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针对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历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商业银行应该依托上海票交所的系列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基于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是指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系统,以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特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按承兑人的不同,电子商业汇票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属于银行信用,风险较小,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则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由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朱丹商业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按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它集支付、信用、...  相似文献   

3.
薛莹  张鑫 《中国金融电脑》2004,(1):71-73,76
商业汇票是一种常见的支付结算工具。商业汇票通常是由企业签发出票,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银行承兑汇票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在银行开有账户)签发的,并由开户银行承兑付款的票据,付款人为企业开户银行;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付款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签发并承兑付款,也可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付款的票据,付款人为承兑人。商业汇票除具有支付结算功能外,还具有流通手段、进行质押融资、充当信用工具等功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商业汇票因其方便、高效、安全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商品流通、劳务、技术服务等交易活动及…  相似文献   

4.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我国应收票据分为两种: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收票据按是否计息分为带息的商业汇票和不带息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其实质是一种短期债权,在会计准则中被视为短期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5.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涉及到利息的计算,相对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要复杂一些,而且利息的处理从持有、转让、贴现有不同的方式,需要财务人员结合职业判断做出合理选择,本文从带息应收票据的取得、持有、转让、贴现等几种业务的核算与其职业判断的应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商业承兑汇票是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商业汇票,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其短期融资和支付手段功能得到了广泛而长期的运用。但是,目前在我国票据市场中,银行承兑汇票仍是“一票独大”,商业承兑汇票作为信用工具和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业汇票是一种远期票据,远期票据的流通是基于付款人的信用,信用要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而对于票据的信用,则关键在于票据关系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也就是票据当事人的信用状态。如何量化评估当事人的信用状况,按照国务院构建信用社会的意见,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支付信用进行了量化的统计监测,这将对企业的支付信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票据法》是上世纪90年代以纸质票据为蓝本起草的,近年来电子票据的使用占比快速攀升,已经成为票据市场的绝对主体。如何将电子票据纳入《票据法》框架并赋予其清晰的法律地位,成为推动我国票据市场规范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相关国际实践值得借鉴。电子票据立法问题的产生票据在各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商业汇票用于国内企业间商业支付;在美国,支票使用历史悠久且非常普遍;在英国和日本,银行承兑汇票在历史上曾广泛用于国际贸易,本票则主要用于国内的信用支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s)是商业汇票的一种,商业汇票是指交易的付款方以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以无条件委托付款为基本内容,按法律规定签发给收款方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划分为企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业汇票不仅具有纸质票据的所有功能,而且具有使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易资金在途时间短,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高等特点.为推进国内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支持企业便利支付和融资,支持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正式推出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本文就基层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状况及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制约业务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票据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或个人签发的体现债权人与债务人信用关系的书面债据,可以转让,作为支付和流通手段;也可通过贴现和再贴现,成为融资工具。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主要是包含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内的商业汇票市场。江西省(以下简称我省)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大体与全国同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82年至1994年是票据推广使用阶段;1995年至1999年9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业汇票的未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组织开发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经过各方近两年来的共同努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于10月28日开通运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也陆续颁布实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电子商业汇票提供了集中登记托管和转让流通平台,将对未来我国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支付结算、短期融资、票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贺丹丹 《会计师》2012,(9):23-24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涉及到利息的计算,相对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要复杂一些,而且利息的处理从持有、转让、贴现有不同的方式,需要财务人员结合职业判断做出合理选择,本文从带息应收票据的取得、持有、转让、贴现等几种业务的核算与其职业判断的应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商业汇票背书转让是指在商业汇票到期以前,持票人可以根据购买的需要,经过背书而将商业汇票转让给销货方;销货方收到票据后可根据需要再作转让;最后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委托银行办理托收。企业背书转让的商业汇票有两种:一种是银行承兑汇票,一种是商业承兑汇票。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称票据,是指企事业法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付款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融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票据业务主要是指其出票、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和回购业务,其中票据贴现业务作为货币票据市场中最活跃的投资品种,已经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一些金融机构更是各显其能,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某银行办理业务时,看到有关电子商业汇票的宣传资料,想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广东省郭鑫)专家:去年年底,央行总行在全国建立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今年各家商业银行也开始纷纷推出电子商业汇票产品。电子商业汇票是纸质商业汇票的继承和发展,其所体现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与纸质商业汇票没有不同,它是出票人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  相似文献   

17.
程传灵 《会计师》2012,(17):23-24
<正>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涉及到利息的计算,相对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要复杂一些,而且利息的处理从持有、转让、贴现有不同的方式,需要财务人员结合职业判断做出合理选择,本文从带息应收票据的取得、持有、转让、贴现等几种业务的核算与其职业判断的应用进行解析。一、带息应收票据的取得企业收到带息应收票据,应按应收票据的面值入账,因为我国的商业汇票的期限较短,若采用现值入账,计算、摊销工  相似文献   

18.
崔琳 《云南金融》2012,(7Z):44-45
<正>电子商业汇票顾名思义,最主要的特征是商业汇票的电子化与无纸化,出票、流转、兑付等均以电子化方式进行,没有实物形式的商业汇票。具体是指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与纸质票据相比,电子商业汇票实现了以数据电文取代纸质凭据,以电子签章取代实体签章,其签发、流转、存储、结清全部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极大降低了纸质票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便利企业支付和融资行为,支持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经过一年的运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在提高支付服务水平和支付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据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调查:受业务实现模式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广,对于提高支付结算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票据风险具有积极作用,自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以来,湖南省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是,电子商业汇票推广仍面临票据流通性受限、系统操作复杂、银企双方业务办理主动性不强等突出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从建立健全配套措施、着力加强系统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深化票据业务创新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推动我省电票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