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商业银行经营不实的主要表现 (一)贷款形态划分随意性较大,银行贷款质量反映失真.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本是一个动态数据,应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划分,但是一些行、处为了完成上级行考核指标,人为划分质量标准,使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反映失真.一是人为扩大正常贷款,减少不良贷款数额;二是在不良贷款中随意调整"一逾两呆"所占比重;三是贷款资产形态调整不及时,如正常贷款和逾期贷款、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数据调整.由于资产形态划分不准直接影响盈亏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状况及表现形式 据调查,目前镇原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不良贷款占比高、乡镇企业贷款占比高、单户贷款占比高,贷款收息率低.截至2001年6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达38.4%,比全区平均占比高出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降低和化解不良贷款,是今年金融系统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降低不良贷款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澄城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发挥信贷扛杆作用,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推广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千方百计降低和化解不良贷款,一举复活了澄城县电厂1129万元的呆滞贷款,收回结欠贷款利息53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银企双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部金融》2005,(6):76
2004年,合阳县马家庄农村信用社针对辖内不良产生的成因,在总结过去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走"放水养鱼"的老路子,向有陈旧贷款64万元的100户农户发放21万元新贷款,支持他们种植棉花,年末除收回21万元新发放贷款外,还收回100户不良贷款85080元,陈欠利息21717元,64万元不良贷款的冰山一角开始融化,得到盘活.  相似文献   

5.
何富华 《西部金融》2005,(11):64-65
2005年,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经营,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大了"清非"力度,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截至8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8229.37万元,较年初减少949.31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1 3%,较年初下降7.07个百分点,其中:逾期贷款767.27万元,较年初下降429.4万元,逾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88%,比年初减少1.67个百分点;双呆贷款7462.1万元,较年初减少520万元,双呆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8.25%,比年初减少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田琪 《西部金融》2003,(9):49-50
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已成为困扰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盘活这部分"沉淀板结"资金,对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发展后劲,将内涵式挖潜与外延式扩张相结合,不断扩大生存空间和市场份额,意义十分重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通过对渭南市大荔县农村信用社依托县、乡两级基层人民政府清收不良贷款的个案分析,试图从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政府行为与法律手段的比较这一视角出发,探寻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盘活贷款存量、优化贷款增量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明降暗增”,处置不良贷款重要而紧迫.直接催收不良贷款一般效果差、费用高而且有损银企关系;通过向债务人适当投放人力、物力、财力,采取措施进行帮助扶持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类措施主要有贷款重组、追加封闭贷款和为债务人牵线搭桥等.  相似文献   

8.
不良贷款按其在报表中反映的形态分为显形不良贷款和隐形不良贷款.所谓显形不良贷款就是在信贷报表中直接反映的不良贷款,而隐形不良贷款是指在信贷报表中反映为正常贷款,但其真实形态为不良贷款.当前,隐形不良贷款数额不断增加,其潜在的风险亦与日俱增,如何削减隐形不良贷款数额,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银行业深受不良贷款问题困扰,构筑切合我国实际的新型的贷款保障体系,将商业银行从沉重的不良贷款负担中解脱出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在对我国贷款保障措施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我国贷款保障措施的缺陷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立贷款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银行经营环境,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九家上市银行近三年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我国银行关注类贷款总量居高不下,不良贷款持续增长的趋势和风险的逐步增大作出了判断。据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对关注类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和对实际工作的总结,根据关注类贷款是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状,提出了转化关注类贷款风险的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化解关注类贷款风险,有效控制不良贷款持续增长,提高信贷经营能力,提供了具有实战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薛玫 《新智慧》2004,(8B):35-35
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1999年开始,我国先后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剥离。在此过程中,以物抵贷收回贷款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以物抵贷,是指商业银行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法以货币资金履行债务,银行为保全贷款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取得了长足发展,表现为存款、贷款持续快速增长,不良贷款逐年下降,经营状况逐步好转.但与同类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尚存诸多差距,表现为贷款市场份额较低,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回收率不能稳定提高.虽然农村信用社与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较大差距,但从其自身发展来看,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梳理了钢贸企业不良贷款的产生历程,然后从宏观环境、钢贸企业、商业银行三个方面对钢贸企业不良贷款集中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钢贸企业、商业银行在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形成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大量存在的剥离贷款信息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银行机构处置剥离贷款情况迥异、征信中心对剥离贷款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信息更新链条断裂是产生问题的主因.建议制定统一口径的剥离信息初次报送方法,改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关于剥离不良贷款信息的技术,完善不良贷款信用信息更新机制,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是:不良贷款数额巨大、逾期时间长、清收难度大以及投放点集中等。这些不良贷款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它包括体制因素、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因素、银行内部因素 以及企业因素等。面对这些不良贷款,我们应极取以下对策。第一,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第二,建立贷款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任务落到实处。第三,严格把好新增贷款质量关,优化增量,用增量来促进活化存量。第四,建立不良贷款转化机制。第五,积极参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把贷款债权债务落到实处。第六,加强企业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到2003年,宏观经济的上升周期使上市公司所借贷款中问题贷款比率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经济过热导致的宏观调控的逐渐深入,2004年和2005年上市公司的还款能力将有所恶化,问题贷款比率上升。在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背景下,如果不考虑核销和清收,2005和2006两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的上升势头将在05年达到顶点。经济过热带来的新增不良贷款使得上市银行的拔备压力短期内无法缓解,因此,银行应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将资产投向安全的行业,以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一、信贷资产质量的表现形式和现状 (一)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直接表现 分行营业部辖营业室2003年末,营业室正常类贷款94741万元,占全部贷款的65.25%.非正常贷款5045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34.75%.若按国际公认的10%,风险警戒线标准衡量,不良贷款比例明显偏高,即使按人民银行确定的15%的标准,也高出近20个百分点,产生信贷风险的机率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不贷款居高不下,科目归属调整不及时,随意性大,造成盈亏不实。截止2000年9月底全辖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已达6万元,占比61%较上年末增加14个百分点,在检查中发现,大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管理随意性很大,归属不准确,划分界线不统一,如:城市信用社是按《城市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划分:有的机构是按借款人的封息情况而定,只要能归还利息就列入正常贷款科目核处,菜的逾期贷款科目中应转为呆滞科目而没有及时转入,呆滞贷款应转入呆帐贷款科目的也没有调整,这样就带来银行三项资金占用不正确,盈亏核算不准确,如:某信用社1999年底报表反映的不良贷款为182万元,实际核对后不良贷款为1820万元,两相关1638万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个人不良贷款小幅攀升和关注类贷款大幅上升的局面,在个人类不良贷款清收措施上要抓住重点,即抓大户、抓贷种、抓类别,分门别类,打好不良清收攻坚战.笔者认为应加大监测频率和力度,未雨绸缪,尽早制定、实施不良贷款盘活处置方案,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化解不良贷款工作力度,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薛志峰 《西部金融》2002,(11):57-58
应当说,不良贷款的产生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是一种正常的经营现象.因为金融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它的经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问题.表现在贷款发放上,就是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