文化研究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学院贵州省都匀市人民政府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东南人学建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中国农业人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农业建筑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之后,城市规划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如何进一步落实,又如何指导当前建设,这是一个很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进行了大胆、可贵的探索,即在总体规划完成之后,进行了“分区规划”的工作,把城市规划工作引向深入,使规划与建设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内容及内部联系也越来越复杂,城市地域结构也越来越由  相似文献   

5.
王翔民 《价值工程》2015,(4):132-133
城市色彩规划在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色彩不仅在城市建筑中表现气氛,而且直观的表达视觉效果,具有区分识别功能。为了避免城市特色的消亡,造成"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中建筑色彩的规划和城市色彩的协调显得更为重要。文本通过对临沂市中心城区色彩采集、归类等方式来分析临沂中心城区的色彩,分析出基调色和部分强调色、辅助色。为更好的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临沂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开发》2016,(3):162-163
伴随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规划建设被提上日程,我国各大城市均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城市化建设,各种新型城市不断涌现,比如说生态城市、数字城市等等。楼房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必将对城市规划有着一定影响,文章就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加以研究,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从而提出几点发展建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方大  春孙  明月 《企业活力》2014,(3):136-141
高速铁路对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四纵四横"中京广高铁为例,可以从引力模型和通达度两个角度,采取有无对比分析方法,探讨高铁建成前后京广沿线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交通通达度。研究表明,高铁建成显著提高城市间的引力和交通通达度,对省会大城市改善效果优于中小城市。高铁建设能够加强沿线城市间交流,推进资源重新配置。中小城市要抓住机遇,依托高铁融入高铁经济带,促进自身的发展;大城市需要主动转移资源到中小城市布局,促进高铁经济带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呈现出生产要素由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大城市化现象,即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要素率先由农村集聚至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为大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大城市则通过其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吸纳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具有短期动态效应。未来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使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持续不断地扩充,对城市道路网的科学布局和交通的合理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要借鉴大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诸多城市交通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交通效率和效益、降低交通危害和资源消耗,实现经济与效益的双赢。分析了中小城市交通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现存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首届魅力城市博览会",向与会的数百城市代表展示了让人心动的城市营销魅力.相比大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而言,中小城市的争相亮相更吸引众多媒体和公众关注."这简直成了中小城市的盛大节日,"沪上一邱姓营销专家感慨说,"可以相信,随着中小城市队伍不断壮大,城市营销的话题将十分热卖."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铁城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5):插页4-插页6
城市雕塑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格,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关乎着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以城市雕塑艺术的名义,在尊重城市历史、城市个性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城市人文资源并使之艺术化地形象呈现,或在此基础上举行相关的艺术大展、大赛,成为城市雕塑艺术参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有效方式.在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城市雕塑的建设切忌脱离实际,一味盲从.  相似文献   

12.
赵国英  司新云 《价值工程》2005,24(12):23-25
如果一个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借助城市营销提高城市竞争力,像经营品牌一样来经营一座城市。通过界定城市营销的明确含义,以及我国城市营销的发展现状,探讨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营销之路,塑造魅力城市。  相似文献   

13.
增强城市实力建设宜居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并渗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宜居城市”的概念正是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宜居城市,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城徽设计中的城市文脉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徽是城市文化的浓缩栽体、是城市精神的象征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徽是城市文脉的结晶再现 ,在城徽设计中的基本参照应该是城市文脉。本文分析了城徽的意义、城徽与城市文脉的关系 ,并就城徽设计如何融入城市文脉 ,创造完美视觉形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娜 《价值工程》2013,(30):188-189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城市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大大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但是如要要真正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智慧城市的道路,也只有走智慧城市的道路才能更加完善数字城市。本文笔者在根据以往的研究基础上,从数字城市的发展和成就出发,简单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都市旅游是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这种认识,我们要跳出行业思维定势,把它放在城市经济的大系统中加以审视,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旅游接待业最初是伴随城市经济的规模扩张而作为一个互补性公共行业出现的,在城市经济集聚过程中,那些拥有旅游资源和客源的城市由于其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促进作用,成为高速发展的独立产业进而形成一个旅游目标区。从产业能级递次演进的规律来看,大都市往往演变为区域经济的集聚中心和辐射源。与此相应,都市旅游的产业能级应提升为区域旅游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旅游目标区仅是阶段性的次一级目标。因此,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应从目前的"旅游目标区"的行业层面,提升到打造现代旅游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这一现代服务经济层面。  相似文献   

17.
18.
论城市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城市符号的内涵及城市符号作为符号经济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洛阳的三类城市符号和六大打造途径.  相似文献   

19.
City Natures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William Cronon, Nature’s metropolis: Chicago and the Great West Gray Brechin, Imperial San Francisco: Urban power, earthly ruin Susan Craddock, City of plagues, disease, poverty and deviance in San Francisco  相似文献   

20.
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更透彻感知、更广泛互联互通、更深入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理念最初由IBM于2008年提出,其实质是寻找金融危机后的新经济增长点,很快被世界各大城市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升级和振兴经济的重大战略。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理念的来由、涵义以及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动态,重点从城市管理方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智能生活方式等方面分析智慧城市理念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