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建海 《环球财经》2008,(10):86-86
可口可乐日前宣布,将以24亿美元的现金收购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的报价,高出汇源停牌前股价近2倍。目前看来,能阻止可口可乐并购的,一是由商务部主导的反垄断审查,二是由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共同负责的国家安全审查。  相似文献   

2.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作为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案例。整个审查过程暴露出《反垄断法》自身的缺陷及实施中的不足。正是由于这些不足,直接导致中国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可能导致妨碍竞争的“三个标准”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3.
《沪港经济》2008,(10):9-9
汇源果汁被美国可口可乐并购的消息引起海内外关注,汇源董事长兼总裁朱新礼向媒体宣称,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朱新礼认为,汇源与可口可乐的接触由来已久,但过去是竞争对手,现在成了合作伙伴。据悉,汇源果汁为目前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文章主要从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和价值低估理论三方面分析了可口可乐收购行为,同时运用Stackelberg模型对外资并购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最后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分析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口可乐宣布并购汇源果汁,再次触动业界对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神经. 9月3日,已在香港上市的汇源集团发布公告,美国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子公司拟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集团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如果此项并购成功,可口可乐在中国饮料市场的份额将超越法国达能,雄居第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务部3月18日正式宣布,根据《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商务部公开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  相似文献   

7.
吴勇毅 《新财经》2010,(10):81-83
一年多前,可口可乐欲并购汇源,无奈商务部不批。为此,汇源很落寞。一年后,汇源又浮出了水面。达能将手中所持汇源股份卖给了赛富。对于赛富的入股,朱新礼表示了“由衷的欢迎”。一切看起来都很美.  相似文献   

8.
9月3日,已在香港上市的汇源集团发布公告,美国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子公司拟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集团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如果此项并购成功,可口可乐在中国饮料市场的份额将超越法国达能,雄居第一。  相似文献   

9.
事件回放 9月6日,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朱新礼首次面见北京部分媒体称,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并购是汇源最大的一笔"招商引资".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3日,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公布,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总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若交易完成,汇源果汁将撤销上市地位。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涉及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相似文献   

11.
3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下称可口可乐)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汇源公司)的申请。这是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商务部审查通过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例。 从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公司以来,这场并购案引起官方、媒体、公众的普遍关注。随着并购案的结束,接下来各方将有何举措?  相似文献   

12.
交易即合理     
前不久,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公布,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总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涉及金额最大的并购案。这一事件轰动全国,成为一时间人们最为关注的财经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结合曾经在中国日化行业叱诧风云的"活力28"进行分析.汇源与活力28均为中国较为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它们的并购性质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然而知名品牌在与外资企业并购后足以造成国内市场的垄断,这对中国中小企业民族品牌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在2009年3月商务部针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并购案中否定的原因是出于对市场竞争的公平角度考虑,然而这却在后果上起到了保护民族品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梅新育 《西部论丛》2008,(10):22-24
可口可乐拟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01886.HK)100%股权,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并购金额的最高纪录,也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起并购交易呢?  相似文献   

15.
乐百氏、中华、美加净、大宝……一个又一个伴随我们成长的民族品牌在落入外资企业手中后变得默默无闻,如今,可口可乐收购民族支柱企业汇源果汁,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外资并购热潮的忧虑。随着可口可乐一声“收购”,一个行业的重新洗牌就将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6.
一周公司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23):25-25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传闻再起 日前,《金融时报》报道称,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穆泰康近日当选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穆泰康可能会以此身份游说中国商务部,重拾收购汇源果汁的交易。在这之前,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也曾报道称,可口可乐正与汇源果汁商讨,可能包括购入汇源所属资产的少数股权。另有媒体报道称,  相似文献   

17.
汇源发展问题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源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果汁饮料生产企业,旗下的汇源果汁产品不论在销量还是知名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2008年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汇源的发展情况也更多的引起我们的关注。文章利用SWOT分析工具,综合分析汇源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通过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得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从而更好的发展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一周公司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23):25-25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传闻再起 日前,《金融时报》报道称,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穆泰康近日当选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穆泰康可能会以此身份游说中国商务部,重拾收购汇源果汁的交易。在这之前,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也曾报道称,可口可乐正与汇源果汁商讨,可能包括购入汇源所属资产的少数股权。另有媒体报道称,  相似文献   

19.
这次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价合每股12港元,比汇源被报收购之前的二级市场价格高出近两倍,这是不是意味着包括港股在内的整个中国概念股经过2008年的大跌之后已经被严重低估了呢?抛开资本市场的泡沫不说,只是从企业定价来看,汇源尽管是号称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第一品牌,但是并没有构筑起非常强的行业壁垒,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前景已经趋于暗淡,所以在可口可乐报出12港元的收购价之后,一些投行从金融定价的角度认为报价过高,  相似文献   

20.
这次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价合每股12港元,比汇源被报收购之前的二级市场价格高出近两倍,这是不是意味着包括港股在内的整个中国概念股经过2008年的大跌之后已经被严重低估了呢?抛开资本市场的泡沫不说,只是从企业定价来看,汇源尽管是号称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第一品牌,但是并没有构筑起非常强的行业壁垒,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前景已经趋于暗淡,所以在可口可乐报出12港元的收购价之后,一些投行从金融定价的角度认为报价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