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之难,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政府、企业各方面都在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在海外上市融资、在国内“借壳上市”融资,似乎都成了可行之路。本针对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融资所面临的利弊和在国内“借壳上市”的遭遇,提出自己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潘洁 《时代经贸》2007,5(10X):182-184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中小企业极强的融资需求,在国内难于进行证券市场融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3.
王晓博 《时代经贸》2007,5(12Z):176-177
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机会逐渐增多,风险也越来越大。在此时刻,无论以哪种方式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足的资本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国内资金毕竟有限,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倾向选择海外融资。现今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有两种很流行的方式:反向收购和特别并购上市。本文将详细说明二者的操作流程及优劣比较。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国内融资困难,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中小民营企业掀起了一股在海外上市的热潮;“某某公司成功在海外股票市场挂牌”的消息也不时见诸报端。然而据调查,海外上市虽然可以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陷阱与圈套,急需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中小企业极强的融资需求,在国内难于进行证券市场融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6.
刘晓峰 《经济论坛》2006,(14):80-81
当中国由市场经济进入到资本经济时期以后,企业的融资手段将更多地取决于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资本市场格局,加上国内股市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低迷状况,使得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在境内通过上市来进行融资变得非常困难,而海外市场相对成熟。民营企业是否到海外上市,取决于以下条件:企业是否急需资金及取得上市地位;企业是否需要外汇资金;企业是否有意拓展外汇市场;是否有意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加盟;公司是否增长快速需要不断从二级市场配股集资;是否希望尽快实施股权计划以吸引人才;是否有意引进…  相似文献   

7.
500家中国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在早期资本匮乏的年代,海外上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完成了低成本融资.提高了竞争力。同时这种“曲线救国”的融资方式也完善了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海外上市热给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的不和谐因素开始逐步暴露。而其间所反映的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也日渐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曾在业界掀起激辩的海外上市问题也从简单的价值判断走向更具理性的路径思考中来。  相似文献   

8.
马煜婷 《经济》2011,(6):40-42
上市心切、渴望走出去的中国公司,要掂量好海外上市的利与弊、得与失,才能在融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金额都在逐年递增,上市地点的选择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浪潮和经济周期的起伏,当初第一批海外淘金的企业如今有的破茧成蝶,有的狼狈退市,也有的苦苦挣扎在去与留的边缘。  相似文献   

9.
王朋  程雪 《经济论坛》1996,(12):8-9
“买壳上市”异想天开吗?王朋程雪“买壳上市”是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一种新途径。笔者在阐述其涵义、积极作用后提出几点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并勾勒出“买壳上市”的运作全过程,供有关人士参考。“中策现象”留给国人的思考是深刻的。我们的企业被外商...  相似文献   

10.
吴亮  赵守国 《生产力研究》2012,(4):171-172,220
由股权融资偏好引起了国内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序悖论已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的主要观点,但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是否仍遵循该悖论尚处于空白领域。文章通过研究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融资优序,分析其遵守融资优序悖论的原因,并通过对其融资优序的反思提出优化国内融资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定筹资决策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对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企业筹资结构来说,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短期融资结构。近几年,国内上市企业短期融资结构变化很大,这跟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关。主要借助对国内上市企业短期融资结构的改变情况,以企业规模与产权性质为基础,对短期融资结构变化趋势和偏好及其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旨在促进中国上市企业融资结构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银企和政企关系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上市企业表现出明显的融资约束问题。银企关系和政企关系都可以缓解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2)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整体上要低于非国有企业。银企关系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融资约束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缓解程度不一致,它对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程度要低于非国有企业;政企关系可以降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但较不能显著降低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一、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在政策上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行落后的金融体制下,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这就使海外融资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将对中国企业融资现状及海外融资前景进行分析,说明海外融资的必要性及优势,并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势头越来越猛。尽管海外上市确实存在着种种好处,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于风险我们还得冷静分析。现代企业财务理论早已指出,在内部留存利润、负债、发行股票三条融资渠道中,发行股票的融资成本是最高的。即从理论上说,通过上市进行外部股权融资并不是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最优选择。不仅如此,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还面临着海内外市场差异造成的各种实际风险。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一定要仔细分析自己有没有驾驭这些风险的能力,否则海外上市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发展契机,反而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在从海外资本市场获取巨额资本满载而归的同时,也为各大海外资本市场创造了神话,书写了辉煌。在这个美丽的光环笼罩下,不少中国企业以为赴海外上市简单得如同提款机上取钱,殊不知,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上市,更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上市。海外上市的美丽诱惑近在眼前,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7.
海外上市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可谓是饱蘸浓彩的一笔。首先是2000年4月,被誉为“国企旗舰”的中国石油艰难出海,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6月21、22日,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及香港成功上市,共融资64.31亿美元,创下中国公司海外融资数额的纪录;2000年10月19日,中国石化在香港、伦敦、纽约成功上市,融募资金34.6亿美元;2000年10月底,中国移动在继去年收购三省移动资产后更为大手笔地收购,将国内包括京、津、沪在内7省市的移动业务尽数收其麾下,总收购价值328.4亿美元,筹集资金75.5亿美元,如此筹资规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罕有其匹。中石油、联通、中石化、中移动的连番上市,共筹集资金200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利用世界资源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我国企业能否走出国门,并购融资是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我国企业采取的并购融资方式比较单一.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方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经济纵横》2006,(10):29-32
海外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一条可行之路,但上市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融资的成败。本文通过对美国NASDAQ、新加坡证券市场、香港证券市场的对比分析,得出最合适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上市地点。  相似文献   

20.
出口应收款项离岸证券化融资具有不同于国际银行信贷、海外上市和发行海外债券等传统海外融资工具的独特魅力。它的主要特点在于 :它的发展与融资发起人所在国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状况基本分离和它的运用与融资企业的规模 ,信用等级 ,产业领域和产品类别基本分离。本文最后论述了这种新型海外工具对我国的有用性、在我国的可行性和有关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