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9年9月,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离职,他新公司的名字是创新工场。在2年的时间里,创新工场已经投资孵化了近30个项目,投资金额近2亿人民币,已经申请了20个专利,拥有六百位员工。"创新工场"的新模式引领了中国产业界和投资界的新风潮。  相似文献   

2.
卢红丹 《人力资源》2005,(19):72-73
跳槽者李开复的麻烦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雇用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为它在中国研发中心的负责人、Google中国公司总裁.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这一天,李开复成了被告--微软在华盛顿州法院起诉他和他的新公司Google,认为他违反了与微软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非竞争协议),而Google的责任则在于鼓励李开复违反他在微软签订的承诺.  相似文献   

3.
人物/数据     
微软副总李开复闪电加盟Google任中国总裁著名的搜索引擎开发者——Google公司,最近宣布将在中国建立产品工程研究院,并聘请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及产业先锋李开复博士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负责公司在中国的发展。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将于2005年第三季度正式成立。在  相似文献   

4.
晓庄 《中外管理》2005,(11):99-100
7月18日,著名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宣布: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将跳槽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但微软第二天就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指控Google和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而法院也一度禁止李开复到Google上班。直到9月15日,法院正式”开禁”,但仍不允许李10个月内在Google从事人才招聘之外的工作。于是,手握千万佣金的李开复成了最昂贵的“CHO”。  相似文献   

5.
《企业研究》2012,(17):6
2009年9月,创新工场宣告建立时,业界不乏质疑的声音。李开复本人甚至在微博上点名对创新工场存在异议的易凯资本CEO王冉,希望电视台能请到他来参与节目讨论。当时,王冉在他博客里对创新工场这个"孵化器"的异议焦点是:真正的创意创业者是可以被评比、选拔出来的吗?真正的创意创业者是可以被批量生产的吗?  相似文献   

6.
声音     
《厂长经理之友》2011,(1):22-22
外面的人挤破脑袋想进Google。Google的人挤破脑袋想进Facebook。说真的,我的脑袋已经康复了。虚荣本来就是虚的。想清楚了你的人生会更有价值。——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相似文献   

7.
何春盛 《人力资源》2009,(23):54-55
今年9月份,Google公司宣布,李开复辞去接任四年的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同时也宣布将自行创业,募资人民币八亿成立创新工厂,类似风险投资行业,专门投资年轻人的创新事业。这位深受中国大学生羡慕与爱戴的打工皇帝,突然离开Google,一定让许多大学生与中国职业经理人同感错愕!  相似文献   

8.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9,(23):132-132
一场轰轰烈烈的离职事件让李开复成为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创业者。他的创新工场开张第一天,收到的求职信达到7000份,打电话来询问的人除了想投计划,其中不少竟然是来申请免费为创新工场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韩江 《中国新时代》2005,(12):82-82
盛先生小档案某著名IT公司前市场总监地点:北京行业:IT从业年限:8年教育背景:本科未毕业李开复跳槽到Google,在被微软起诉了一把之外,得到了Google提供的1000万美元年薪;而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唐骏手上的股票加期权,据说市值早已超过4亿元人民币。在猎头们的眼里,IT业已经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与一年前相比,李开复的辞典里又多了一个新名词——“Gfans”。在这位Google中国区总裁的眼里,这是一群“客观,有思想有判断力,讲真话的一批人”。当然,除了拥有了一批拥戴者之外,李开复在过去的一年时里,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招揽新人。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对《中国新时代》表示:“一个新公司没有员工怎么创新。我和周韶宁是去年9月加入的,到今年的2月,全部精力都在招人。”李开复很明白,单他和周韶宁“两个人是做不出什么事情来”。然而,因为李开复的到来,Google中国在这一年似乎变得常热闹。先是遭遇ICP牌照是否合法的…  相似文献   

11.
月度之最     
《英才》2005,(8):12-12,14
李开复:最争议 7月中旬, Google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将负责 Google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并担任Google 中国区总裁。这引起了李开复原东家微软公司的不满,称其违反了竞争协议。  相似文献   

12.
“李开复事件”使微软和Google之间未来霸主的争夺战更具观赏性对于微软来说,7月19日是个令人愤怒的日子。在这一天,Google宣布:李开复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并将负责Google 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此前,李开复是微软全球副总裁,主持开发微软公司的MSN网上搜索技术,以及个人电脑信息搜索技术。  相似文献   

13.
梁冬梅 《英才》2007,(6):34-34
Google(谷歌)发飙了。 继去年16亿美元收购在线视频网站YouTube之后,4月13日Google又宣布了31亿美元的收购计划。收购对象是全球最大的网络广告管理软件公司DoubleClick,全部交易以现金结算,预计交易将在年底结束。 为了应对Google的竞争,雅虎不久前还联合维亚康母公司,开始了对YouTube的诉讼,除此之外,它还与美国第三大出版集团合作对抗Google。  相似文献   

14.
9月8日,李开复在创新工场一周年时对自己做了一个盘点。像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李开复也走了一个弯路,最大的弯路就是商业模式探寻。在早期,李开复的设想是以自己孵化创业项目为主,却发现技术人才易寻,创业家难觅。后来,李开复做了大幅调整,以外部寻找创业团队为主。好了,现在可以对李开复的商业模式做一个明晰描述。那就是,寻找一个创业团队,  相似文献   

15.
张霞 《中国新时代》2005,(9):102-104
7月20日,Google公司宣布,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建立中国工程研究院,并聘请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任院长、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负责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几个小时后,微软做出回应,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Google和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non-competi-tionpromise)。业界一片哗然。李开复为何出走?微软,这家曾让无数软件学子梦寐以求、甘愿为之奋斗终身的IT巨人,为何在一夜之间让以李开复为代表的知识型核心层失去了兴趣?微软究竟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李开复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代》2010,(8):16-16
经过3个月的谈判,7月1日Google宣布以7亿美元收购旅游搜索技术公司ITASoftware Inc。竞购者虽超过5家,但Google承诺全额现金支付,故让要价10亿美元的ITA让步。  相似文献   

17.
11月27日,美国公司Google宣布,将在2008年斥资数千万美元用于包括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只是开始,在未来几年内,Google一方面会把这些研究成果中产生的成品出售(或授权)给其他公司:一方面建造自己的新能源发电站。预计总投资将达数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杨曦沦 《企业研究》2009,(10):23-23
登陆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www.innovation—works.com),简单的页面让我有这样一个预感:一个“李开复制造”时代来临了。所谓“李开复制造”,就是基于中国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国际创新运营体系,以批量化方式向市场输入创新公司,并持续的提供创新人才、专业人才和资本的支持,其结果是孕育出中国的比尔&#183;盖茨和网络时代的全球化企业。  相似文献   

19.
月度人物     
周韶宁正式离职Google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于12月31日正式离职。此前半个月,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已宣布离开Google。至此,Google中国“三驾马车”,只剩下李开复一人。连接的高层动荡,让这个在互联网业界创造了奇迹的搜索引擎公司,进军中国面临的遭  相似文献   

20.
声音     
“随着中国经济从出口推动型逐步转变为依靠高科技、高附加值创新及国内消费,知识产权将变得极端重要。从制药、生物科技到娱乐业等诸多行业中,在中国的美国及其他外国公司仍然因为仿冒及知识产权盗用而每年损失数10亿美元计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