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在所有制上绝然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是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模式",一个是以温州为中心的"温州模式"。作为两省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已经成为两省经济发展的符号。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产生、发展、更新中,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江浙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苏南模式“的主要代表之一,无锡市以占全国0.05%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近2%的经济总量。对于这样的“奇迹“,江苏省  相似文献   

3.
江苏苏南地区是我国乡镇企业最先崛起的地方,也是乡镇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乡镇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科技进步、"三外齐上"作为发展经济的着落点,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苏南与江苏沿海地区产业联动基础苏南地区作为长三角的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着其领头羊作用。2013年,苏南五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的经济总量超3.5万亿,占江苏省经济总量比重近60%,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苏南地区就成为了世界工厂,一度成为制造业高地。苏东地区由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构成,该地区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13年,  相似文献   

6.
徐辉 《浙江经济》2005,(14):44-4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人化相近,经济相融。从旅游业来看,长三角作为中国旅游金三角的雏形已经形成。2002年,长三角共接待海外旅游者608.4万人次,占全国的16.53%;旅游创汇40.11亿美元,占全国的19.68%;接待国内旅游者24283万人次,占全国的27.66%。从上述旅游经济指标中不难看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的重头戏。通过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旅游的黄金地区。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处中部地区,作为传统的能源大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然而近些年山西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严重滞后于中部的其他省份.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成为时代的赋予我们的课题,而经济的转型发展又应该集中力量于中小城市.根据数据统计,2009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16.6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5.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11811.74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1.23%.另外有专家认为,中小城市发展得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方针才能更好地被贯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因此,要促进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就必须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蒋晓芒在《环渤海经济区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未来15年将形成的七大经济区域介绍之二》一文中指出:环渤海经济区北起辽宁,南至山东省,西至内蒙古的腹地。该区包括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四省,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七个盟市。全区国土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有16个大城市,海岸线总长5800多公里。"八五"末期,人口约2.4亿,占全国的20%,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6%。可以预见,环渤海经济区的新发展阶段正在到来,其所担负的中国经济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推移的纽带作用也将历史性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在2016年被批准成为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据此,文章基于苏南5市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以及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区域发展理论,分析了苏南5市制造业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苏南5市应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奋进60年,前30年曲折奋进,后30年创新奋进,中国特色的大国模式崛起。在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进程中,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苏南人领先开拓了一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又有其自身区域特征、在全国显现领先优势的苏南之路。本文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依据,剖析苏南之路在中国模式崛起中的历史贡献;从苏南之路与中国模式的本质联系上,着重从经济学角度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大国模式的规律性把握作探索;最后,作者以谋求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视野,对我国直面国内国际大势,继续奋进,促使中国模式完善化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苏南模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征的发展道路,人们简称其为苏南模式。三十年来,这一特殊模式引领着苏南地区的经济规模由百亿级增长到千亿级,再由千亿级增长倒万亿级,苏南无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从最初的乡镇企业、集体经济的代名词到现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典型,从最初的农村工业化到现今的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公私经济、协凋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苏南30年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机制创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苏南模式,开启了区域经济基本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当前苏南虽已经跃上新的历史平台,却面临着经济国际化、社会信息化和结构多元化的挑战,迫切要求把握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紧紧抓住知识经济、信息化发展机遇,跳出传统工业化一般路径,以区域城市化、产业高度化和机制市场化为重点,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发展转型,加速工业化的跨越式演进。  相似文献   

13.
王战 《浙江经济》2000,(7):32-33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以占全国2%的土地容载了全国10%的人口,GDP 总值约占全国的20%。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区域内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入世”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与苏南模式相比,浦东模式继承了苏南模式富民强国的战略理念,在手段上更适应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和快速发展目标的要求;与深圳模式相比,浦东模式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使命:包括探索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方式、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结合方式、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方式、探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体制改革的有机结合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问题.作出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16.
杨可佳 《北方经济》2013,(12):13-15
苏南模式作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对苏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苏南模式形成的原因,阐明了其发展历程及特点,总结了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并指出了一些不足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就长三角两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各自的经济发展表现而言,将之称为中国经济的三条龙并不为过。2002年,陆地面积只有全国的2.2%、人口数量只占全国10.6%的长三角地区,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0%,出口占全国的30%。与此同时,这里还是跨国公司投资首选之地。 正因为如此,我们热切地关注浙江省供销社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战略规划,关注其在此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举一动,我们相信,这也就是在关注供销社经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正>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在推动区域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发展到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程度。为了今后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十年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思考。一、由均衡到倾斜: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中国的区域发展基本上是由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来组织和推进的,区域经济仅仅被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一个要素来加以考虑和设置,区域经济政策已被中央政府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的一些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政府、市场及资本3个因素,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这3大成功模式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理论思考,为我国其它区域发展经济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江苏,这个面积只占全国1.04%的省份,而它的工农业总产值却超过了著名的大上海,连续几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南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而这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所调动的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密切相关。但唯独苏南农村的集体经济却以引人注目的姿态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把广大农民引上了致富之道……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苏南,将寻秘探幽的目光扫视到了苏、锡、常地区的乡乡村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