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三联竞争力》2010,(6):34-34
2010年5月25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加大对流通环节恶意加价、牟取暴利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降低虚高药品价格。 这四项措施包括:对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对政府指导价药品加强成本审核;建立基本药物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2.
杜创  朱恒鹏  方燕 《财贸经济》2015,(4):109-120
本文比较了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药品流通体制,发现二者之间有多方面差异,涉及医药是否分业、零售市场结构、批发市场结构、分销体系、门诊与住院药品价格管制模式、是否允许二次议价等.运用经济学“互补性理论”,我们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系统性、多方面差异源于药品流通体制内部构成要素的互补性,且不同的药品流通体制与各自外部环境相适应(尤其是医疗价格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或措施应具有系统性、完善配套,改革若仅触及药品流通体制内部单一要素,将难以成功,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也需要与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等相互配套.  相似文献   

3.
张晓颖 《消费导刊》2012,(12):120-120
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流通体制以及多方面因素造成我国药品价格虚高,需要经过多部门,多层次的共同努力,使药品价格回归理性,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市场药价虚高是不争的事实。有的药品生产成本及出厂价本来只有几元,但经过各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里的零售价却成了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价格翻了好几倍,涨价涨得太离谱儿。老百姓“生不起病,买不起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毛病去一次医院没几十元是不行的。 多年来,尽管我国政府价格主管部  相似文献   

5.
德、法等国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及药品流通市场费用控制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做法对其本国的药品价格控制起到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在分析德法等国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和药品流通市场运行的基础上,阐述了对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及药品流通市场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药品价格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诸如加强价格管理,降低销售价格,但还要看到,我国药品价格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定价规则尚有缺陷、流通体制也不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药品的生产与研发.有必要学习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定价机制、完善招标采购制度以及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来完善药品价格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7.
代微 《现代商业》2012,(13):34-37
商品流通过程,既是商品价值流通过程与实物流通过程的统一,同时也是商品从生产者手中经过各个流通环节,进入到消费者手中的运动过程。如果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那势必造成产品最终价格的高涨  相似文献   

8.
借助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从生产、流通、使用、补偿四个环节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药品生产环节存在散乱小的问题,流通环节供应链过长,使用环节存在医生回扣,补偿环节补偿金额相对较小等问题。结合现有的制度,包括药品招标采购制度、药品零差率制度等分析药品价值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个老话题:如何不再使药品价格虚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1992年国家放开药品价格以后,药价大幅上涨。国家虽然采取了降低500多种药品价格,降价幅度达20%  相似文献   

10.
稳定药品价格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药品纵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本文在探讨纵向产业链结构及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药品纵向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放开处方药零售市场等改变药品纵向产业链市场势力的政策措施,以期为药品价格规制提供新的视角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从计划控制转向市场化经营,形成了比较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多元化的生产经营主体;但由于实行以药养医制度,公立医院垄断药品销售,加之价格管理、市场监管、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制度尚不完善,导致药品生产行业出现产业集中度低、新药研发创新能力弱、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流通行业出现市场集中度低、流通环节加价过高、流通秩序混乱、发展布局不合理、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药品价格管制关系达到药品质量、供给、研发等一系列市场行为以及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及盈利水平。本文从分析我国药品价格管制的目标和政策演变出发,深入剖析我国药品价格管制面临的几个问题,提出完善药品价格管制以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医药分家、药品分类管理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改革措施的逐步实施,形成健康有序的药品流通市场,使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物价》2007,(11):17
药品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既关系到百姓、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稳定,药品价格监管一直是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流通行业和中小型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非加价"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流通模式,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商业信用缺失、信息渠道闭塞等问题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药品流通中的“逆价格”现象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药品流通中存在的三种"逆价格"现象及其现实成因,即药品严重供过于求的结果不是价格下降,而是价格上升;在药效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价格越贵的药反而越好销售;供不应求的药品,价格反而越便宜.文章认为,政府垄断与经营垄断糅合,信息不对称和交易地位不对称规制的失效是"逆价格"产生的内在根源;治理"逆价格"一要破除药品销售中的行政垄断与经营垄断;二要加大监管力度,改进监管方法;三要放开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物价》2003,(1):38-39
《中国青年报》日前发表涂超华的章说.药价虚高由来已久,尽管政府先后11次降低药价,但老百姓并没有切实地感受到降价后的实惠。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很多,但药品营销的中间环节较多、公关费用高昂、提成回扣丰厚无疑是抬高药价的主要原因之一。辽宁一家药厂派驻江西的医药代表说,在药品进入医院或药店之前,药品的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药品要想进医院,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江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对农村药品价格的影响,作者随机抽样调查了江西省各县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卫生院药房和村诊所药品价格利润率,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40种常用药品价格的利润率在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卫生院药房和村诊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常用药品零售利润率以卫生院为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药品价格改革措施,加强了药品价格管理,有效地遏制了药品虚高定价,药品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目前医院用药价格仍然偏高,据我们对广元城区有代表性的四家医院、三家药品批发企业、四家零售药店的60余种常用药品的价格调查表明,医院用药价格比市场零售价格普遍高出60%-100%,  相似文献   

20.
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药品市场的特点。1、消费者和支付者分离。我国药品市场由四个部分组成:产供方(药品生产企业)、经销方(药品商业企业)、购买方(患者)、药品费用支付者(政府或保险机构和患者)。而现代商品市场一般由供应商、中间商和消费者三个要素组成,在市场的作用下,通过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最后成交,整个过程是一个自由买卖的、公平合理的过程,它们三者之间是典型的商品买卖关系。显然,药品市场多出了一个药品费用支付者因素。药品的消费者是患者,而药品支付者除了患者外,还有国家财政、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并且以后者为主,前者支付比例较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消费者和支付者分离。由于药品的支付者主要是政府及企业,国家为了减轻负担,优化有限财政资源的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效引导药品价格,这就造成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