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为了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更好地支持地区"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银监会批准社会资本设立村镇银行.但当前县域资金通过村镇银行存放同业操作输送到县域外或其他省份,大量可贷资金脱离县域实体经济,使原本就"失血"的县域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县域银行的资金外流问题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擎肘.通过对榆树市融兴村镇银行的深入调查,调研组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近3年来,小额贷款公司作为现有中小金融机构的必要补充,对我区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和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得到蓬勃发展。2009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提出了具体的条件和要求,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改制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后,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各地对其成立亦有不少呼声。本文从欠发达地区影响村镇银行设立的内外因素入手,分析了村镇银行设立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是否能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的问题。本文将2010-2016年村镇银行设立数据与1020家县域农信法人机构数据进行匹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和渐进性双重差分方法,对因果效应和中介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设立村镇银行能够激励农信机构提高涉农贷款比重,表明村镇银行产生了"鲶鱼效应",此时农信机构倾向于采取"掐尖"的策略,导致涉农企业与组织的信贷可得性提升,而普通农户未从中获益;第二,设立村镇银行会增强县域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进而提高农信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的意愿;第三,村镇银行自身网点数量的增加会放大其带来的"鲶鱼效应",并且村镇银行对农信机构支农行为的影响不受县域内其他银行网点增设的干扰;第四,尽管在不同市场势力的农信机构之间,设立村镇银行对其支农行为的激励作用没有显著差异,但这一激励作用在农信社和农商行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即在村镇银行的"鲶鱼效应"下,农商行更倾向于提高涉农经济组织贷款率,农信社更倾向于提高农户贷款率。本研究为村镇银行的"鲶鱼效应"提供了实证支撑,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的实践经验对"市场势力假说"和"信息假说"等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农村企业、农户贷款难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2006年底,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为解决县域农村贷款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政策空间。本课题从绵阳北川富民村镇银行发展演变的轨迹入手,通过比较村镇银行这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异同,并借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历史教训,探讨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其经营战略的选择,提出了规范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主要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村镇银行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其设立与推广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福建省周宁县为视角,通过调查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成立村镇银行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村镇银行是我国在参考和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它的设立能够缓解“三农”发展所需资金短缺的问题,极大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不可否认,村镇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必须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控制风险,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加大...  相似文献   

8.
陈真 《时代金融》2014,(12):89+93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成果,对于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到了重要作用,在其成立之初就承担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职能。村镇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也不是《商业银行法》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是承担一定政策职能的特殊社区性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应当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范围内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方向决定着县域经济增长的方式与质量。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银行资金不断流失,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以敖汉旗为例,对县域银行资金流出渠道、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农行陕西延安分行对此进行了大胆创新,大力支持县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县域城市基础设施、县域中小企业、代理新农保、设立村镇银行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村镇银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出现,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和服务"三农"的空白,对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发展与壮大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和克服挑战,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贵州省成立的四家村镇银行为例,从政策、经营环境、自身建设、资金运用等视角,对制约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就如何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省份,系统性分析了贵州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并分析由于缺乏政策支持、网点分布不均、农户贷款难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资金筹集难等方面原因,提出相应调整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以有利于完善我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省份,系统性分析了贵州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并分析由于缺乏政策支持、网点分布不均、农户贷款难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资金筹集难等方面原因,提出相应调整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以有利于完善我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及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跨地域设立机构并可发起与控股设立村镇银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小商业银行要快速扩大市场业务份额,主要有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两种途径。就外延发展而言,有两种方式:一是跨区域设置分支行;二是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拓展县域市场。  相似文献   

15.
马冰玉 《时代金融》2014,(29):211-212
<正>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村镇银行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县域村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等问题,在当地老百姓与县域已有金融机构建立了较强依赖性的客户关系背景下,村镇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村镇银行自身受发起行管控,管理体制与当地实际情况融合性不足,法人机构优势难以超越农村信用社,难以在支农支小上发挥立足县域支持农  相似文献   

16.
村镇银行从诞生之日起,便烙上了服务小微、支持县域经济的印记。2012年,上海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金融服务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相继在山东、湖南、云南、北京、深圳等地批量设立35家村镇银行。作为其中之一的醴陵沪农商村镇银行(以下简称醴陵村行),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和监管部门的要求,牢固树立"小微三农"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县域支柱产业(烟花鞭炮),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  相似文献   

17.
《金融电子化》2013,(8):66-68
近年来村镇银行以其机制灵活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快速发展,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3年4月底,山东辖内17地市已有村镇银行58家。为深入了解村镇银行核心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加强村镇银行信息技术管理,我分行开展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村镇银行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县域村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等问题,在当地老百姓与县域已有金融机构建立了较强依赖性的客户关系背景下,村镇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村镇银行自身受发起行管控,管理体制与当地实际情况融合性不足,法人机构优势难以超越农村信用社,难以在支农支小上发挥立足县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8年底,我国村镇银行已经开办91家,放贷40多亿元。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银监会也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村镇银行建设,全国有条件的县(市)都可以设立一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即将在全国范围推广,笔者就村镇银行信息化网络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村镇银行的设立.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地区微小金融机构的空白,从而为更多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创业,因此村镇银行的设立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市场运行行为,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村镇银行市场行为的完善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