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影响着大多数产业的发展。出版产业处于这样的信息化数字时代,产业经济的变革和创新层出不穷。出版产业的媒介依托于信息技术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包括网络图书、数字广播、网络期刊等等,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逐渐从字纸图书转向网络图书。各种新型的终端设备也使得网络图书盛行,传统纸质出版与新兴数字出版竞争日益激烈。文章从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业的现状及问题、数字化背景对其的影响、问题以及未来出版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来探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个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被明确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八大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数字出版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传统出版业来讲,与新兴的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利用和"嫁接"的过程,而是一个如何开拓新空间、新领域以至新产业的问题。面对这种新兴的出版形式,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业中该如何定位才能在数字出版领域有所作为,是决定出版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业中该如何定位的问题,阐明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融合并超越传统出版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业态.当前,数字出版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前兆,增速远超传统出版行业.辽宁省是传统出版大省,正面临出版产业转型和文化产业振兴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正逢其时,应采取差异化产业布局,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全力争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辽宁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批复.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从以技术服务为主的时代转向以内容服务为主的时代,由此与信息产业关系密切的网络出版也正在以惊人的发展势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网络与出版的结合,为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出版已成为出版界的热门话题,目前人们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网络出版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网络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利润点和竞争策略等。这就需要网络界、IT产业和出版界共同探索,力争摸索出一套适应网络出版未来走向的切实可行的运营机制和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5.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精神产品生产的必然要求。当今的图书出版业已经进入崇尚精品、追求精品的时代,出版社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实施精品图书出版战略,本文将以此入手,分析制约精品图书出版的若干因素,进而探析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出版业“内容为王”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编辑始终都是出版机构的核心人才。尽管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对出版转型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和余地,但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这一具有一定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作为出版业的核心人才,编辑要想成功应对出版转型的跨越性挑战,一如既往地发挥好推动出版业...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出版产业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出版的出现结束了几千年来以纸张为内容载体、印刷为主要复制手段的传统出版方式;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纸介质图书的传统发行方式成为明日黄花。数字出版转变了出版观念、革新了复制手段、拓宽了发行渠道、颠覆了阅读习惯。生存在数字时代,出版单位和出版人只有转变观念,扩展视野,提高技术和能力,发挥出传统出版的优势,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以纸质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图书虽然仍在今下的出版业中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不断延伸,数字出版理念逐渐深入,技术不断完善,形态日益丰富,受众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把传统图书内容数字化,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通过网上支付实现交易的数字出版业,在中国正发展得如火如茶,Xp1us 将传统出版物(杂志)的文字内容电子化之后,加入音乐、flash 等时尚多媒体元素,制作成各具特色的电子杂志,在网站上销售。目前,Xp1us 已经成功代理了100多本传统杂志的数字出版。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6月,中国电子书出版总量增至148000种,已达到全球第一。然而,这支数字出版业大军整体却不尽如人意。2005年7月8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万方数据旗下的《数字图书馆论坛》主编张秀梅在接受采访时遗憾地说道:“真正的主角却消失不  相似文献   

10.
ChatGPT等人工智能类技术的横空出世、广泛应用,开创了图书出版的新赛道,推动着图书出版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图书出版史一再证明,仅靠前沿技术是不足以实现图书出版长远有效发展的,但离开前沿技术的支撑,图书出版业也无法健康远行。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局面,推动科技新浪潮赋能图书出版新发展,是每一名图书出版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言情小说的出版形式一般以网络出版和纸质出版为主。通过对桐华作品的分析,得出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出版形式:网络出版(网络连载、游戏)、纸质出版(图书、漫画)、音视频出版(电视剧、电影、广播剧、戏剧/话剧)。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网络言情小说的出版形式更加丰富,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直面WTO,我国出版业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看,加入WTO必将对我国出版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我国出版业出版、发行体制的改革,加速出版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有利于我国出版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出版业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有利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出版业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3.
当数字出版初露头角并展示其便捷性时,坊间便传言纸质图书出版是夕阳产业,离全面没落不远了.一时间人云亦云,一股悲观情绪迅速在出版界蔓延.笔者认为,中国的出版业是可以与时俱进的,其从业者也是可以适应形势转型升级的.不论时代如何进步,淘汰的永远是落后的产品和技术.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已经对传统出版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传统出版有内容资源的优势,把这个优势在数字化环境下发挥出来,也能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出版业的大势所趋.是科技和文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那么何为数字出版呢?其定义为:啧女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  相似文献   

15.
李耀斌 《发展》2007,(10):103-104
图书出版企业是国家的重要行业.图书出版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即出版企业生产的是具有物的产品外壳的精神消费品,是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商品.图书出版企业要发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强化财务监管就是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在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追求企业自身所体现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步迈进了知识经济时代,软实力竞争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图书是技术、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象征着软实力的大小,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图书出版贸易力度,既彰显了我国实力,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当前我国图书出版贸易却存在逆差问题,影响原因众多,需要文章深入分析其成因,尽快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推动我国图书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图书出版贸易逆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开运 《魅力中国》2013,(16):305-305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数字风暴席卷了整个出版行业,数字出版给传统纸质出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二者问的竞争日益加剧,传统纸质出版也在激烈竞争的同时遭遇到千栽难逢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图书出版中的信息采集是编辑工作的起点,是选题策划的基础.编辑应主要采集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出版动态信息、作者信息和读者信息.可运用图书交易场所调研、文献检索、关注大众传媒、人际交往和专业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信息要进行筛选、加工、存储,为编辑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的出版产业,从1955年至1975年以2位数高速增长,1976-1996年增长率减为1位数,1996年后发生重大变化,10年9降,前所未有。这既与日本经济的泡沫危机相生相伴,又与日本社会的发展及出版产业自身矛盾的累积息息相关。固然有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畅销书发行册数大幅度减少等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因日本整体经济长期低迷徘徊,造成大批读者因对前途失望而对出版物变得漠不关心。日本人口出生率连年下降、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等也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此外,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和"手机热"、公益图书馆的发展也给出版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同时,流通渠道的垄断也长期困扰日本出版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尤其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河南出版业取得了空前的进展,图书出版的规模、质量明显提高,资产总量大幅增加,电子、音像、报刊并举,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广度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出版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相继登陆,图书批发和零售市场逐步开放,以往“狼来了”的警语终成现实;学生减负、教材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