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傅群 《经济研究导刊》2014,(8):265-266,272
低碳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低于普通建筑,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建筑是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对能源要求的具体化体现,各国对绿色建筑已有成熟的评价标准。低碳建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全寿命期周期法和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在不同阶段低碳建筑的评价内容,并对低碳建筑标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船舶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了船舶设计、建造、航行、报废四个阶段与绿色船舶的关系及其污染源,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绿色船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某货船进行实证分析.绿色船舶评价针对船舶各个阶段的污染物排放,将船舶进行了一体化考虑.  相似文献   

3.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大举措,文章以绿色农产品为中心,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即规划设计阶段、生产加工阶段、储藏流通阶段和生态环境管控阶段,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成本增量的内涵及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农业绿色发展成本增量具有的复杂性、系统性、灰色性和递减性等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即质量定位、技术措施、生态本底和利益主体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全生命周期方法,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农业绿色发展成本增量的组成进行全过程识别和量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成本增量的阶段控制和管理,为农业绿色发展成本共担机制提供了技术依据,推动我国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毛涛  刘路 《环境经济》2020,(3):66-71
绿色供应链管理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入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工作中,依托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关系,以核心企业为支点,通过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采购等工作,推动链上企业持续提升环境绩效,进而扩大绿色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5.
孔军  赵雷 《经济师》2003,(4):246-247
在分析探讨住宅经济性能指标体系的前提下 ,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的经济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此方法对住宅经济性能可作出客观评价 ,作为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绿色设计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制造模式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设计是其关键技术。相比于传统设计,绿色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论述了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的绿色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法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对样本矩阵进行了设计;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绿色设计的绩效进行了系统评价。为产品的绿色设计提供了一种形式化的、科学化的决策依据。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强,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项目的成本构成,并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高速公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不同,收集方式也不同.本文在成本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融合,重新构建了高速公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公式.本文的研究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监控提供了更加可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观分析绿色设计过程,研究和构建系统化的绿色设计方法体系。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造物三者关系的系统思考入手,围绕"企业—产品—消费者"这一有机整体和三者之间的绿色价值关联性和系统逻辑,分析提出企业绿色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消费过程等不同层面的绿色设计方法,构建系统性的绿色设计方法体系。绿色设计的系统性方法不仅面向单一的生产或消费过程,更为设计师提供系统视角下分析、认知绿色设计问题的可行方法,减少整个系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贯穿了评价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评价,该方法在工业生产过程应用较为成熟,而针对农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较少,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将生命周期评价引入农业生产领域,结合国外农业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概括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为我国开展农业生命周期评价,提高农业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美丽中国建设要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逐渐展开,其中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设计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来说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包装设计致力于实现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化,尽量选用清洁生产机制生产出包装材料。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包装设计试图在包装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包装设计基于包装产品的全生命过程的测量与优化而逐步实现绿色化进程。基于技术与原则的绿色包装设计立足于技术标准与原则设立,进而在现实层面贯彻绿色理念。基于美学原理的绿色包装设计整合美学理念于绿色包装之中,为美丽中国增加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生态住宅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基于Internet平台的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案。系统根据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的业务流程,设置对外信息发布子系统、住宅小区环境评价业务管理子系统、参评项目电子文件制作子系统三个模块。系统可实现远程客户端参评资料上传或在线填写;评审专家远程登录系统,对已建成或规划中的住宅小区总体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化的评价;系统克服了传统单机评价系统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带来如城市内涝等诸多环境问题,使得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热点。城市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 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住区居民重要的景观游憩场地,也是海 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海绵体,是兼具径流绩效和景观绩效 等综合绩效的复合设施。如何让雨水设施在发挥径流绩效的同 时兼具满足居民需求的景观绩效,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难点和热 点。