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贺得建 《发展》2007,(8):89-9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对企业党组织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培养造就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日喀则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志飞 《理论观察》2007,2(4):47-49
政治发展特指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进程和实现程度与结果,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对经济生活以及全部社会生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长期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为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的新时期。胡锦涛同志曾发表讲话将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理念概括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奠定了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时,是立党为公、夺权为民的;掌握政权时,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和国家的公务人员来说,破除"官本位"意识,确立"民本位"观念,实现由"掌权做官"的观念向"执政为民"的观念转变.要实现好这一转变,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而且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55 年来执政的主要经验时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形成的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也是我们党科学执政理念的根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科学执政理念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谭欣 《黑河学刊》2006,(2):64-65
现代政党都必须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切实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这一基本执政理念的转变。为此,必须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突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胡锦涛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赋予群众路线新的内涵;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揭示了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重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夯实了群众路线的社会基础;孕育了"群众路线是民主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的思想,使群众路线获得了制度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极大影响.指出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价值核心、以反腐败为价值导向、其着力点在为民.  相似文献   

12.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反腐倡廉,健全领导干部队伍培养机制,加强党的科技建设,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关键要抓好:增强民主意识,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党要巩固执政基础,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关键要抓好:增强民主意识,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就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办事,而且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切实解决党在作风建设中特别是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为此本文从机制上、制度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宗旨,也是党执政的核心问题。近期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乎到执政为民的实际效果,执政为民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刻领会、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我们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建立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走民主法治之路,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从各项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上保障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一词有多种含义,它不仅仅是指"民主作风"、"民主生活"、"民主精神"或"民主方法",而首要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即国家形态的民主.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发扬民主作风,采取民主工作方法和坚持按民主原则办事,是这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社会主义民主是国家形态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它是人类社会最高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发扬党内民主,是指在全党发扬民主作风、采取民主工作方法和坚持按民主原则办事,由此而带动全社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推动者,因此发扬党内民主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