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小块平分垄断经营的土地制度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由于农业经营规模普遍太小,生产诸要素得不到最佳的组合,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须的选择。考察各地农业规模经营的实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世界123个国家(地区)的截面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国别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负向关系;单产对农户经营规模的弹性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正,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负。这表明,保持适度的农户经营规模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单产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尤其农地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推动作用更明显。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受自然禀赋和人口数量的影响,农地经营规模不一定越大越好,适合本国国情的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有助于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合作经济的发展是由追求经济利益促发而成,合作的实质也就是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以形成更大的生产力。所以要认识合作经济,就必须抓住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个中心。合作经济发展中生产关系的变化则必须从属于生产力的变化。本文就我国现  相似文献   

4.
这个问题,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有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已过时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要求集中土地扩大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5.
目前正在我国农村中发展起来的专业户,是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而且不断地扩大经营规模,以求得规模经济效益,这是专业户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专业户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其规模是否合理,具有客观的经济界限。这些界限是: 一、必须满足再生产顺利进行的要求 经营规模是否合理,必须看在这一规模之下,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而要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必须满足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农业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农业效率可以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三个指标来反映和测定,它们与土地经营规模的关系并不一致。根据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应该主要选用资本效率来测定农业效率。资本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是正相关关系,为了提高农业效率,有必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7.
农业企业的经营规模,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要素以其一定的方式和特殊功能,彼此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综合体。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同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有效使用联系在一起的。同样性质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  相似文献   

8.
令人忧虑的现状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的变化,农村土地承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土地承包办法在某些方面巳显得不相适应。(1) 耕地承包零星分散,经营规模越来越小。1986年末,四川省户均耕地4.32亩,劳均负担2.15亩,比1982年分别减少0.52亩和0.34亩。由于农户耕地零星分散,造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优化农业经营规模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事,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具备优化经营规模的条件。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优化农业经营规模,是指在一定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土地、劳力、资金、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并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凡事能够走到“师傅”这一步无疑是成功的。那一声亲切的“云和师傅”,就是对云和农民异地开发成绩的充分肯定。“云和师傅”能够成功,首、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体现。生产力系统中既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实体要素,也存在着科学技术、管理、智力资本等非实体性要素。许多开发地有的是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缺的是像“云和师傅”所掌握的娴熟技术和宝贵经验。外地人之所以抢挖“云和师傅”,  相似文献   

11.
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具有地域差异性,因而土地的集中与经营规模也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本文用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的方法,通过南充地区土地集中与经营规模趋势的差异,浅析土地规模的区域性问题.一、土地经营情况的区域态势土地相对集中与经营规馍的程度,是与地理、经济、技术条件和占有土地的多寡密切相关的,即使是在一个相同的地貌类型中,仍然有各自的个性.南充地区属盆中丘陵区,但在其区内,客观上存在着不同区域土地集中与规模的三种态势.  相似文献   

12.
自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土地规模经营以来,土地的经营规模问题倍受青睐.但不少同志并未能正确地把握规模经营的内涵,实践中往往把规模经营与集中耕地等同起来,一提规模经营就在扩大耕地和发展种植业上做文章,致使规模经营的路子越走越窄.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经验表明,规模经营决不是某一生产要素的简单的合并和集中,而是各种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结合、互为作用的结果,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多种规模要素综合发展的过程.故现阶段的规模经营实际上是农业综合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国营农场最优经营规模研究——以海南国营植胶农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场或农户效率与生产规模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的热点,本文以海南省农垦88个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证据,从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等角度考察农场天然橡胶效率与生产规模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南农垦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与橡胶生产规模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胶农场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有其生产规模的最优边界;当前海南农垦国营植胶农场橡胶天然橡胶最优的生产规模是年末面积约为13000~20000亩。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不仅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人才等实体性文化,同时也应包括以道德伦理、公共规则、公共舆论为主体的规范性文化和以价值信仰、宗教信仰为主体的信仰性文化。实体性文化、规范性文化、信仰性文化三者是相互联系、交织作用、不可分割的文化集合体。目前,农村文化的这三个层面分别呈现出衰败的趋势,农村文化重建必须从实体性、规范性、信仰性三个文化层面同时着手,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村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改革的重要过程。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从观念上、行动上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运动规律,在联系全国、全省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寻找调整的“突破口”,以带动整个农村产业体系各层次——各产业配置、生产力各要素组合及其城乡经济网络格局朝着合理化、高效化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客观地说,在农业生产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已经初见端倪。目前农地所有制的基础是家庭承包,经营规模小而且土地碎片化。机械作业容易"窝工",土地改良、统一品种和生产规程、测土施肥等难以开展。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为切入点,通过对浙江省的实地调研,对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关系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生产率评价指标不同则二者的变化规律往往也不同;基于生产率测算的设施农业最佳经营规模远大于生产主体的实际规模和意愿规模,经营户扩大生产规模是有利可图的;设施农业经营的社会最佳规模(基于土地生产率测度)与农户最佳经营规模(基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润率测度)这一矛盾在现实中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这个问题,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有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已过时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要求集中土地扩大经营规模。还有人主张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甚至实行土地私有。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首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由我国国情决定,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除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宏观环境外,土地制度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不同方式促进农地流动和集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农村改革实践,分析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衡量土地经营规模的指标,我认为应该是规模效益的高低。所谓规模效益是指扩大投入规模后所能增加产出的效益,即产出投入比。就土地经营规模而言,产出投入比的具体指标是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投资产出率。三个指标综合反映在产出[产值(产量)]和投入[土地、劳力、投资(资金、技术)]上。土地、劳力、投资三要素同外部条件[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