居民喜好度的研究是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优化提升 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联合分析法,遴选雨水收集、雨水转 输和雨水调蓄3个环节的源头减排雨水设施,模拟江南住区中 心绿地雨水设施场景收集居民评价,进行不同居民群体的设 施喜好度效用值相关性统计和住区绿地不同类型雨水设施效 用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并通过走访、文献查阅解析所得数 据,为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提升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 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园绿地供给的公平 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居住小区为研 究单元,从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4个维度衡量不同价格 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公平性。采用高德互联网地图分析 步行、公共交通2种方式下研究范围内4 663个居住小区的 公园供给的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状况;非参数秩和检验 判别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级别 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未发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低级别居住小 区在可达性、数量、总面积上占优势,人均公园面积低于高级 别居住小区,各级别居住小区在高质量公园的使用机会上没有 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定量评价方法,可为城市 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健康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解武汉市居民对住区绿地景观与公共健康关系的认识、疫情前后住区绿地使用变化,以及对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建设的建议,2020年7—8月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上述问题的调研。筛选武汉市2020年2月居家隔离期间15个首批“高风险”小区作为样本,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观察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1)疫情前后,针对居民使用住区绿地的“频率”和“时长”,选择“增加”与“减少”的人数相当,与“无变化”人数比例近3:3:4;2)超半数居民解封后在住区绿地停留15min以上;3)住区绿地健康景观提升主要依托“绿地植物应用”和“健身设施及场所建设”;4)居民相对更喜欢开花的园林植物,并表现出了较明确的关于植物颜色、香型等的偏好。建议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应“关注住区弱势群体”需求,增加居民“全健康”效益,鼓励公众参与。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住区绿地健康效益有待全社会的关注和智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倡导下,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成为城市住区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住宅小区评价体系并结合政府相关规定构建了生态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可拓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实例的应用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为生态住宅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着多种类型的调节和支持服务。以武汉市域范围内的蓝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和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综合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计算了1987—2015年间,武汉市中心建成区,都市发展区和城市远郊区3个研究区域水文调节、水质净化、固碳释氧、空气净化、噪声降低、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7项调节和支持服务的量化收益和货币价值。最后对蓝绿基础设施的调节和支持服务在价值总量、单位效能、供需平衡、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方面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住区规划的理论研究从物质功能主导转为人居环境和社区情感,对社会、文化、心理等的"深生态"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分析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还应具有独特、丰富的人文生态,凸显人文内涵是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的必要前提。同时,文章以人文生态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了人文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和东  刘权 《技术经济》2021,40(1):99-106
本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系统内的主体关系及优势,基于Lotka-Voherra模型分析生态系统内主体间关系的演化效应,构建熵变模型分析系统与外部环境演化的协同机制.结果 表明:①主体间关系为适度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演化时,系统群体与个体均衡产出较大;主体间关系为寄生共生演化时,系统群体与个体均衡产出较小;(参当边际协同熵等于边际协同负熵时,生态系统协同效率最大;系统持续稳定发展条件是:主体动态学习并从外部引入负熵流,抑制系统内部协同熵增;③主体间的能力匹配是提高系统绩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Many discussions of school finance policy fail to consider how households respond to policies that change the attractiveness of different residential locations. We develop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workplace choice, residential choice, and political choice of tax and expenditure levels. Importantly, we consider multiple workplaces, a fundamental feature of today's metropolitan landscape. This basic model permits investigating how accessibility and public goods interact in a metropolitan area. Th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wo conventional policy initiatives: school district consolidation and district power equalization. The surprising conclusion is that school quality and welfare can fall for all families when these restrictions on choice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20.
在对实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鉴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主城及郊区等层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文章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对南京市主城区及郊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有:主城和郊区住宅板块在区位价值、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年代、建筑面积等指标上都有差异存在,显示出主城与郊区居住板块之间在发展方式、成长规律、表现形式上的差异。随着居住郊区化和新城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化,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表现出新的特征。文章选取我国副省级城市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我国住房转型期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律及结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