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陶雪良 《经济纵横》1992,(11):49-51,32
<正>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近30年通过实行开放的、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迅速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提出广东应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超过"四小龙".这无疑要求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出发,来吸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叫资借鉴.一亚洲"四小龙"从60年代初开始实行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经济.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世界走一步 广东跨四步   加快发展,以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实现广东现代化建设历史性飞跃的成功之路,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伟大思想在广东的最生动的实践.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等地,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求广东改革开放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力争用20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为广东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戈剑 《经济师》1992,(10):18-20
<正> 今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促使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级政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和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鼓舞下,制订规划,采取措施,发动群众,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今年1~5月,全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7.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4%,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8%,分别比去年同期的增长速度快4.6、0.8和2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正>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还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赵紫阳同志在“经济振兴的一个战略问题”报告中指出:“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这一点,应该作为今后经济建设的一条  相似文献   

5.
任志新 《经济师》2006,(6):20-21
我们党在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探讨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奋斗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邓小平同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台阶式发展经济的理论中,已经蕴含着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江泽民同志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台阶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思想;胡锦涛同志发展循环经济思想又是坚持了江泽民同志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要贯穿四化的整个过程。在他有关改革的大量论述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一九七八年,邓小平同志在推动全党进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同时,就已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他指出:“我们不能老是把工作中的问题归之于‘四人帮’的流毒。”(《邓小平文选》第128页。下面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他引导人们放宽视  相似文献   

7.
刊首语     
十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对广东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殷切期望。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广东人民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期望,已经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良  相似文献   

8.
一、广东财政发展二十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广东财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财政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79~1997年,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1%(分税制前口径)。从1991年起,收入规模已连续七年居于全国首位,其中,1997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43.94亿元,加上上划中央“两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0%左右。不同类  相似文献   

9.
1992年以来,广东人民按照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与加快发展的大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居全国前列,21世纪初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再次迈出可喜步伐,广东实践雄辩地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四大路线指引下,特别是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以后,我省同全国一样,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1995年,提前5年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6年进入了第九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开始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这5年经济增长最快、波幅最小,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2-1996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2.2%、12.8%、14.3%、9.7%和13.7%,5年平均增长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2年的1878元增加到1996年的5163元。  相似文献   

11.
1992年以来,广东人民按照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与加快发展的大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居全国前列,21世纪初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再次迈出可喜步伐,广东实践雄辩地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南郊区杨家峪在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中狠抓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不断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使全乡经济五年翻了两番多。一九八三年,全乡各业总产值达到1,466万元,比一九七八年的250万元增长4.63倍;人均产值达到2,352元,比一九七八年的411元增长4.87倍,名列全市六县(区)83个  相似文献   

13.
广东率先试行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80年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进入90年代,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动下,广东经济更是持续稳定发展,步步登高,盛况空前,其速度建国以来未曾有过,世界经济发展史亦属罕见。改革开放14年来,广东新建100多万家企业,生产了上百万种新产品。产品做得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提出,广东应用20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表明中央对广东经济发展的较高期望。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广东经济发展必须处于“蛙跳”状态,近年内更必须跨上一个较高台阶。决心和干劲只有建立在自觉运用客观规律基础上才能形成正向推动力,经济发展只有选准“起跳点”才能实现腾飞。笔者基于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李超 《广东经济》2001,(5):8-14
三、发展思路与基本判断(一)发展的基本思路遵照党中央、国家赋予广东2010年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在省委省府发展经济决策的基础下,结合对国内外环境的系统分析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未来一、二十来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从广东实际出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  相似文献   

16.
20年来,广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路子是怎么走过来的?有哪些主要经验?本文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邓小平同志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几年功夫就取得了显著成效。之所以从农村开始,是我们人口80%在农村。他们生产条件差,生活条件低,建国以来受  相似文献   

17.
浅论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而作文/于延滨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和契机,形成了对外开放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那次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重要决策。建国以后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要告别贫困愚昧、实现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富国梦,只有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没有别的途径选择。二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瞬息即逝的一朵浪花,然而就在这样短短的时间里,广东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一跃成为初步工业化的经济较发达的强省。究其根本原因,是广东人解放思想,不畏艰难,冲破阻力,特别是“左”的障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一系列措施的结果。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我省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找出一些带规律性东西,形成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胆探索、开拓进取、迈开新的改革开放步伐,把我省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阶段。为此,我们将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卢荻同志的文章是第一篇。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卢瑞华在“建立广东发展新优势系列研讨活动”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广东发展新优势的命题,是朱森林同志在今年4月份省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在以后的多次场合和省七次党代会上都反复做了强调。这个命题是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央作出决定的要求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作出的战略目标。他强调,这次系列研讨活动不是一般的学术研究,其基本思路和研究成果将配合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系到广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战略方针和发展路向。他要求组委会成员单位必须大力支持并组织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予,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力争把这次活动搞好。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1月18日.苏州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年来,苏州新区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方针,坚持科技主导、开放带动的发展战略,积极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以促进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增长为目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用高新技术提升支柱产业,加快了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