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村道路客运公司化经营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运经营权以承包、挂靠、融资式挂靠(实质是假融资)和租赁经营等违规形式发生的转让,直接导致农村道路客运主体多而分散、规模小,运输组织程度低,无序竞争,安全隐患突出,事故频发,服务质量低劣,企业信誉下降,消费者权益受损,是造成农村道路客运企业“多、小、散、乱、弱”现状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加快道路客运公司化经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在道路客运经营中逐步形成的单车承包、挂靠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道路客运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经  相似文献   

3.
人、车、路、环境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四大要素,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对客运企业来说,做好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湖南省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及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经验,从驾驶员聘用、安全教育培训、行车动态监管、安全考核奖惩等环节,探讨完善企业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道路客运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承包、挂靠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道路客运发展的需要,其主要问题表现为:经营主体多而分散,严重制约着道路客运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和车辆经营者对经营权的归属理解不一,引发客运纠纷:经营不规范,市场管理难度大,服务质量低劣,社会满意度低;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车辆带病运行多,  相似文献   

5.
道路客运企业经营结构调整的基本路径是对历史形成的客运单车承包经营进行集约化改造,改造的目标是以规范的公司化经营取代粗放的单车承包经营,从而提高客运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并为客运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根本机制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凡是客运集约化改造力度大、公司化经营客车比例高的客运企业,不仅实现了企业与原承包业户的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6.
公路客运挂靠是客运企业经营方式变革的产物,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路客运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进步、道路条件改善和人们出行需求的变化,客运挂靠的弊端日益显现。2003年交通部提出全面清理整顿客运挂靠经营,要求在2007年底前对所有客运线路挂靠的车辆清理完毕。限期临近,清理整顿客运挂靠成为政府部门和运输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挂靠经营究竟走向何方?这是目前各方面都在思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国有客运企业在改革内部管理的同时,不断探索新出路,单车从风险抵押承包到租赁、转让承包及社会车辆挂靠承包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无疑为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  相似文献   

8.
一、客车挂靠经营的基本特性 客车挂靠经营是全同道路客运市场经营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客车挂靠经营是指客运企业出租客运班线经营权,由车主自行出资购车经营,并收取管理费的方式。挂靠经营具有以下特征:在车辆产权关系上,挂靠车辆的全部或部分产权属于挂靠车主所有,但车辆有关证照登记仍为运输企业;在客运线路经营权所有关系上,挂靠车辆的客运线路经营权大多为运输企业所有;在司乘人员与运输企业的劳动关系上,企业没有依照《劳动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司乘人员不享受《劳动法》赋予职工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目前,客车挂靠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挂靠在乡镇街道单位。由个体客运户自购客车,申请获得客运线路经营权,与乡镇或街道单位协商后挂靠其名下,以其名义经营,这是客运市场放开后依靠社会力量发展客运的一种形式。二是挂靠在国有运输企业。有些国企将车辆产权出售给职工,职工以国有运输企业名义继续从事客运,也有一部分是社会人员自购客车挂靠在国有运输企业,缴纳定额管理费或线路使用费。三是挂靠在一些无客运经营资质的车行、公司,车主向挂靠企业缴纳挂靠管理费。以甘肃武威市为例,全市三县一区共有营运客车858辆、经营业户682户、营运线路883条,车辆产权全部为经营者个人所有。其中挂靠在市、县(市)运输公司经营的车辆有335辆,经营运输公司的客运线路79条,每辆客车每月向运输公司缴纳管理费200元—400元不等;挂靠在乡镇或街道单位的车辆有411辆,多数经营市内或县(区)内短途客运线路,共占用营运线路137条,挂靠单位基本上没有向车主收取费用;挂靠在市县(内)车行等企业的车辆112辆,占用客运线路110条,每辆客车每月向挂靠企业缴纳管理费30元—150元不等。除乡镇街道挂靠单位对挂靠客车不收费不管理外,其他挂靠企业均重收费轻管理,甚至只收费不管理。这些车辆大多“单打一”经营,对市场缺乏风险意识,既无力承担重大交通事故的损失,又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公路客运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挂靠车辆对客运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挂靠车的弊病愈益显现:经营管理难度大,服务质量差,安全隐患多。客运市场集约化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促使客运企业走向集约化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今年年初,交通部提出,要用3~5年的时间,对挂靠车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最终达到所有客运线路挂靠车辆清理完毕,客运车辆基本实现集约化经营。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交流交往日益扩大,出行及…  相似文献   

