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中国目前的储蓄率高达 46%,居民储蓄存款达14万亿元,企业存款10万亿元。这些数字引起金融界的普遍关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目前的居民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2003年2月末,我国国内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03万亿元;9月末,又有报道称,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又创10万亿元新高。10万亿元储蓄大体上相当于我国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991~2001年我国居民存款余额的年增长率达17.8%。由于金额是如此之大,年增长率是如此之高,引起了议论声一片。  相似文献   

3.
《商》2014,(11):13-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而不是居民储蓄”。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一直是20%。  相似文献   

4.
个人储蓄率下降背后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迅雷 《新财富》2007,(2):44-45
1980年以来,在房地产和股市双双上涨的财富效应带动下,美国的个人储蓄率虽不断下降,但居民消费支出仍大幅攀升。如今这一故事在中国重现,虽然中国的个人储蓄率自2001年以来并未上升,但由房地产和股票牛市所推动的资产增值游戏还在继续,其财富效应已反映在居民的餐饮娱乐及旅游等消费的增长上,并有望继续带动中国的消费升级,具有定价能力的茅台等国内顶级品牌将从中获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李稻葵 《新财富》2010,(5):32-33
中国国民储蓄率近年达到50%。M2与GDP之比达到170%。导致近30万亿元的居民存款在追逐相对有限的资产。演绎出奇离的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加之发达国家泛滥流动性的推波助澜,未来十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的最大陷阱。我们必须层层设防,至少以六大措施严防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6.
一、提高消费信心,刺激消费 (一)高储蓄率与消费信心不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具有消费能力,其次具有消费欲望。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9229元,从整体来看,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购买力。08年我国储蓄率为28.8%,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增加4.63万亿元。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背后映射着对于当期消费的冷漠态度,虽然央行几次降息,降低准备金率来刺激消费和借贷,但是效果不佳,我国的居民信心指数依然在低谷徘徊。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当前中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和前景进行了有效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高储蓄率是有益的,且将继续延续.任何单纯希望降低储蓄率的措施是不足取的.当前有效经济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储蓄率的高低,而在于如何把握有效的经济增长.利用好高储蓄率是开拓新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四川物价》2006,(3):28-28
阅读: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央行不久前公布了2005年居民储蓄已超过14万亿元的数字.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尚储蓄的讨论。汇丰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师屈宏斌在京对记表示.中国高储蓄是由财政公共支出严重不足所导致.能否启动消费取决于政府能否扩大财政公共支出。去年我国财政收入将突破3万亿大关.占到GDP的20%左右,其间.  相似文献   

9.
《商》201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伴随着高的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的现象也必须被重视起来。除了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外,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的不断上升也促使国民储蓄率的不断上升。较高的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高的储蓄率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长期高储蓄率的现状,从我国居民个人储蓄、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及政策导向等因素,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高储蓄的成因分析和中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财贸经济》2007,(10):10-16
中国高储蓄的特征事实是居民、政府、企业三部门储蓄率都位于较高水平。传统文献集中于对居民储蓄的分析,而相对忽视了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本文集中对中国政府储蓄进行分析,认为导致政府高储蓄的原因包括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上升以及消费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下降等。导致政府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支出不足的根源在于1994年税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中期展望显示,中国政府储蓄率将在未来5—10年内显著下降,并对财政平衡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大,历史传统文化和医疗、养老、住房、教育产业化等政策的误导以及投资环境发展滞后与投资渠道狭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政府应通过深化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拓宽个人投资渠道;开发消费热点,引导居民合理地安排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促进居民储蓄率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阳先伟 《新财富》2005,(6):18-19
大量外汇占款是中国货币供应扩张的源头,多余的货币供给通过资产性货币需求吸收,带来物价温和上涨和利率下降同时出现的局面。货币扩张更深刻的根源还在于国内储蓄率过高以及由长期顺差引致的币值低估和升值预期,如果国内储蓄率居高不下、弱势美元等情况不同时改变,中国低利率时代将很难结束。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储蓄由居民、企业、政府三大部门储蓄共同构成,通过从1992年至2009年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的测算比较,笔者发现近年来居民部门的储蓄率和储蓄额在我国国家储蓄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企业与政府两部门储蓄率的快速上升成为我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和推动力。本文通过相关图表及数据的比较,在分析了各部门储蓄变化的原因后,为降低我国现有国民储蓄率,从四个方面相应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业研究》2006,(24):104-104
本刊从中国商业联合会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不算过热,但投资确实过热。中国经济面临三个隐忧:第一是投资增长过快,表现为投资增长过快,新上项目太多;第二是银行信贷较松,上半年已贷出2.3万亿元,基本达到全年信贷目标;第三是外贸顺差迅速增大。成思危认为,投资过热和储蓄率高有一定关系。而金融和经济如何更好地配合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程姝莎莎 《商》2012,(20):107-107
中国是储蓄率大国,2009年我国的储蓄率曾一度位居全球第一,人均储蓄超过一万元。但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如何究竟是什么,又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我们又是否了解呢?本文根据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汤健 《北方经贸》2010,(10):106-109
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221503亿元。长期以来,广大居民的高储蓄率为银行提供了充裕的信贷资金,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断攀升的存款余额这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的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社会需求的脆弱性——居民个人消费比重很低会导致增长潜力减弱;储蓄结构的高收敛性——财富分布不均会导致社会和谐度降低;社会资金的高储蓄性还会增大社会融资成本。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三方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应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8.
王瑜鑫 《中国市场》2014,(16):36-39
我国的高储蓄率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经济问题。本文收集了1985—2011年中国人口结构和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相关数据,采用VAR模型的经济计量方法,结合现实情况和模型的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是使我国保持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的建议,从而使用于储蓄的大量资金转用于投资,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     
24个月 过去10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实现加速度增长,分别于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10万亿元、20万亿元、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大关。特别是最近5年来居民储蓄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已较2008年8月的20万亿元规模翻了一番还多。与之相伴的,是其间持续了24个月的负利率现象。  相似文献   

20.
2002年至今的7年间,中国普通家庭存款就从6.4万亿元上升到25万亿元,民间财富的增长,是党改革开放政策主导下生产力解放的成果之一,而储蓄率的逐年增高,一方面是对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回应,另一方面,财富的分散化、沙粒化致其自身在市场经济中未能有合适的流转、增值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