11.
由承包人出资购买车辆,并以客运企业的名义到车管部门登记,而后在承包客运企业的班线上路运营。承包期间,承包人按时向客运企业交纳一定的班线承包金,或称管理费、租赁金、班线费等,剩余部分的收益归承包人享有。有人把这种经营方式称之为挂靠经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道路运输业中,挂靠经营是指车辆所有人将车辆注册在企业名下从事经营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挂靠经营的弊端日益暴露。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美国道路运输市场的两种主要运营模式,希望能为解决我国道路运输车辆挂靠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道路客运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共有营运客车28910辆,二级客运企业20家,三级客运企业30家,年完成客运量6.21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71.1亿人公里,公路客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达到95.54%。实施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后,企业的经营结构和市场组织化程度并没有出现很大改观,仍是主要以承包和“挂靠”的方式组织运输生产,旅客运输的集约化程度较低,服务质量差,运输市场秩序难以进一步规范。如何实现道路客运公司化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有待深入探讨。一、实施道路客运“公车公营”的必要性“公车公营”(即“公司化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渭南市将清理道路客运企业挂靠经营行为作为深化改革、调整企业产权结构的突破口,加快推进集约化、公司化经营步伐。特别是白水县“三农快客”的试点成功,为渭南市农村客运向纵深发展,扩大道路客运覆盖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15日,在山西省临县道路客运安全动员大会上,李林、韩旭平等十名客运车驾驶员从县委、县政府领导手中接过“2002年度优秀驾驶员荣誉证书”。第二天,他们驾驶的“红旗客运车”就活跃在临县至太原的长途客运线上,立即成了乘客争相乘坐的目标,这些车的车主和驾驶员收入大增。 临县是山西省的汽车客运大  相似文献   

16.
据2001年统计,南通市有客运经营业户759户,平均每户3.5辆车。营运客车中,大型客车占8.7%,中型客车占28.5%,小型客车占62.8%。大型客运企业大多采用挂靠、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90%以上的乡镇客运站已倒闭。从2002年开始,南通市开展“线路公司化,车辆新型化: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2006年以抓好产权和经营权的统一为重点,根据省际、市际、县际客运线路的不同情况,因线制宜,全面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长途客运经营企业实行承包、租赁、挂靠、买断等个体化经营方式,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客运企业,几乎全部是挂靠车辆,企业实际上是一个空壳。很多车主受利益驱使,设法多拉客人,他们在家中或租赁临街门店挂上自制的站牌,开设家庭车站、站牌上注明起止站、途经主要城市、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原因,道路客运大多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导致企业管理难以到位、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安全、稳定隐患极为突出。为扭转这一局面,道路客运企业应该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经营,但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道路客运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的因素,道路客运市场亟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明令禁止挂靠经营的前提下,归位车辆产权和客运经营权,推行公司化经营,不但能适应道路客运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而且更能满足农村旅客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需求,从而成为农村道路客运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们在试行多种内部经营责任制的实践中,觉得汽车客运企业以组合承包经营责任制(以下简称组合承包)较为理想。这一形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并克服了屡禁不止的行业不正之风。 一、组合承包的做法 组合承包就是以两辆客车配备三个驾驶员、三个随车售票员,我们称之二车六人制。并且定人、定车、定线路、定班次。这样改变了以往驾驶员、售票员在营运线路上轮流的大循环工作程序,克服不关心旅客流向、流时、客观规律的情况。打破了传统的仅靠车站组客形式,发展了站外组客和途中补员,千方百计提高实载率。在分配上彻底打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